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陽羨墨緣——宜興市美術館藏晚清書畫作品展”中,馮箕的《仕女嬰戲圖》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此幅作品經(jīng)鑒定為真跡,屬三級文物,具有比較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文章通過對馮箕生平的史料鉤稽,厘清其創(chuàng)作時期大致為19世紀初期至19世紀40年代,從而窺探他所處的藝術環(huán)境和可能的交往圈等,以進一步探討其仕女畫的藝術特征及形成原因,重新審視馮箕仕女畫的藝術價值。文章從藝術市場角度切入,結(jié)合美術史中核心仕女畫家“改費派”與馮箕的對比分析,進一步闡釋馮箕仕女畫藝術市場表現(xiàn)的成因。相較于改琦和費丹旭廣泛結(jié)交風雅之士,獲得經(jīng)濟和精神方面的雙重贊助,馮箕的交往圈中可能缺少如此角色的人物。因此,其向上社交的面變窄,名聲在當時及后世得以廣泛傳播的難度變大,從而未受到重視。
關鍵詞:馮箕;清代仕女畫;藝術市場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1-0-03
1 馮箕生平
馮箕的生平信息主要來自清代蔣寶齡(1781—1840)所撰寫的《墨林今話》卷十三中“棲霞自成一家”:“馮棲霞箕,字子揚,錢塘人,僑居吳郡。擅人物仕女。其運筆構思不泥古法,亦不落時蹊,別饒勝韻,自成一家。與人論畫,嘗曰:‘繁重不若清簡,逋峭乃脫甜熟。自巨幛以至小幀,靡不從心創(chuàng)稿,妙造自然,極丹青家能事。所居曰留云山館,縑素積幾,盡日點染。走幣請乞者,恒履滿戶外,勿能遽得也。君于畫友無所不悅,而論笠人、茝谷兩君,則尤深服,故亦妙于寫生。山水樹石聞一為之。書學甌香而肖其神。作五言短古,時有佳構,功力所及,他日又豈獨以畫名耶?弟子俞梁溪,溪山人,善工筆人物?!保?]俞劍華所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對他的記錄為“馮箕,[清]字子揚,號棲霞,又號霞客,錢塘(今杭州)人,嘉慶(一七九六—一八二〇)時僑居江蘇蘇州,所居曰留云山館。善人物、仕女……生平深服夏茝谷(元鼎)、姜笠人(漁),故亦妙于花卉、山水。書學惲壽平”[2]。此處多參考《墨林今話》。另外,清秦祖永(1825—1884)所撰《桐陰論畫》等也對馮箕有所記載,但不如前兩者詳細。
馮箕雖生卒年不詳,但大致生活于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間,與費丹旭(1801—1850)、蔣寶齡等基本為同代人。此外,可以通過他的創(chuàng)作活躍期大致推測其生活時期。筆者利用雅昌藝術網(wǎng)藝搜引擎,搜集到拍賣市場上出現(xiàn)的馮箕作品,通過畫面款識,嘗試梳理他的創(chuàng)作活躍期(見表1)。
雖然樣本不夠全面,但是根據(jù)雅昌藝術網(wǎng)提供的這一部分作品,可以大概推測出19世紀初至19世紀40年代,他基本保持著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所以,一方面,雖然馮箕生卒年缺失,但是根據(jù)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大致可以推斷出其生活時期,以窺探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他的同輩畫家等,從而多維度地分析馮箕藝術風格的可能成因或創(chuàng)作的影響因素。另一方面,雅昌藝術網(wǎng)上有些標注為1780年、1900年等的作品,創(chuàng)作時間值得進一步商榷。
2 馮箕仕女畫的藝術特征
馮箕作為仕女畫家,在美術史中并沒有得到重視,許多關于清代仕女畫家的名單并未提及他,如“活躍在江浙一帶的余集、改琦、顧洛、姜塤、吳求、費丹旭、王素、畢璨、吳寶書、徐寶篆等,都是以專長仕女畫見重于時的文人畫家。他們的畫跡,共同表現(xiàn)出清雅細麗的時代風尚”[3]。又如“較為重要的仕女畫家有余集、姜塤、改琦、顧洛、王素、費丹旭等,他們的作品表現(xiàn)出既富閑情逸致又頗顯頹廢迷惘的時代風尚。”[4]42但是,無論個體的特性多么微小,都具有無限的價值。
