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珂 馬梅冰 胡桂兵 嚴朝東 葉耀雄 張榮 秦永華
摘要:粉紅1號火龍果是從紅水晶實生后代群體中通過單株選種選育的新品種。果實橢圓形,平均單果質(zhì)量301.3 g,果皮紅色,鱗片紅綠色。果肉粉紅色,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為14.6%,總糖含量為10.7%,可滴定酸含量0.3%,可食率70.1%,肉質(zhì)爽滑,酸甜可口。自花結(jié)實率為78.0%,在廣州地區(qū)每年結(jié)果10~12 批次,結(jié)果比較多的月份為7—10 月。從謝花至果實成熟在夏季(7—9 月)需要28~35 d,秋冬季(10—12 月)則需要40 d 以上。在廣州地區(qū)第一批果于6 月上中旬成熟,最晚一批于12 月中下旬成熟。果實成熟后,常溫下可以保存7~10 d,7 ℃可以保存30 d 以上。適合我國南方火龍果種植區(qū)栽培。
關鍵詞:火龍果;新品種;粉紅1號;粉紅果肉;自花結(jié)實
中圖分類號:S66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23)04-0822-05
近年來火龍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但種植的火龍果品種主要是普通紅肉類型,口感一般,近年來消費者逐漸對其表現(xiàn)出消費疲勞的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紅皮紅肉火龍果的銷售,再加上普通紅肉火龍果存在耐貯性差、抗性弱等缺點,制約火龍果產(chǎn)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迫切需要替代品種。近年來,國內(nèi)育種單位已選育了不少火龍果新品種,如莞華紅[1]和紅冠1號[2]等紅皮紅肉類型,莞華白[3]等紅皮白肉類型,以及雙色1 號[2]和粉紅肉粵紅3 號[4]。從報道的選育新品種可以看出,以紅皮紅肉品種居多,白肉次之,而選育的粉紅肉火龍果新品種粵紅3 號果小,且需要異花授粉[4]。因此,選育自花結(jié)實、優(yōu)質(zhì)、耐貯藏、果肉粉紅色的火龍果新品種,對優(yōu)化火龍果品種結(jié)構(gòu),提高火龍果種植經(jīng)濟效益,促進火龍果產(chǎn)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選育過程
粉紅1 號火龍果是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學院火龍果課題組從紅水晶火龍果實生繁殖群體中篩選而來的。紅水晶火龍果是一個自交不親和品種,需要異花授粉才能結(jié)實,成熟時果皮和鱗片均為紅色,鱗片嚴重背離果皮,圓球形,果肉紅色,平均單果質(zhì)量323.6 g,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5%,硬度0.22 kg · cm- 2,肉質(zhì)軟滑、味清甜,可食率73.0%。2007 年6 月,筆者課題組從紅水晶火龍果實生繁殖群體中選出800 株生長健壯的火龍果苗種植到選種圃內(nèi)開展優(yōu)株篩選試驗。經(jīng)過連續(xù)多年的調(diào)查和觀測,從初選圃中發(fā)現(xiàn)一株紅皮粉紅肉優(yōu)良單株,與其他優(yōu)株存在顯著差異。隨后將該優(yōu)株的枝蔓進行扦插繁殖,從2015 年開始,在廣州市白云區(qū)(金穗農(nóng)園藝場)和天河區(qū)(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校內(nèi))、云浮市新興縣(綠豐優(yōu)果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遂溪縣(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yè)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等地進行多點試驗,發(fā)現(xiàn)該優(yōu)株遺傳性狀穩(wěn)定。2020 年9 月通過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評定,命名為粉紅1號火龍果。
用SCoT(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分子標記技術(shù)的引物SCoT-56(ACAATGGCTACCACTAGC)、SCoT- 61(CAACAATGGCTACCACCG)和SCoT-63(ACCATGGCTACCACGGGC)對粉紅1 號火龍果、親本紅水晶火龍果及其對照品種莞華紅粉火龍果進行鑒定,結(jié)果表明,SCoT-56、SCoT-61 和SCoT-63 能有效區(qū)分粉紅1 號火龍果及其親本紅水晶火龍果(圖1箭頭所示)。
2 主要性狀
2.1 植物學特征
