王西冀
結構即章法,就是對寫什么、怎樣寫、強調什么、選擇重點、如何排序來一番梳理布局,使調研報告讓人一看就懂得為什么寫,寫什么內容,寫的目的何在,寫的情況有什么特點,寫了些什么問題,寫出了什么道理。
什么是好的結構?就是四個字:詳略得當。重要的必須的內容要不惜筆墨,過渡的附錄的內容點到即止,不搞平均分配,不搞齊頭并進,不然整篇文章沒有輕重、沒有主次。
調研報告的結構不能搞復雜,疊床架屋,擺中藥柜子,大一、二、三又套著小1、2、3,讓人仿佛進入迷宮,找不到入口和出口。其實,只要按著時間順序,或者按著事件發(fā)展進度,或者按著問題邏輯關系,平衡處理好各個部分來寫即可。事件復雜的,可以縱橫兼顧,將各方面情況和內在關系講清楚弄透徹,讓人能夠看得懂、用得上、有收獲。元代文人喬夢符曾給文章描了一個樣子,即在“鳳頭”“豬肚”“豹尾”上下好功夫,文章就基本成型了。
從我們所接觸到的調研報告看,結構問題恰恰是在這三點上存在不足,即頭大尾小,腹中空空,不成比例,概括講是“堆大頭”“空肚子”“小腳丫”。
堆大頭
好的文章開頭都是開門見山的。比如1961年3月,中央調查組寫給毛澤東主席的《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產隊調查》,開頭就講“魏塘公社是浙江省嘉興縣的一個比較落后的公社。全社二十四個農業(yè)生產隊中,有十四個是落后隊,和合生產隊就是其中的一個。和合生產隊是原來的一個高級社,下分十一個生產小隊”。
又比如中央調查組寫的《關于在韶山公社解決食堂問題的報告》,一開頭即說“在韶山公社干部和社員討論六十條的時候,我們遇到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公共食堂問題。從群眾反映看來,大多數食堂目前實際上已經成了發(fā)展生產的障礙,成了黨群關系中的一個疙瘩。因此,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愈早解決愈好”。直入主題,直接切題,直奔問題,直點難題。
調研報告的開頭,俗稱“引子”“由頭”和“亮劍”,新聞寫作上叫“導語”,主要就是講清楚調研目的、寫作理由、選題重點這些內容,點到為止,引起閱讀興趣,了解淵源由起,明確功用,明晰作用。
而很多調研報告,從確定題目的背景講起,到如何組隊,如何定點,如何啟程,走了什么地方,開了多少個座談會,采取了什么方式,甚至找了什么單位和人員,取得了什么共識,得出了什么結論,一股腦兒寫在開頭,三五頁還拉不完單子,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開頭寫完,自然就令人敬而遠之,放置一邊了。
好的開頭無非是定出一個直追目的的主題,理出一個前后呼應的話題,提出一個想談必談的問題,不急于一口氣把話說完,不用那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文學手法,不搞那些引來導去的套路模式。像包餃子一樣,皮不能太厚,咬三口還吃不到肉,就嘗不到一口到餡的快感??傊?,開頭無關緊要的東西大多,“三五下”太多(在……下,在……下,在……下),遲遲不入題,久久才露“面”,肯定不受歡迎。
空肚子
肚子大而實,表明里面有貨。大而空,不大也空,腹里空空,那是寫文章的一忌。調研報告重在擺情況講道理,貴在有干貨出結論。遺憾的是,很多調研報告沒有充足的有說服力的材料,沒有生動的有吸引力的故事,沒有精準的有沖擊力的數字。
有一些報告,中間部分講得很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個矛盾各方的糾結表現,一些問題的處理過程,材料很詳細,內容很充實,但與主題關系不大,陷到講故事的敘情中去了,講著講著,把大題目忘掉了,主次不分。這種材料雖然看起來不空,實則也是空,是偏題之“空”。
還有一種情況是,材料很多,但沒有歸類梳理,條分縷析,材料針對性、統(tǒng)一性、邏輯性不強,意思分散,次序紊亂,雜糅拼湊,得不出結論,這種“實”也是“空”。
還有一種現象是,架子拉得太大,層次安排過多,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拼命構建大體系,排兵布陣人人如穿迷宮,幾級標題之間領屬關系、邏輯關系不清,“串腿打架”“輩分不清”問題不少,導致肚子腫起來,文章長而空。
克服空肚子,既要選好食材,也要精心烹飪,把菜做好,讓人胃口大開。調研報告內容多是好事,但敘述安排要層次清楚,文脈暢通;要順理成章,言之有物;要富于變化,呼應連貫。
小腳丫
古代中國女人流行纏足,以三寸金蓮為追求,用布將雙腳緊緊包裹住,使腳無法生長,腳長得小而怪,且以此為美。這種畸形審美觀也滲透到社會其他方面。文章寫作虎頭蛇尾,重開頭不重結尾,是比較普遍的“金蓮之病”。
調研報告一般由開頭、中間、結尾幾個部分構成。不少報告開頭很完整,開題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看起來很有來頭,很有搞頭,很有看頭。中間也很豐滿,或是工作特點,或是典型經驗,或是矛盾表現,或是發(fā)展歷程,收集到的情況很全面很具體很翔實。結尾卻是匆匆忙忙的,毫不在乎的,沒有具體含義的,沒有節(jié)奏呼應的。
為什么會這樣呢?那是因為把結尾當作是可有可無的。
好的文章為什么被稱為“豹尾”?因為有力度、有神態(tài)、有體量。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文章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能只是找可有可無的幾句話來點綴一下即可,不能草草收兵,覺得事已說完,結尾已不重要,說多一點少一點無關大局,也不能來來往往總是那幾句奮斗性、展望性、號召性的話,蒼白乏味、套路重復、畫蛇添足,而是要延伸主題、升華主題,提神勵志、提振狀態(tài),引向深入、引人深思,使文章通篇暢達,氣韻飽滿,嚴謹完整。
要精心地把結尾寫好,讓人讀到結尾還有驚鴻一瞥。調研報告結尾的方式很多,總結式、啟發(fā)式、期待式、呼吁式都很恰當,要通過豐富多樣的收尾來回應主題,深化主題,詮釋主題,或引吭明志,或引出哲思,或引發(fā)感慨,或引領方向。要精心組織文字,讓人讀來余音繞梁,余味生津,意猶未盡,意蘊深長,擊節(jié)三嘆,擊掌喝彩。
結尾不能寫得太長,生硬地無話找話說上一大段,缺乏氣勢和力度,有節(jié)外生枝的感覺,讓人有松弛感、多余感、重復感。
在內容上,要與正文構成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表述上,要理順事物內在邏輯的發(fā)展,首尾呼應;在風格上,要做到說理樸實用詞精準,語感一致??傊蛑饾u地形成高潮,或自然地回落定調,或舒張地平衡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