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北京市延慶區(qū)石峽段長城鴛鴦樓附近,長城保護員劉紅巖正在對長城進行巡查。
蜿蜒巍峨的長城上,一個穿著顏色鮮明馬甲的身影由遠至近,那是長城保護員劉紅巖身穿印有“長城保護員”的工作馬甲,正在對北京市延慶區(qū)石峽段長城“鴛鴦樓”進行巡查。劉紅巖手拿登山杖、垃圾夾,背包里裝著干糧、飲用水、急救包,不時地拿登山杖在野草中敲打,“通知”附近的野生動物,有人經(jīng)過。
劉紅巖拿起手機將“鴛鴦樓”幾處裂隙照片拍下,上傳至巡查中心平臺,這是她日常的規(guī)定動作。
長城保護員是長城日常巡查、檢查、調(diào)查及預防性保護的唯一專職隊伍,自2019年成立以來,累計發(fā)現(xiàn)并上報險情80余次,協(xié)助處理違法事件5起,勸阻游客非法行為上萬人次,為長城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作為長城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延慶區(qū)長城是北京地區(qū)長城墻體最長、形制體系最豐富、區(qū)域文化最獨特、景色最壯觀的區(qū)段,長城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延慶區(qū)域內(nèi)的長城將近180公里,實有墻體在全北京排名第一。石筑、土筑、磚石合筑、山險墻(劈山長城),類型最豐富,在形制、體量、意義上,延慶長城是獨一無二的,是天然的長城博物館。
石峽村位于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西南部,緊鄰八達嶺長城,位于石峽關長城腳下。村子東、西、南三面山上都有古長城遺址,累計長達10多公里,最高海拔超過1200米。
石峽于明代建村,為居庸關北部關隘,屬戰(zhàn)略要地。相傳最早來石峽村定居的村民就是修筑長城的工匠。對長城的感情與保護意識因此深入石峽村人心中。
石峽村村民梅景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義務在長城進行巡查,撿垃圾、找文物,勸阻不文明現(xiàn)象。他當時參與組建了第一支義務長城保護隊,這支隊伍是長城保護員的前身。
延慶區(qū)文旅局成立長城保護員隊伍后,將梅景田聘為“榮譽長城保護員”。 梅景田也將30多年來義務保護長城的精神與行動傳承給了下一代——他的外甥女劉紅巖。
梅景田每次巡查長城都會路過劉紅巖家門口,從長城巡查回來,也會在劉紅巖家歇歇腳。有時,梅景田會帶著劉紅巖一起爬長城,給劉紅巖講述長城的故事。長此以往,劉紅巖對長城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2019年,八達嶺鎮(zhèn)招聘長城保護員,劉紅巖經(jīng)過考試成為石峽村第一批長城保護員。
“我是土生土長的石峽村人,一出家門就能望到長城,長城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親切?!?劉紅巖對《方圓》記者說。
剛當上長城保護員的時候,劉紅巖深感巡查的不易。一天平均近2萬步的路程,讓劉紅巖腿疼了四五天。慢慢地,劉紅巖習慣了工作強度,也從中找到了樂趣。長城保護員每次巡查時盡可能多地拍攝照片,延慶區(qū)文物管理所要求長城保護員對每個敵臺每次都必須拍攝4個方向的照片,通過照片的積累,可以直觀地查看到長城上裂隙、裂縫的變化情況,這可以幫助文物部門對長城進行有效評估、保護。
劉紅巖拿起手機,對長城城墻上的裂隙拍照,并上傳至巡查中心平臺。
烽火臺內(nèi),20多個石雷是修繕前剛剛清理出來的,劉紅巖每次經(jīng)過這里都會清點數(shù)目。
野長城的城磚經(jīng)過常年風化已基本失去了功能,很是陡峭,但劉紅巖已經(jīng)習慣了走這樣的路。
長城保護員的日常工作還包括,勸阻游客攀爬野長城的行為,清理長城周邊的垃圾,并對游客進行宣教;巡查中發(fā)現(xiàn)長城因多年風化而出現(xiàn)的裂縫、墻體松動,地面磚的損毀,植物生長對長城墻體的侵蝕,游客在長城墻體上刻字的行為,都要及時上報。
“舅舅梅景田常說,我們做好保護長城的工作,就是為子孫后代謀福。通過我們的基礎工作,文保部門制訂長城保護修繕計劃,才會更有針對性?!眲⒓t巖對《方圓》記者說。
北京市延慶區(qū)博物館負責人于海寬(左)與劉紅巖(右)在長城上進行巡查。
手機、印有“長城保護員”的工作馬甲、登山杖、垃圾夾、干糧、飲用水、急救包等是長城保護員必須的裝備。
劉紅巖對每個烽火臺每次至少拍攝4 個方向的照片,并用手機上傳至巡查中心平臺。隨著照片的積累,可以直觀地查看到長城裂隙、裂縫變化情況。
劉紅巖覺得只有對長城足夠了解才能更好地保護長城,她常常帶著與長城相關知識的書籍,抽空學習。
延慶區(qū)文旅局當天的巡查中,劉紅巖發(fā)現(xiàn)前面陡峭的長城墻體上一群“驢友”正在攀爬。未經(jīng)修復的長城段碎磚遍地,十分危險,但“驢友”在導游的帶領下熱情不減。劉紅巖立即上前勸阻?!皶r常有游客組團爬野長城,我們只能勸阻,給他們講《長城保護條例》的要求,勸他們下來。遇到不聽勸的,我就一直跟著他,直到他下山。” 劉紅巖對《方圓》記者說。
“無序攀爬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長城地域廣,能上長城的山口非常多,這對我們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挑戰(zhàn),游客經(jīng)常和我們打游擊。除了用攝像頭等科技手段監(jiān)控外,通過長城保護員的引導,讓游客加入到長城保護的行列中,使無序攀爬的破壞行為向保護的方向轉化,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北本┦醒討c區(qū)博物館(北京市延慶區(qū)文物管理所)負責人于海寬對《方圓》記者說。
一群“驢友”正在陡峭的長城墻體上攀爬,劉紅巖立馬上前勸阻。
4 月,長城城墻邊的鮮花綻放,劉紅巖在工作之余會拍攝照片,這是她的工作樂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