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婷婷
遲子建是黑龍江文壇上一位文學素養(yǎng)豐厚,且具有創(chuàng)作靈性的著名本土女作家。遲子建在創(chuàng)作的文本中塑造了豐富的動物意象,這些意象超越了自身的動物屬性,被人格化,展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人性的贊美。
遲子建的童年是在中國最北端小鎮(zhèn)上的外祖母家度過的,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她的朋友,她對黑龍江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都有直接的體會和深刻的感悟。因此,她能夠用溫情的語言來展現(xiàn)一幅平凡又綺麗的黑龍江人的生活畫卷和最清新又壯麗的自然圖景。她筆下的大自然充滿了靈性,有生命、會呼吸,能和人類產(chǎn)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鮮明地體現(xiàn)出她對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當翻開她的中短篇小說時,一幅栩栩如生的動物畫卷便在我們的眼前徐徐展開,精彩紛呈的自然景色紛至沓來。這里面有漂亮而又神秘的淚魚,有溫順而充滿靈性的小鹿,有忠誠而又勇猛的小狗,也有奇異而又善良的魚鷹,它們是這片神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在文中賦予了它們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彰顯了動物的善良、溫情、善解人意和無私奉獻的美好品質,贊美和呼喚了美好的人性。
榮格把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稱作“原型”,根據(jù)榮格的解釋,“原型是人類長期的心理積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體無意識的顯現(xiàn)”(《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弗萊在榮格的基礎上又發(fā)展了這個學說,將原型稱作是“一種典型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批評的剖析》)。他強調(diào)不能獨立地去看待一部作品,而是要把它放到作家創(chuàng)作的大環(huán)境去考察。遲子建在短篇小說集《北國一片蒼?!贰队H親土豆》《一壇豬油》《花瓣飯》,以及中篇小說《北極村童話》《酒鬼的魚鷹》中創(chuàng)造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意象,這些動物作為一種“原型”,象征著傳統(tǒng)文明中人性的善良、真誠、友好等美好的品質。
一、對大自然的崇拜
遲子建的中短篇小說構筑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作者筆下的動物既具有與生俱來的動物屬性,又仿佛有了靈魂,具有人的屬性,能體會人的喜怒哀樂,甚至能與人物自如地對話。作者還在這些動物的身上寄寓了對生活美好的愿望,它們的某些具體行為表現(xiàn)被看成是禍與福的象征,體現(xiàn)了當?shù)厝藢Υ笞匀坏某绨荨?/p>
作者在文本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魚,最典型的莫過于《逝川》中的淚魚。雷達在評論《逝川》時寫道:“世間是否真有‘淚魚,我不詳知,但是這一意象實在是太美麗了,太神奇了?!蔽闹袑I魚美麗的形象也做了具體的描繪:逝川中獨有的淚魚,只在每年第一場雪降臨之后才會出現(xiàn),它們魚鰭是紅色的,鱗片是稀有的藍色,聲音類似于“嗚嗚”的哭聲。無論是從出現(xiàn)的日期上,還是從鱗片的顏色和發(fā)出的叫聲上,淚魚都與普通的魚大相徑庭。這也決定了它的特殊功用:它不是被捕來吃的,而是本地人與自然神靈溝通的橋梁,用它們來虔誠地祈愿。當它們被漁民打撈上來之后,漁民便會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到盆里,溫柔地安撫著它們。淚魚仿佛聽懂了人類的話,停止了“哭泣”,自在地在木盆中游來游去。第二天早上,淚魚便會被放回逝川。人們通過淚魚來祈求大自然的饋贈,希望求得一年的好運。當?shù)氐娜藢⒆陨淼某膳c敗、禍與福、喜與悲都寄托在了它們身上,因此,捕到淚魚就被認為來年能夠順風順水,平安無憂。同樣,在《魚骨》中漂亮粗大的魚骨代表著希望與好運,所以旗旗一直念念不忘。
