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怡
從小到大,我一直被母親稱為“馬虎蟲”,而我也的確如此。小學時,因粗心造成的錯誤屢見不鮮。
時光匆匆,白駒過隙,不覺間我已升入初中,卻仍未摘去“馬虎”的帽子,為此,我總是苦惱不堪。
去年中秋假期,我和家人回到鄉(xiāng)下看望爺爺奶奶。月圓之夜,母親將擺著月餅的盤子端上小桌。月餅在皎潔的月光下閃著光,一陣誘人的甜香早已鉆進了我的鼻子。年幼的弟弟吵著要吃,爺爺笑著撫摸弟弟的頭,奶奶往他手里塞了一個月餅?!罢媸翘欢铝耍艿茉趺茨苓@樣呢!”我在心中暗暗責備,完全不理解爺爺奶奶“寬容大度”的行為。
“大寶,你也吃一個……”奶奶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蛟S是我的表情顯出了幾絲不滿,奶奶的笑容僵在臉上,關切地看著我。我一下子反應過來,臉上立馬堆滿了笑,推辭道:“不了不了,奶奶您先吃吧!”奶奶笑了一聲:“呵,老了,還是吃清淡點兒的好,這種月餅太甜了,我不喜歡。大寶,你吃??!”奶奶不愛吃甜是真的,我知道她一向注重保養(yǎng)身體。但近來不知為何,她不時地會咳嗽幾聲。那咳嗽聲很干澀,像木片被折斷的刺耳聲音,使人聽了很不舒服。奶奶每次想咳嗽時都轉過身去,一手捂著嘴,一手拍著自己的胸口。奶奶咳起來弓著背,脖子一伸一伸地,看著她的背便能想象到她臉上的痛苦表情。以往聽到這聲音,我總皺眉厭煩。而如今再想起,我的鼻子竟有些酸,心中五味雜陳。
我看著月餅,又道:“爺爺吃吧!”“爺爺不吃,你先吃!”爺爺不善表達情感,當他的這句話伴著轉過來的臉龐映入我眼中時,我心中一震。多久以來,我都未好好看過爺爺,卻不想他的頭發(fā)已全白了,發(fā)量也少了許多。兒時的我,常常坐在爺爺的肩頭為他拔白發(fā),那時的我僅知歡樂,那時的爺爺又是何等健朗!而如今,那場景已不復存在,我在心中默默地苦笑,滿腹酸澀。
月亮慢慢移動,皎潔的月光灑在奶奶遞出的月餅上。我心中一熱,接過月餅,咬了一口。感謝這個中秋,使我發(fā)現了一種復雜的情感,發(fā)現了一個嶄新的自我……
【評? 改】
開頭寫“我”的馬虎,欲揚先抑,以“小學時”的狀態(tài)襯托后文的轉變。
過渡段承上啟下,為下文具體展開“我”的馬虎作鋪墊。
運用心理描寫設置懸念,為什么說弟弟“不懂事”?爺爺奶奶又為何“寬容大度”?
當下與聯想相結合,通過對奶奶咳嗽時動作的詳細刻畫,以及視覺、聽覺的多感官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奶奶的身體已大不如從前。奶奶遞出的月餅里,是歲月易逝的無奈,更是長輩對晚輩濃濃的愛。
通過對爺爺的肖像描寫,刻畫出一位慈愛的長輩的形象。于此也就不難理解第三段“寬容大度”的行為了——這便是親情!
作者的思緒又回到現實,復雜的情感中,是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惋惜,是對親人的愛,更是由不解到領悟的蛻變,這便是生命的成長。
結尾點題,首尾呼應,同時升華了主旨——細膩在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于一顆敏感的心。
總評 小作者選取一件日常小事來寫,可謂細微之處見真情。從不解到領悟,小作者在生活中的成長見證其心理的蛻變。文中的“細膩”一語雙關,揭示了主旨:生活中處處皆有情,以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去看待生活,生活也會回饋以美好與成長。
(講評教師? 姜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