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
摘要:人類的教育史其實是一部慎教史。自人類文明開源起,慎教就牢牢地控制著教育這個大系統(tǒng)的要害之處,讓教育始終伴隨乃至引領時代與文明的進程。高中語文教育堅持走慎教之路,具有優(yōu)化學科建設、助推育人工程、參建社會文明的重大意義。遵循慎教的思想與原則,在管理與教學、教材與讀寫、常態(tài)與動態(tài)、應試與涵育等方面重構當前的高中語文教育,目的是選擇更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態(tài)度、資源與方式,從學科的角度促進高中教育的規(guī)范實施和深度開展,進而為建設和諧幸福美麗的未來社會貢獻高中語文教育的力量。
關鍵詞:慎教 高中語文教育 意義 重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等文件全方位地給出了高中語文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可謂目標明確、任務清晰。然而,一線的高中語文教育究竟運行得怎么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沉思和反思的問題。在“教育”被視為“教學”、“教學”被視為“教”或“學”的背景下,用“橫向線”勾串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教學活動,成為一種必然的技術性首選,如“問題教學”“小組合作”“情境教學”“大單元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大概念教學”等。過往的事實證明,后一個本身就有局限性的事物取代前一個也有局限性的事物,那么,高中語文教育的局限性將永遠存在下去。由此看來,這條“橫向線”帶來的可能是無休無止的“內耗”與“奔命”。
于是,在高中語文教育領域,出現一部分人各說各話、一部分人各行其是的狀況,也就不足為奇了。究其原因,其一在于非教學一線的人士有時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形式關注大于內容研究,方案研制脫鉤于實踐操作,一些指導意見使教學一線無所適從;其二在于教學一線的教師有時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對高中語文教育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艱巨性缺乏清醒的認知,固步自封、執(zhí)而不化。
這里,就有必要換個角度來思考,即我們可以把“橫向線”換成“縱向線”。“縱向線”是一條思想線,以化繁就簡、以簡馭繁為前提,把核心要義由體到面、由面到線、由線到點地傳遞下去,讓高中語文教育能在一個正確而不復雜的框范下運行,最大程度地凸顯可控的、可行的樹人育才功能,從而從學科的角度促進高中教育在學生品格培養(yǎng)、能力提升、生涯規(guī)劃、終身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這條簡約的“縱向線”,就是慎教。
一、慎教的概念提出及溯源
慎教是指慎重施教,以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潛能開發(fā)為本,對用品格、志趣、心理、言行、知識熏陶學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進行充分的斟酌。所斟酌的可以說是囊括一切,大的分類主要涉及上層建筑層面上的“道”、承載知識和能力的“業(yè)”、成長中的學生,以及教師及其施教手段。每一大類有若干個小類,每個小類還有若干個細項;大大小小的類別和項目既各自獨立,又密切相關,共同組成了一個內容豐富、關系交錯、隨時變化的系統(tǒng)。
如果各個要素之間沒有產生某種關聯,或者某個要素(主要指教師或學生)沒有產生革新現狀的內驅力,顯而易見,這個大系統(tǒng)就是一個靜態(tài)的存在。但在不知道是哪個出口打開之后,在不知道出口打開之后哪些要素會發(fā)力、發(fā)多大力之后,其靜態(tài)性就會瞬間轉為動態(tài)性,甚至是復雜的動態(tài)性。而動態(tài)性的輸出,從數量上看,是量大,還是量???何時量大?何時量?。繌墓?jié)奏上看,是節(jié)奏快,還是節(jié)奏慢?何時節(jié)奏快?何時節(jié)奏緩?……再從學生角度看,不同屆別、不同班級學生的客觀差異性是否影響系統(tǒng)輸出的數量與輸出內容的深淺度?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否影響系統(tǒng)輸出的預期?還有,以語文教學為例,在側重思想探究、主題挖掘之時,如何做到不架空文本的學科性?在面對文本進行層層疊加的分析之時,如何兼顧班級學生或部分學生“受教”的飽和度?等等,這些問題都涉及一個宏觀的并且隨時基于觀察應該予以調整的“綱”,即要歸結于“慎教”這個總繩。
孟子就曾明確提出“謹庠序之教”的主張,事實上,慎教自人類教育史開篇以來一直都存在,從來沒有旁落過,也從來沒有被懷疑過。不同的時代及其代表人物,出于治理或教化的需要所提出的內容要求與形式規(guī)范,都毫無例外地指向了慎教。可以說,人類的教育史就是一部慎教史。
先從孔子說起??鬃咏⒁远Y和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訂“六經”,為“慎教”提供了可操作的具體藍本?!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所體現的“因材施教”教學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所體現的“循循善誘”教學方法,等等,直接指出了慎教的具體呈現方式,對后世研究并運用合適的教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教育者個人形象和素養(yǎng)而言,作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更為后世樹立了慎教的典范:“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讓學生親近,同時也不讓學生過度親近,從而把學生的“親其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反對臆測型、武斷型、固執(zhí)型、狂妄型人格,要求規(guī)避這四種人格,其實是最低限度地維護一種正常的人格,而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正常人格有時就是完美的施教人格;“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談怪異、暴力、叛亂和鬼神,對教師不該傳授的內容作了限定,目的是引導學生正面地看待世界以及個體與世界的關系,以塑造健康而完整的人格??偟膩碚f,教育家孔子的偉大之處在于,在中華文明的早期以他個人的學識、睿智以及對文明延續(xù)的特別關注力,有效處理了教育這個大系統(tǒng)在初始建構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尤其在棘手問題處理上,孔子旨在慎教的設想與原則,在教育教學上所站的高度、所及的廣度、所辟的深度、所建的范度,全方位牽引了我國教育史的走向,奠定和引發(fā)了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堅實基礎和強勁動力。
