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東
“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到了。心理學家說,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人們偏愛談“我小的時候”,源于小時候的歡樂每每想起都很甜;小時候那些純真、溫暖、開懷的瞬間,小時候播種下的善良、勇敢、真誠等美德的種子,都在滋養(yǎng)此后的漫長歲月。
童年的美好記憶很多,夜深人靜時總會想起。這里講兩件趣事,都屬于童年時夏夜的歡樂。
1
第一件趣事是夏夜和大弟捉黃鱔。我的老家在湖南南部一個丘陵地帶,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一年可以種兩季水稻。暑假時,稻田里水溫都在二三十度,到了夜晚,黃鱔就會從泥巴里鉆出來,攤直身子,出來乘涼,呼吸新鮮空氣。我和大弟經常趁著夜色去捉黃鱔。
捉黃鱔要做一點準備,通常我和大弟下午就會把馬尾松木砍成一小條一小條,用繩子捆扎成一把一把的;再把鐵絲扭成一個籠子,掛在一根長長的木棍上。晚上捉黃鱔時,在鐵籠子里放一些馬尾松小木頭,點燃就是一盞燈籠。馬尾松木頭油分很足,燃燒起來火旺,而且燃燒時間比較長。我在前面打著燈籠,照著田埂和水稻田,手腳麻利的大弟一發(fā)現(xiàn)田里有黃鱔,就悄悄下水,伸手用力一夾,就把黃鱔夾了上來,甩進系在腰上的背簍里。
大弟捉了一會兒,手指夾累了,我就來捉,我們互相配合,打著燈籠在田野里轉一大圈,一晚上可以捉半簍子黃鱔。回到家放在水桶里養(yǎng)著,第二天早上,再用井水把黃鱔洗干凈,剖開肚腹,去掉內臟,就可以交給媽媽,她會用茶油和辣椒爆炒,味道極鮮,也很下飯。有時,捉的黃鱔比較多,媽媽就會留一些在灶頭烘干,然后用一個密封的壇子收藏起來。到了冬天,再用茶油炒冬筍或用干辣椒、蒜苗爆燒,也是待客的佳肴。
當然,夏夜捉黃鱔時,也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有時路過小溪,會發(fā)現(xiàn)一大群鯽魚在溪水里往上溯游,我就會在下方用簍子攔住,大弟去捉,不一會兒,好幾條大鯽魚就收入了背簍。還有一次,我和大弟打著燈籠沿著水塘岸邊走,發(fā)現(xiàn)好多大大的螃蟹在沾滿露水的草上爬著,于是,我和大弟又收獲了一簍子螃蟹。自然那個晚上就不用再捉黃鱔了,有這么多螃蟹,一家人可以美美地吃一頓,心里已經夠滿足的了。
2
夏夜第二件快樂的事,是星星滿天,月兒彎彎,一家人坐在屋前臺階邊聊天。爸爸媽媽會聊一些單位上的事,還會聊一些關于親戚朋友的事,我和弟弟雖然不太明白他們聊天的內容,但都喜歡靜靜地聽。媽媽還會端一盤炒瓜子和花生給我們剝著吃,也會切兩個甜瓜。我和弟弟一邊吃,一邊聽爸爸媽媽聊天。有時,我和弟弟會吹笛子,也會問爸爸媽媽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我一直對早早去世的奶奶很好奇,纏著爸爸問奶奶長什么樣、奶奶的性格怎么樣等等。爸爸都會盡量告訴我,從他和媽媽的回答里我對奶奶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奶奶長得高大,比爺爺高一個頭,她端莊秀麗,勤勞而勇敢。媽媽說爸爸身上有奶奶很多基因,還說,十里八村的都知道奶奶是個熱心腸的人。我喜歡夏夜里一家人聊天的氛圍,和諧安逸。
爸爸媽媽的關系很好,很少吵架;他們勤勞儉樸,與人為善;對孩子,爸爸媽媽言傳身教,愛如涓涓細流,潤澤心田。
童年這些美好的事情讓我的內心變得柔軟,美德的種子悄悄地萌芽,也讓我成長之路變得順利,人生的奮斗充滿動力。
(作者系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喬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