粉紅1 號火龍果剛萌發(fā)的幼嫩枝蔓紅綠色;一年生成熟枝蔓綠色,平均寬5.6 cm,棱邊緣平均厚1.3 cm,平滑。母本紅水晶火龍果剛萌發(fā)的幼枝蔓紅色;1 年生成熟枝蔓綠色,平均寬6.9 cm,莖棱邊緣平均厚3.5 cm,平滑。粉紅1 號火龍果枝蔓上的刺座著生于棱邊緣突起處,刺座周圍木栓化,刺座間距離平均為4.4 cm,平均每個刺座上具有3.7 個褐色針狀小刺,刺長3.3 mm。母本紅水晶火龍果枝蔓上的刺座著生于棱邊緣凹陷處,無木栓化,刺座間平均距離為4.5 cm,平均每個刺座上具有3.2 個棕色針狀小刺,刺長4.5 mm。
粉紅1 號火龍果剛萌發(fā)的花蕾呈紅綠色,橢圓形,花蕾先端尖銳?;ㄝ嘁跃G色為主,邊緣具紫紅色線條,花萼近軸面中間綠色,尖端和邊緣紅色。柱頭黃色,平均25.3 個裂片,柱頭和花藥持平,自花結(jié)實率為78.0%。母本紅水晶火龍果剛萌發(fā)的花蕾呈紫紅色,橢圓形,花蕾先端圓形。苞片邊緣和斑線紅色程度高,花萼邊緣及中心紫紅色線條甚為明顯。柱頭黃色,裂片平均22.0 個,柱頭和花藥持平,自花結(jié)實率為0。室溫條件下,粉紅1 號火龍果保存10 d 還能保持較好的外觀,而對照品種紅水晶火龍果已經(jīng)腐爛,失去商品價值。在7 ℃、相對濕度70%的條件下,粉紅1 號火龍果貯藏30 d 還基本保持較好的外觀,而對照品種紅水晶火龍果貯藏25 d 時,鱗片完全萎蔫,并開始從鱗片處腐爛。
粉紅1 號火龍果成熟時果實縱徑9.2 cm,橫徑7.9 cm,果形指數(shù)1.2,單果質(zhì)量301.3 g。果皮紅色,厚2.4 mm,中上部鱗片紅綠色,嚴重背離果皮,果肉粉紅色(圖2-A1~A3),肉質(zhì)爽脆、風味濃郁,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8.5%,硬度0.34 kg·cm-3,可食率70.1%。母本紅水晶火龍果成熟時果實縱徑8.5 cm,橫徑8.2 cm,果形指數(shù)1.0,單果質(zhì)量323.6 g。果皮紅色,厚1.9 mm,中上部鱗片紅色,嚴重背離果皮,果肉紅色(圖2-B1~B3),肉質(zhì)軟滑、味清甜,果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5%,硬度0.22 kg·cm-2,可食率73.0%。
2.2 生物學特性
在同一個種植區(qū)域,粉紅1 號火龍果枝蔓萌芽時間與母本紅水晶火龍果沒有明顯差異。在不同種植區(qū)域,粉紅1 號火龍果物候期因受當?shù)貧夂驐l件的影響而有差異(表1)。
2.2.1 萌芽期 常規(guī)管理條件下,粉紅1 號火龍果春季枝蔓一般在2 月中下旬至5 月下旬萌發(fā),第一批芽于2 月中下旬氣溫穩(wěn)定回升至15 ℃左右時開始萌發(fā)。夏秋芽萌發(fā)期因株齡、長勢及結(jié)果量而異。1年生植株夏秋芽在5 月中下旬開始萌發(fā),秋冬季氣溫低于10 ℃左右進入休眠期。2 年生以上的結(jié)果植株,夏季以開花結(jié)果為主,萌芽少,若進行疏花疏果,芽容易萌發(fā);秋冬芽于11 月上中旬至12 月中下旬最后一批果采收前后1 個月內(nèi)萌芽2~3 批。
2.2.2 枝蔓萌發(fā)期 經(jīng)過多年連續(xù)的觀察,同一年同一試驗點粉紅1 號火龍果枝蔓萌芽期與母本紅水晶火龍果基本一致。粉紅1 號火龍果第一批春季枝蔓于2 月中下旬氣溫穩(wěn)定回升至15 ℃左右開始萌發(fā),該批枝蔓于5 月底下垂,摘心短截后逐漸老熟。夏、秋季枝蔓萌發(fā)與立地條件、株齡、管理水平相關。1 年生植株全年可萌發(fā)多次新枝蔓,直至12 月中下旬氣溫低于10 ℃左右進入休眠期。2 年生以上的結(jié)果植株,夏季枝蔓萌發(fā)少,此時以開花結(jié)果為主,若進行疏花疏果,枝蔓易萌發(fā)芽;秋冬季枝蔓于11 月上旬至12 月中下旬萌發(fā),可萌發(fā)2~3 批。
2.2.3 開花期 在自然條件下,粉紅1 號火龍果的開花時間與母本紅水晶火龍果基本一致,始花期出現(xiàn)在5 月上中旬,終花期在10 月下旬,每年可開10~12 批花,其中6—9 月份開花最多,從花蕾出現(xiàn)至完全開放需要16~18 d,每批花持續(xù)2~3 個夜晚。每年有4~6 批次大量開花期。
2.2.4 成熟期 粉紅1 號火龍果的果實成熟時間與母本紅水晶火龍果基本一致。在自然條件下,粉紅1 號火龍果果實成熟期在6 月上中旬至12 月中下旬,從謝花至果實成熟需要30~45 d,高溫季節(jié)時間短,而低溫季節(jié)成熟時間長。第一批果6 月上中旬成熟;最后一批在12 月中下旬成熟,該批果實生長時間較長,需要45 d 左右,果較大?;ü丿B,每年結(jié)果10~12批,結(jié)果比較多的月份為7—10 月。
2.3 豐產(chǎn)性
3 月份定植60 cm 高的粉紅1 號火龍果扦插苗,當年即可開花結(jié)果,第二年進入全面結(jié)果期。在氣候正常年份且肥水充足的條件下,排式種植第二年單株平均產(chǎn)量1.21 kg,折合每666.7 m2為1 324.0 kg;第3 年單株平均產(chǎn)量1.91 kg,折合每666.7 m2為2 091.5 kg;第4 年單株平均產(chǎn)量2.37 kg,折合每666.7 m2為2 595.2 kg。