在遲子建的文本中,包括“魚”意象的動物意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與她童年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遲子建童年時生活在中國最北端的風景壯麗的北極村,這里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所以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溫暖的室內(nèi),聽外祖母講故事是作者童年的樂趣之一。外祖母講述的動人故事和當?shù)鬲毺氐淖匀痪坝^都給予了作者充足的文學養(yǎng)料。遲子建說:“好聽的故事,似乎總是短的,這是從童年經(jīng)驗得來的。在北極村的長夜里,外祖母給我講故事,往往十來分鐘就是一個。我要是聽了不過癮,就會纏著她再講?!保ā队H親土豆》)從外祖母口中蹦出來的仙魔鬼怪,往往具有人格化特征,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寂靜無人的深夜,這些意象便在作者的腦海里翻騰不休,在作者的記憶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外祖母講述的志怪故事成了遲子建在文本中選擇動物敘事的思想啟蒙。其次,遲子建選擇動物意象也與當?shù)氐淖匀粭l件息息相關。這里獨特的地理風貌使人們形成了以漁獵為主的生活模式。人們?yōu)榱松?,不得不與森林、動物、河流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這里的森林茂密神秘,河流深不可測,人們在漁獵過程中生命安全面臨著極大威脅,所以不得不尋求心理上的安慰。而動物這一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自然意象成了人們的選擇。魚汛是東北特有的景觀,為當?shù)厝藥砹素S富的魚類資源,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因此,每當這個時節(jié),男女老少都出動,搶著在河邊占有一席之地。在遲子建的小說中,總是圍繞著魚汛、捕魚、賣魚、吃魚來展開情節(jié)?!棒~”意象承載著漁民的喜怒哀樂、命運的起承轉合,蘊含著人與動物及人與人的微妙關系。人們不斷地向自然索取生活和生產(chǎn)資料,同時又深感大自然無私的滋養(yǎng),因此對自然充滿了敬畏與崇拜。
當然,除了“魚”意象,黃鼠狼在文本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黃鼠狼經(jīng)常被看成是得道成仙的神靈,被人們尊稱為“黃仙”,它必須受到尊敬和供奉才會庇佑人類,一旦對它有所冒犯,人類必然會遭到殘酷的報應。在《地主》一文中,張德福因為對黃鼠狼不敬,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他不得不將黃鼠狼的牌位恭敬地供奉起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遲子建的這種動物敘事,并非虛幻神秘的怪力亂神之說,而是傳達了她對社會、人性和文學的理念,展示那份贊美和敬畏大自然的赤誠之心。
二、對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贊美
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遲子建在文本中也著墨最多。她在文本中將狗的忠誠和對人的親昵刻畫得淋漓盡致。《北國一片蒼?!纷畛晒χ幈阍谟谒茉炝艘恢幻小皡捱怼钡墓?。它兇猛、敏銳又勇敢,多次成功地從死神手里挽救爸爸的生命。它又充滿了溫情,經(jīng)常攀附在母親的身上,用粉紅的舌尖舔舐母親額頭上的“溝壑”。感受到母親的痛苦,它那漂亮的烏藍色的眼睛里涌滿了淚水。當它的小主人再也受不了父親的冷漠和暴力、母親的怯懦膽小,決絕地離家出走時,善解人意的呣唔便盡其所能地將她馱到“美好的地方”。直到它累得精疲力竭,也沒有忘記小主人的安全。面對向它“壓”過來的黑熊,它迅速將蘆花掀到雪窠中,毫不猶豫地只身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是什么讓它義無反顧?是它與蘆花朝夕相處和相依為命的感情,讓它在面對危險時,無所畏懼,以保護主人為第一要務,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無獨有偶,《北極村的童話》中的傻子狗也是“我”親密的伙伴。它是“我”在荒蕪的鄉(xiāng)下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精神寄托?!拔摇笨梢院翢o保留地與它分享喜怒哀樂,分享老奶奶的秘密,甚至小女孩兒的私密心事。雖然它不能說話,卻最能撫慰“我”的害怕與孤獨。當“我”要乘船離開時,它急切地“駿馬般地穿過人流,掠過沙灘,又猛虎般下山似的躍進江里”,在望見“我”時,眼里迸發(fā)出一道光,“我”知道那一定是看見“我”的喜悅之光。忠誠于友情而淹沒在黑龍江里的傻子狗并不傻,反而因承載著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而讓我們?yōu)橹畡尤??!缎」贰分械男」窂摹拔摇边@里得到了久違的溫情,與“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直到“我”離開之時,它還依依不舍地追隨著我,直到鐵鏈繃直。它想跟著“我”離開而不得的無奈,充滿濃濃的心酸。