正如德國歷史學家德羅伊申所說,“每一個個體都有其復雜的歷史。歸納無法對之作出解釋”[5]。實際上,個人所具備和所做的一切源于其受到的外界影響和自身特征,所以,要在所謂的時代精神或集體精神的話語之下認識到個體的特性,而不是簡單掩蓋個性,哪怕個人在時代洪流下顯得微不足道。
“ 《清史稿》藝術傳所列人物畫家六人中,陳洪綬、崔子忠、禹之鼎是兼工仕女,余集、改琦、費丹旭則全以擅長畫仕女享譽藝壇,由此可見清代仕女畫的盛行風貌,也反映了費丹旭在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保?]19與費丹旭名字經(jīng)常放在一起的是改琦,兩人合稱“改費”。改琦、費丹旭名聲更響亮的原因在于,他們所作的清代仕女畫更具代表性,特征概括且集中化[6]21。在這些同代畫家共同營造的藝術氛圍與創(chuàng)作中積累的經(jīng)驗技巧,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對馮氏仕女畫創(chuàng)作的外部影響。整體上,清代的仕女畫“形成了新的頗具類型化的仕女形象:鵝蛋臉、八字眉、細長眼、櫻桃小口、長頸、削肩、細腰,給人纖瘦柔媚、弱不禁風的感覺”[4]142。
馮箕所畫仕女確有纖弱形象之感,從人物動態(tài)來看,多呈現(xiàn)出倚靠、彎腰等姿態(tài)主導的弧形動態(tài)線,少有挺拔之感,但哀怨、幽思之神態(tài)并不常見。例如,馮箕所作的設色仕女圖軸(見圖1、圖2),
圖1中面部五官的表現(xiàn),在清代一眾仕女畫中讓人感覺新穎,大眼挺鼻,獨具特色。圖2中人物正視前方,似乎與觀眾產(chǎn)生直接的眼神交流,眼角似有微微笑意。又如《擬古磨鏡圖》(見圖3)、《仕女嬰戲圖》(見圖4),雖采用了樣式化的八字眉,但眼尾并沒有處理成上翹的動態(tài),而是如圖2一般,平添一份親善和藹。
也就是說,在這幾幅仕女圖中,都有馮箕主觀表現(xiàn)的空間。其并沒有采用當時主流審美下的鵝蛋臉、八字眉、上翹細眼、櫻桃小嘴等樣式,馮箕在程式之中保留著自身的積極感受力,而他的藝術生命力也恰好從這些細節(jié)中迸發(fā)出來。
時人對馮箕仕女畫的評價又如何呢?秦祖永在《桐陰論畫》中,評價馮箕畫作為“逸品”,“取境幽雅,點綴人物姿態(tài)閑逸”[7]62。另外,對于改琦作品,稱“妙品”“超逸”“落墨潔凈,設色妍雅”;稱費丹旭畫作為“妙品”“妍雅之致,瀟灑之致,頗極自然”。實際上,秦祖永雖用“逸、神、妙、能”來品評畫家,但這“‘四品不再是傳統(tǒng)畫品中有等地高下之別的‘金字塔模式,而是一種相對獨立且相互交融的品評標準”[7]69。也就是說,在這一品評系統(tǒng)中,馮箕、改琦、費丹旭的畫作并沒有高下之分,這是秦祖永品評的一大創(chuàng)新,少了些價值判斷,“推動了晚清繪畫風格多樣化的發(fā)展”[7]47。這也說明馮箕的畫作確有可圈可點之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從馮氏這一個案可知,清代仕女畫程式化并非因為當時畫家對具體對象特征把握與表現(xiàn)的技能不足,作為一種特定的樣式,其具有廣泛傳播的傾向,這更是一種主流選擇。馮箕在這一主題繪畫實踐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采用固定程式或自主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的選擇空間,而這兩種選擇未必涇渭分明,往往相互交織。
3 馮箕仕女畫的藝術市場情況
這一部分主要依據(jù)雅昌藝術網(wǎng)提供的數(shù)據(jù),從當今拍賣會看馮箕仕女畫的市場接受度。從2001—2021年的馮箕畫作成交價可視化圖(見圖5),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馮箕仕女畫的整體成交價格不高,只有個別作品,如《仕女圖冊》《紅樓夢圖》表現(xiàn)突出。這幾件作品的共同點就是流傳有序,名士或著名鑒藏家,如吳昌碩、黃葆鉞等的題跋、賞玩、收藏,提升了畫作的附加值。也就是說,畫家馮箕本身的名氣對仕女畫作價格的影響較小。