2.4 主要優(yōu)點
與母本紅水晶火龍果相比,粉紅1 號火龍果的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含量與紅水晶火龍果無顯著差異,二者的果實品質(zhì)比較見表2,但粉紅1 號火龍果果實橢圓形,果肉粉紅色,風味濃郁,具有自花結(jié)實率高、耐貯藏等特點。
3 栽培技術(shù)要點
3.1 建園
建園應選擇光照充足、年均溫度22~25 ℃、極端最低氣溫>0 ℃、平均無霜期≥360 d 的地方,以土壤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疏松、呈微酸(pH=5.5~6.5)的沙質(zhì)土壤為宜。
3.2 種植
以3—4 月份種植為宜。種植方法:先在種植穴里鋪一層疏松透氣有機質(zhì),把苗的根系舒展開置于有機質(zhì)上,然后覆蓋3.0~5.0 cm的細土,淋透定根水,最后用布條或尼龍繩將枝蔓固定于水泥柱或竹竿上。
3.3 肥水管理
幼齡植株(1~2 年生)以氮肥為主,勤施薄施。結(jié)果植株(2 年生以上)以施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控制氮肥的用量。幼苗生長期應保持全園土壤濕潤,以利于植株生長發(fā)育。
3.4 整形修剪及花果管理
3.4.1 整形修剪 幼苗期,每株只保留1 個向上生長的健壯枝,當枝蔓超過支撐架時,剪除頂芽,以促其分枝。側(cè)芽萌發(fā)后,留略低于支撐物的健壯新芽4~5 個作為一級分枝,讓其沿著支撐物自然下垂至1.3 m左右處截頂。進入結(jié)果期后,要及時抹掉新芽,并剪掉病枝、弱枝、過密枝和結(jié)過果的老枝。
3.4.2 花果管理 現(xiàn)蕾后3~5 d 進行人工疏蕾,每個枝蔓只留2~3 個健康花蕾。坐果后應及時疏除小果、病蟲果和畸形果,遵循1 條枝蔓只留1 個果的原則,以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
3.5 病蟲害防治
高溫高濕季節(jié)易感染潰瘍病、炭疽病等病害,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錳鋅等廣譜殺菌劑防治,輪換用藥。幼枝蔓易受斜紋夜蛾危害,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氰戊菊酯乳油等藥劑噴霧防治。在果實轉(zhuǎn)色時,要防治橘小實蠅。
3.6 適時采收
當果實外觀變紅、有光澤、頂端空腔口出現(xiàn)皺縮或輕微裂口時,即可采收,以防止裂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葉耀雄,胡桂兵,李加強,秦永華,古文強,翟欣,劉志賢,李炯祥.火龍果新品種‘莞華紅[J]. 園藝學報,2018,45(11):2267-2268.
YE Yaoxiong,HU Guibing,LI Jiaqiang,QIN Yonghua,GUWenqiang,ZHAI Xin,LIU Zhixuan,LI Jiongxiang. A new redfleshedpitaya cultivar‘Guanhuahong[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2018,45(11):2267-2268.
[2] CHEN C B,WU P Y,XIE F F,SUN L Y,XING Y M,HUA QZ,ZHANG Z K,CHEN J Y,ZHAO J T,HU G B,QIN Y H.Breeding of‘Hongguan No. 1and‘Shuangse No. 1pitayaswith superior quality[J]. HortScience,2018,53(3):404-409.
[3] 葉耀雄,胡桂兵,李加強,秦永華,周永文,翟欣,黃倩林,劉志賢,李炯祥. 火龍果新品種‘莞華白[J]. 園藝學報,2018,45(S2):2739-2740.
YE Yaoxiong,HU Guibing,LI Jiaqiang,QIN Yonghua,ZHOUYongwen,ZHAI Xin,HUANG Qianlin,LIU Zhixian,LI Jiongxiang.A new white-fleshed pitaya cultivar‘Guanhuabai[J]. ActaHorticulturae Sinica,2018,45(S2):2739-2740.
[4] 孫清明,李春雨,劉應欽,易干軍. 火龍果新品種‘粵紅3 號的選育[J]. 果樹學報,2017,34(6):778-780.
SUN Qingming,LI Chunyu,LIU Yingqin,YI Ganjun. Breedingreport of a new pitaya cultivar‘Yuehong 3(Hylocereus spp.)[J].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7,34(6):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