除了狗,馬、牛和猴子也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在《一匹馬兩個人》中,“它在別人家是馬,在他家就是人”,薛敏的這句話道盡了馬與老夫妻之間特殊的關系。老馬也羨慕過森林中自由自在奔跑的動物,但因為老夫妻更加需要它,便心甘情愿地守護在老夫妻的身旁,默默地被馴養(yǎng)。老夫妻將馬當作自己的兒子,對它悉心照顧,老馬也懂得知恩圖報。他們的愛是相互的。在老夫妻的兒子入獄后,它感受到了老婦人的傷心,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淚水;它聽懂了小主人第二次入獄之前的囑托,承擔起了照顧這對苦命的老人的責任。它不辭辛苦地幫助男主人將妻子安葬,在老夫妻去世后兢兢業(yè)業(yè)地看守著麥地,最終長眠于主人墓旁。在《五羊嶺的萬花筒》中,有一只像人一樣愛照鏡子的貓,鴛鴦鏡好像和它的生命息息相關,“好像鴛鴦鏡碎了,它的看家本領也丟了。它不愛照鏡子,也不愛吃食兒了”。在《解凍》中,小鹿的出現(xiàn)是一個小插曲,但它那獲救后感激的眼神令人難以忘懷,也是后面王統(tǒng)良答應蘇澤廣請求的動因。小鹿美麗的眼睛就是王統(tǒng)良善良人性的象征。在《霧月牛欄》中,寶墜與三頭牛住在一起,和它們同吃同睡,是因為牛會在他難過時默默跟在他的身后,給了他安全感。新出生的牛犢“卷耳”撞開牛屋的門,溫暖的陽光灑了進來,這是出生在霧月的卷耳第一次看見陽光,也意味著寶墜將迎來新的生活。在《行乞的琴聲》中,只有猴子聽懂了那個凄苦的老人的琴聲,使老人傷痕累累的心得到一絲治愈。在這些文本里面,動物也是家庭一員,正是被當成親人或朋友來對待,文本傳達出的感情才能如此真切動人。動物和人共同譜寫了一首和諧的生命贊歌,體現(xiàn)作者對自然的關愛和崇敬之情。
三、對美好人性的呼喚
遲子建在中短篇小說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動物形象,盡管有些動物沒有得到善待,表現(xiàn)了人性在現(xiàn)代文明沖擊之下的扭曲,但作者筆下的大部分動物與人類都是惺惺相惜的,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呼喚。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金錢和物質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也日新月異。因此,有一些人丟失了美好、崇高的本真人性,變得自私、麻木。遲子建敏銳地感受到了人類心靈的異化,看到人性的本真正在慢慢地流失。她在她的小說里將人性惡的一面具體化為對動物的傷害。這些人打破了人與動物之間平等友好的朋友關系,而將二者的關系定義為主人與附屬物,人擁有對動物的處置權。漂亮的魚鷹被用來交換利益,勇敢的呣唔葬身于主人刀下,傻子狗被繩子束縛一生。純良的小動物真誠地守護著主人,可是人類將它們當作“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東西。人性的弱點由此展現(xiàn)出來。但是,作者描寫這一現(xiàn)象并不是單純地批判人性的異化,她的最終目的是呼喚美好人性的回歸。面對這一扭曲的人性現(xiàn)狀,遲子建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沒有用激烈的言辭大加批判,而是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溫情的動物世界。作者筆下的動物意象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動物本身,它們被賦予了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寄寓著作者美好的理想與愿望—對美好人性的贊美與呼喚。傻子狗的忠誠,呣唔的勇敢,猴子的善解人意,老馬的無私奉獻等,都是作者期望回歸的人性。雖然這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但作者依然充滿希望。遲子建堅定地相信,人類一定能從自然中把身上沾染的世俗的貪婪之氣、虛榮之氣和浮躁之氣,一點一點地洗刷干凈,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很漫長,但只有經(jīng)過淬煉,人性才會回到本真狀態(tài),美好的人性才能復歸,獲得心靈的寧靜與自在。
作為“北國的文學精靈”的遲子建,從小就與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和飛禽走獸結下了不解之緣。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她信手拈來的寫作素材,因此她能在小說中塑造出真實、可愛的小動物形象。作者塑造這些可親可敬的小動物并不只是為了展現(xiàn)它們的可愛,博讀者一笑,而是通過它們來展現(xiàn)人性的善良與溫情,寄托著對人類與自然的深刻思考。在遲子建的中短篇小說中,以動物來反觀人類,深思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展現(xiàn)了作者在萬物平等觀念下對動物生命的敬畏,保護動物的生存尊嚴,肯定動物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同時,小說傳達出保護動物的理念。在文中,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讀者處處可以體會到遲子建的“溫情寫作”。作者通過這些動物意象傳達出對美好人性的愿景—即使環(huán)境不盡如人意,也要保持人性的本真。弱小的動物身上蘊含的溫情更讓人感到心靈的溫暖和撫慰。無論是獲得的榮譽還是創(chuàng)作實績,毫無疑問,遲子建是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她堅持樸素的人道主義精神,不僅理解和寬容人性的弱點,還給予動物平等的關懷,這使她的作品充滿美好和善良的質素,使作品染上了一層溫暖人心的底色,呈現(xiàn)獨特的審美意蘊和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