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有人要我告訴他小說與散文的特點(diǎn)。也有人希望我能夠說明散文究竟是什么東西。我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因?yàn)槲覍?shí)在講不出來。我并非故意在這里說假話,也不是過分謙虛。30年來我一共出版了20本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雜記》還是在我寫第一部小說之前寫成的。最近我仍然在寫類似的散文東西。怎么我會講不出“散文”的特點(diǎn)呢?
其實(shí)說出來,理由也很簡單:我寫文章,因?yàn)橛性捯f。我向雜志投稿,也從沒有一位編輯先考問我一遍,看我是否懂得文學(xué)。我說這一段話,并非跑野馬,開玩笑。我只想說明一件事情:一個人必須先有話要說,才想到寫文章;一個人要對人說話,他一定想把話說得動聽,說得好,讓人家相信他。每個人說話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聲調(diào),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完全一樣。人是活的,所以文章的形式或者體裁并不能夠限制活人。我寫文章的時候,并沒有事先想到我這篇文章應(yīng)當(dāng)有什么樣的特點(diǎn),我想的只是我要在文章里說些什么話,而且怎樣把那些話說得明白。
我剛才說過我出版了20本散文集。其實(shí)這20本都是薄薄的小書,而且里面什么文章都有。有特寫,有隨筆,有游記,有書信,有感想,有回憶,有通訊報道……總之,只要不是詩歌,又沒有完整的故事,也不曾寫出什么人物,更不是專門發(fā)議論講道理,卻又不太枯燥,而且還有一點(diǎn)點(diǎn)感情,像這樣的文章我都叫做“散文”。也許有人認(rèn)為這樣叫法似乎把散文的范圍搞得太大了。其實(shí)我倒覺得把它縮小了。照歐洲人的說法,除了韻文就是散文,連長篇小說也包括在內(nèi)。
我前不久買到一部德國作家霍普特曼的四卷本《散文集》,里面收的全是長短篇小說。而且拿我個人的經(jīng)驗(yàn)來說,有時候也不大容易給每一篇文章戴上合式的帽子,派定它為“小說”或者“散文”。例如我的《短篇小說選集》里面有一篇《廢園外》,不過一千兩三百字。寫作者走過一個廢園,想起幾天前敵機(jī)轟炸昆明、炸死園內(nèi)一個深閨少女的事情。我寫完它的時候,我把它當(dāng)作“散文”。后來我卻把它收在《短篇小說選集》里,我還在《序》上說:“拿情調(diào)來說,它接近短篇小說了?!?/p>
我這些話無非說明文章的體裁和形式都是次要的東西。主要的還是內(nèi)容。有人認(rèn)為必須先弄清楚了“散文”的特點(diǎn)才可以動筆寫“散文”。我就不同意這種說法。
我從前在私塾里念書的時候,我的確學(xué)過作文。老師出題目要我寫文章。我或者想了一天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不大通順,老師就叫我到他面前,告訴我文章應(yīng)當(dāng)怎樣寫,第一段寫什么,第二段寫什么……最后又怎樣結(jié)束。我當(dāng)時并不明白,過了幾年倒恍然大悟了。老師在教我在題目上做文章。說來說去無非在題目的上下前后打轉(zhuǎn)。這就叫做“作文”。那些時候不是我要寫文章,是老師要我寫,不寫或者寫不出就要挨罵甚至要給老師打手心。當(dāng)時我的確寫過不少這樣的文章,里面一半是“什么論”“什么說”,如《潁考叔純孝論》《師說》之類,另一半就是今天所謂的“散文”,如《郊游》《兒時回憶》《讀書樂》等等。
就拿《讀書樂》來說罷。我那時背誦古書很感痛苦。老實(shí)說,即使背得爛熟,我也講不清楚那些辭句的意義。我怎么寫得出“讀書的樂趣”呢?但是作文不交卷,我就走不出書房,要是惹得老師不高興,說不定還要挨幾下板子。我只好照老師的意思寫,先說人需要讀書,又說讀書的樂趣,再講春、夏、秋、冬四時讀書之樂,最后來一個短短的結(jié)束,我總算把《讀書樂》交卷了。老師在文章旁邊打了好幾個圈,最后又批了八個字:“水靜沙明,一清到底。”我還記得文章中有“圍爐可以御寒,《漢書》可以下酒”的話,這是寫冬天讀書的樂趣。老師又給我加上兩句“不必紅袖添香……”等等。其實(shí)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看見酒就害怕,哪里有讀《漢書》下酒的雅興?更不懂什么叫“紅袖添香”了。文章里的句子不是從別處抄來,就是引用典故拼湊成的,跟“書”的內(nèi)容并無多大關(guān)系。這真是為作文而作文,越寫越糊涂了。
不久我無意間得到一卷《說岳傳》的殘文,看到“何元慶大罵張用”一句,就接著看下去,居然全懂,因?yàn)闀怯每谡Z寫的。我看完這本破書,就到處求人借《說岳傳》全本來看,看到不想吃飯睡覺,這才懂得所謂“讀書樂”。但這種情況跟我的《讀書樂》中所寫的卻又是兩樣了。
我不僅學(xué)過怎樣寫“散文”,而且我從小就讀過不少的“散文”。我剛才還說過老師告訴我文章應(yīng)當(dāng)怎樣寫,如何從第一段講到結(jié)束。其實(shí)這樣的事情是很少有的。這是在老師特別高興、有極大的耐心開導(dǎo)學(xué)生的時候。老師平日講的少,而且講得簡單。他唯一的辦法是叫學(xué)生多讀書,多背書。
我背得較熟的幾部書中間有一部《古文觀止》。里面一部分我背得出卻講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歡,像《桃花源記》《祭十二郎文》《赤壁賦》《報劉一丈書》等等。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但是當(dāng)時也只能說是似懂非懂??墒俏矣袃砂俣嗥恼聝π钤谀X子里面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地研究過,但是這么多的具體的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議,它也是有條有理,順著我們的思路連下來的。這就是說,它不是顛三倒四的胡說,不像我們常常念著玩的顛倒詩:“一出門來腳咬狗,撿個狗來打石頭……”這樣一來,我就覺得寫文章比從前容易些了,只要我的確有話說。倘使我連先生出的題目都不懂,或者我實(shí)在無話可說,那又當(dāng)別論。
還有一點(diǎn),我不說大家也想得到:我寫的那些作文全是壞文章,因?yàn)槔蠋煇鄢龃箢}目,而我又只懂得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東西,連知識也說不上,哪里還有資格談古論今!后來弄得老師也沒有辦法,只好批“清順”二字敷衍了事。
但是我仍然得感謝那兩位強(qiáng)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啟蒙先生。我后來寫了20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guān)系。自然我后來還讀過別的文章,可是并沒有機(jī)會把它記在心里了。不過讀得多,即使記不住,也有好處。我們有很好的“散文”的傳統(tǒng),好的散文豈止兩百篇!十倍百倍也不止!
(源自《百位名人讀書心法》,有刪節(jié))
責(zé)編: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