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qiáng)
近來,一則微博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強(qiáng)烈共鳴:某同學(xué)不吃黃豆,菜里有黃豆都挑出來,他全家人都知道這事,可是基本每天回家都是一大碗黃豆湯,有天回家又是如此,他知道又要開始勸他不挑食了,于是心一橫,抬起碗在父母滿意的目光下一飲而盡,然后狂吐不止,從普通嘔吐到噴射嘔吐直至昏厥,到醫(yī)院搶救,切除了一部分胃……
查看微博下面的海量留言,看得人觸目驚心——原來,有那么多家長熱衷于和孩子的“挑食”行為較勁,更有甚者,無論孩子怎么解釋吃某種食物會引起生理性不適,但家長還是千方百計地把這種食物混入孩子的飲食中,以期能糾正孩子的這種“惡習(xí)”。
據(jù)報道,一個女孩對花生過敏,曾經(jīng)因此全身浮腫。小姑娘治療好出院后,過了一段時間,竟然再次被送進(jìn)急診!但這次由于病情太嚴(yán)重,沒能搶救回來。死因是過敏喉頭水腫導(dǎo)致呼吸困難,被活活憋死了。誰也沒想到,問題竟然出在女孩的媽媽身上,媽媽一直覺得吃不了花生是抵抗力的問題,多吃點(diǎn)就好了,所以在她的飯里偷偷撒了花生碎。
這位媽媽終于知道過敏的嚴(yán)重后果了,代價卻是女兒的生命……
所以拜托為人父母者,在確定孩子“挑食”之前先帶孩子檢查一下,是不是對所“挑”的食物過敏。中醫(yī)說,“胃以喜者為補(bǔ)”,反過來說,一個人的胃強(qiáng)烈排斥的東西,是不是意味著對他真的有害呢?即使不是對某種食物過敏,就是單純接受不了這種食物的性味,家長是不是也別苦苦相逼呢?因為一口吃的整天雞飛狗跳,你和孩子什么怨什么仇?以“世界不吃香菜日”( 2月24日 )為例,有些人覺得香菜是種美味,可全球大約有15%的人,認(rèn)為香菜聞起來是一股“肥皂味”!研究人員對近5萬人的DNA進(jìn)行比較發(fā)現(xiàn),這種嗅覺上的天壤之別是基因差別造成的,無法后天糾正。
不過有的家長說,那也不能對孩子的挑食行為就聽之任之吧!當(dāng)然,食物多樣化是最健康的飲食原則,對沒有任何理由的挑食行為,家長可以循序漸進(jìn),慢慢引導(dǎo),但也不可操之過急,讓孩子形成心理上的厭惡;而且,即使孩子目前對某種食物過敏,也不意味著一輩子都不能接觸這種食物,很多人長大之后,食物過敏是可以慢慢緩解的,所以家長們大可不必對“挑食”如此擔(dān)心,時間自會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