除了仕女畫,馮箕亦擅山水,馮箕、費丹旭曾合作《雪景山水冊》,該作品在拍賣會上表現(xiàn)尚佳,成交價明顯高于同年馮箕的仕女畫作品,或許是費丹旭的名氣起了作用。同時,也可見二者相互認識甚至熟識。實際上,費丹旭1833年后主要在浙江活動,大致于1845年、1846年在蘇州活動。費丹旭在杭州的時間較長,杭州甚至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6]7,而馮箕也主要活動于蘇杭二地。
再看改琦(1773—1828),他一生交往廣泛,有同鄉(xiāng)的名流,外地的著名畫家、鑒賞家、文學家等,錢杜、蔣寶齡、洪亮吉、李筠嘉、陳鴻壽、姜塤等都在其交往名單上。費、改均為布衣,交往的人員大多社會地位高于自身,或是出于謀生的需要,或是為了開闊眼界、提升自我,兩位畫家廣泛結(jié)交風雅之士。
但在關于費丹旭、改琦的生平、交往的文獻中,少有或者幾乎沒有馮箕的名字出現(xiàn),這既說明馮箕相較于文人雅士社會地位更低,也說明馮箕在當時畫壇的名氣與地位不如費、改二位?;虺鲇谒牟家律矸?,但費、改也都未入仕途,以職業(yè)畫家為生。
以費丹旭為例,由于先后在汪遠孫、蔣光煦處寓居,不僅獲得了經(jīng)濟上的贊助,更是有機會與名士交往,尤其在詩詞、書法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有文人畫家的轉(zhuǎn)向[8]。再觀改琦,其名聲的傳播也少不了李筠嘉、陳鴻壽等人提供的資助和交流平臺。也許正是因為交往圈中少了類似人物,所以馮箕在藝術市場中的表現(xiàn)平平。
4 結(jié)語
馮箕作為清代中晚期的仕女畫家,經(jīng)歷了清代乾隆、嘉慶、道光時期,該時期改琦、費丹旭為名氣較大且重要的仕女畫家,而馮箕與費丹旭為契友,由此可了解馮箕與這兩位重要畫家的聯(lián)系。同時,對馮箕仕女畫系列作品進行分析,畫面體現(xiàn)出較為鮮明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尤其是他對清代程式化仕女畫處理手法的背離部分,由此可對馮箕的創(chuàng)作個性和構思進行探究,進而補充清中后期仕女畫發(fā)展史。另外,對馮箕仕女畫在藝術市場上的表現(xiàn)進行分析,可以拓展清代尤其是清代中晚期仕女畫的分析維度。
參考文獻:
[1] 蔣寶齡.墨林今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92.
[2] 俞劍華.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1132.
[3] 何延喆.改琦評傳[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4.
[4] 薛永年,杜鵑.中國繪畫斷代史:清代繪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42,142.
[5] 曹意強,等.藝術史的視野[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46.
[6] 黃湧泉.費丹旭傳[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7,19,21.
[7] 張雪琦.晚清秦祖永《桐陰論畫》之畫品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0:47,62,69.
[8] 梁秀華.費丹旭寓別下齋考[J].文物天地,2018(7):99-107.
作者簡介:錢佳涵(1994—),女,江蘇宜興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品鑒藏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