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嶺南考中狀元的三人中,有一位是潮州府海陽縣東莆都山兜村(今潮州市潮安區(qū)金石鎮(zhèn)仙都三村)的林大欽。
林大欽出生于窮困家庭,父親乃一介儒生。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林大欽自幼嗜好讀書,四書五經(jīng)猶如一顆顆良種,在他幼小的心靈扎下了根。
明朝正德十三年元宵夜,林大欽發(fā)現(xiàn)母親和嬸母滿面愁容,趕忙問出了什么事。在得知薛中離要挖新溪,他家的一塊用于維持生計的香丁田被列入挖溪范圍之內(nèi)后,林大欽便說,自己明天一早就去找薛中離說情。
第二天一早,林大欽擂響了薛中離的大門。
薛中離是正德十二年的進士,這次一是請旨回鄉(xiāng)省親(探望父母或其他長輩);二是請旨在家鄉(xiāng)興修水利,挖新溪。一番勘查過后,他便在俊橋直溪至田溪一帶的田地上,插旗定線,動員并告知相關(guān)百姓,正月二十四日開工。
薛中離聽到擂門聲,以為是地方官員來訪,即刻穿戴衣冠,令部下整裝列隊迎接。沒料到,一開門,站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個身穿綠衣服的頑童,心里不免有些生氣:“你這只小青蛙,跳到這里來做什么?”林大欽不卑不亢,指著他的大紅蟒袍說:“青蛙來找熟蟹?!毖χ须x一聽這頑童將自己比作熟蟹,心中愈發(fā)不悅,便說:“早出日頭不成天!”林大欽不甘示弱:“日落西山無久時!”林大欽的妙對,讓薛中離暗暗稱贊。于是,他轉(zhuǎn)用溫和的語氣,問林大欽為何擂門。林大欽說明事情原委,又給出了個人建議:“山腳下有荒地可挖溪,無須占用良田?!毖χ须x聽他說得有理,便將原定的溪道改到了荒地。
為了讓林大欽上學,父母四處借錢,一直供他讀到16歲。而后,因?qū)嵲跓o以為繼,父母便讓他輟學,想辦法找個掙錢的門路。有人介紹他到附近村里當個教書先生,可人家族長見他是個小小少年,便沒把他放在眼里——小孩子怎么能當教書先生呢?介紹人便夸林大欽學識了得。族長不信,決定當場一試,說:“村里有個地方叫‘銀湖院,院后長了許多‘虎耳草,曾擬出上聯(lián)‘銀湖院后虎耳草,你能擬出下聯(lián)嗎?”林大欽當即對道:“金石宮前龍眼花?!痹瓉?,林大欽知道這村后有個“金石宮”,宮前有不少龍眼樹,所以對此下聯(lián)。族長一聽,這孩子對得不錯,肚子里還真有點文墨,便同意他來當教書先生。兩年后,父親去世,他挑起了家庭重擔,與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教書之余,他刻苦攻讀。除自家的書香熏陶外,族伯(年紀大于父親的從堂伯叔。亦泛指同宗族中和父親同輩而年紀較長的人)家的萬卷藏書,更讓他“資以自廣,尋浸博通子史百家言。”在書山中,他特別喜愛蘇洵、蘇軾、蘇轍的文辭,所以他的文章也帶著“蘇味”。難怪后人評價道:“奔騰磅礴,酷肖三蘇風格?!?/p>
此后,通過參加府試、鄉(xiāng)試,林大欽一路過關(guān)斬將,名列前茅。巡按御史吳麟看他的試卷“考據(jù)詳核,詞旨凜烈”,不禁眼前一亮,點贊道:“是必大魁天下?!?/p>
果然,在省城的鄉(xiāng)試中獲舉人第六名后,林大欽又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赴京,在明世宗朱厚熜主持的殿試中,以文筆犀利的《廷試策》,考取狀元,年僅20歲,這在中國科舉史上是不多見的。據(jù)考證,中狀元的平均年齡大都在30歲左右。而這篇《廷試策》,歷代都認為,可與賈誼、蘇軾的策論一比。明代官員、經(jīng)學家丁自申贊道:“以合于蘇長公制科之策,不辨其孰為長公者?!泵鞔M士洪夢棟稱其“排蕩屈注,直與子瞻《萬言書》爭千秋之價?!泵鞔M士郭子直稱其“氣鬯詞雄,翩翩乎蘇長公風骨?!鼻宄踔娙岁愌苡莞欠Q贊:“諸策已高距千仞峰頭?!?/p>
林大欽高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伤幱趪泪缘燃槌籍?shù)赖墓賵?,難以忠君于國,加上母親不適應京城氣候,一病不起,便請假乞歸(請求辭職回鄉(xiāng)),照料母親。在故里,他一邊照料母親,一邊開講堂于桑浦華巖山。朝廷多次召他回京,他卻“屢促不就”,直至34歲病逝。
作者簡介
韓峰,河南省作協(xié)會員,河南省鶴壁市作協(xié)顧問,淇縣作協(xié)名譽主席,已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文學》《散文選刊》《廣西文學》《山西文學》《草原》《小說月刊》等百余家報刊發(fā)表作品200余萬字,出版散文集、小小說集、劇作選等專著,作品多次在各大征文比賽中獲獎,并入選多種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