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忠
夏日是一匹揚鬃的烈馬,讓人大汗淋漓,想穿過那無數(shù)道白熾鋒利的光線,逃入那肥厚的綠蔭中。城市高樓巍峨,遠遠望去,像一個大蒸籠被蒼穹扣著。這時候,山林在呼喚,來山中吧,這兒有朦朧飽滿的綠意、星群旋轉(zhuǎn)的天空和自由穿蕩的風。
南京是一座山水城市,城內(nèi)的鐘山是城里人最愛的避暑之所。這里本來樹木不多,從東晉開始,規(guī)定凡是出都任職或罷官回朝的人,離都之前都要到鐘山種樹,多則一百棵,少則幾十棵,日積月累,鐘山林木茂盛,郁郁蔥蔥。應該感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引以為傲的城市山林。
夏天的假日,我喜歡攜一本書,到鐘山走走,避開人多的景區(qū),走在那蟲鳴的小徑。樹是綠的,草也是綠的,綠得如此地肥,如此地旺,如此地狂,綠意四處流淌,似乎要把一顆微微動蕩的心包裹住。林中散發(fā)著青草味、樹香味、糜爛的果子味,各種味道都是清新的。各式各樣的鳥兒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比賽歌喉,那鳥聲,有的圓潤如雨滴,有的蒼老如枯木,有的清脆如響彈,有的沉悶如酣眠。
山是青郁郁的連環(huán),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裊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天上的云彩像溫順的綿羊,低低地伏在山頭。站到山頂上,你可以大喊一聲,然后就看到了風的呼應,萬樹搖動,松濤陣陣。天地之間,人是主人,也是客人。樹下的清涼,并不只有你一個人獨享。幾只螞蟻,就在身邊踟躕不前,想和我說點什么,可惜我聽不懂。它們的樣子,像濃蔭中的隱士。
在山中,日月閑閑,有的是時間與空間。走累了,可以隨時停下,靠著一棵樹,或一塊山石,或一座亭子,讀幾頁書。有一次,走著走著,就走到了鐘山南麓的一家書店。開在山里的書店真美啊,依山傍水,綠意盎然,書香四溢,是心靈棲居的“悅”讀場景。這里除了書香,還有茶香。胡桃木色的茶區(qū)域,古琴、木架、藤椅、茶具,一坐下來,時光流淌的速度都似乎慢了下來。
連書店的名字都是美的——“三余”,取自陳壽《三國志·魏志·董遇傳》。有讀書人請董遇講學,他不肯教,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教的人說:“您說得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倍稣f:“應當用‘三余’時間?!焙螢椤叭唷??冬天是一年的農(nóng)余時間可以用來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用來讀書,下雨的日子是隨機有余的時間可以用來讀書。
其實何止“三余”,在夏日山中,隨時隨地可以讀書。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書在,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遙想當年,就有一個讀書人,騎著驢子,背著一袋書和一包干糧,經(jīng)常在鐘山上四處游蕩。他是晚年的王安石,書是他的精神食糧,他有時騎在驢背上讀,有時在休息間隙誦讀。至于干糧,他吃不完的,就犒勞驢子,有時也吃些農(nóng)人送來的羹飯??傊谏街?,他變成了一朵出岫的云,出本無心,行也沒有定所。
炎夏,適合覓一處山居民宿度假,讀書或者冥想。一個人如果在山中走過,一定感受過那種詩意的浩蕩。一如林間吹過的風,沒有任何羈絆;一如紛紛開且落的花,并不為別人的目光停留。山中的寂靜和心中的安然,讓人感覺到一種富足。
(編輯 高倩/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