再研究一下《學記》?!秾W記》總結的是我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驗,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它系統(tǒng)解釋了教育的目的與作用,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與方法,教師的地位與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等。應該說,《學記》對教育的基本問題,都作了清晰而透徹的闡釋,許多觀點置于現今乃至未來都有彌足珍貴的指導與應用價值。除了“教然后知困”“教學相長”廣為人知外,《禮記》中還有一些與教師的教育教學直接相關的言論,如“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等,這些言論之所以精辟和直抵人心,就是因為立足于人文的教育情懷和教學方法,把對教育的理解作了簡約的并且基于真實情境的對待和處理,字里行間透露的其實就是“慎教”這兩個字。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師必須持續(xù)關注的最重要的特殊存在,更是慎教的著眼點與著力點。在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全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是耐心的觀察、寬容的接納以及適時的糾正與鼓勵,教師的施教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滔滔不絕不是師能表現,喋喋不休更應摒除在外,教師的一切施教設想和行動都要服從于學生內心世界的非單一性、非穩(wěn)定性、非世俗性的特點,都要服務于學生的群體發(fā)展和個體進步,即都應以慎教為起步點與落腳點。
不妨再研究一下西方的古代教育?!缎坜q術原理》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論著,代表了西方古代教育理論建設的最高成就,全書關于教育教學的思想和觀念有:教師應當嚴峻而不冷酷,和藹而不放縱;掌握每個學生的能力、資質和心性的特點,有的放矢地施教,即因材施教;寓教于樂,但也要防止過度的游戲;教師授課要明白易懂;善于回答學生的問題,也要向不發(fā)問的學生提問;要表揚學生,但表揚要適度等。這些思想和觀念都遵循了“慎教”的原則,用文中的話說就是“教師本身也應當小心謹慎,當他要教育尚未定型的頭腦時,不要使幼弱的學生負擔過重,要節(jié)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學生的能力”[1],由此說開去,如果教師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施教對象“尚未定型”的弱勢特質,真正“俯就”學生在智力、知識儲備、能力、心性、習慣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節(jié)制自身的包括脾氣在內的“力量”,小心謹慎地促進學生在心志培育、智力發(fā)展、能力提升、人際交往等領域日臻完善,那么,慎教帶來的必然是一個合理合情合適的美好過程,這個過程不僅不會中斷與結束,而且還會無限擴大與延伸。
以上溯源,意在說明一點:中西方在教育的初始階段針對慎教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是高度一致的。為什么會有如此一致的認同?根本原因在于,慎教是具有樸素性質的教育真理,簡單至極而又奧妙萬千,可以輕易地越過不同的地域和時代,成為矢志于教育的思考者瞬間都能把握的對象,并且只要被把握,它就會牢牢地控制著人類教育這個大系統(tǒng)的要害之處,讓教育始終伴隨乃至引領時代與文明的進程并與之融為一體。
二、高中語文教育堅持慎教的意義
如果從慎教的出發(fā)點和指向性角度看,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古代,都是以母語教育為主要載體而致力于強化教化功能和傳輸必備知識,并且在教化和傳輸的過程中彰顯上層建筑的意志。在此背景下,對母語教育予以慎教式的規(guī)范也成了共同的目標,可以說,越接近中西方古代文明的上游和源頭,這種規(guī)范性就越強烈。自從人類文明開源以來的幾千年,雖然指向母語教育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規(guī)范和約束,有的抑制了母語教育的發(fā)展,甚至導致母語教育嚴重倒退,但總體而言,慎教作為人類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其存在無疑是人類保證自身總體健康發(fā)展的智慧之寶,隨著人類社會當下的多元化、智能化發(fā)展,“慎教”這一智慧之寶也必然首先在母語教育上顯示其深刻性、主動性和持久性的趨勢。
具體到高中語文教育,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高中語文教育堅持慎教的意義是極其深遠的,但意義的產生必須緊緊依靠高中教育這個大背景和大前提?!捌胀ǜ咧薪逃窃诹x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高等教育和職業(yè)發(fā)展作準備,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盵2]高中語文教育服從于這個大的定位,如果從學科功能發(fā)揮的角度說,相比較其他學科,高中語文基于這個定位所承擔的義務、所擔負的職責、所能呈現的效能,無疑是份額最大的。因為,無論是從高中語文作為母語學科的地位看,還是從高中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功能看,抑或是從高中學生走向成人的節(jié)點看,高中語文之于高中教育應該凸顯的價值以及必須表達的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既然高中語文教育如此重要,慎教就必然要介入其中并發(fā)揮顯而易見的作用,可以說,只有依靠慎教、堅持慎教,高中語文教育的功能、價值與意義才能真正顯現。
首先,在慎教中優(yōu)化學科建設。從狹義角度看,高中語文教育涉及不同課文、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堂實施、作業(yè)布置與講評、課后輔導、實踐活動等諸多方面,可謂面廣量大,也非常繁瑣。通過慎教,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不教什么、不教到什么地步,怎么教、用什么教等,制定好切合實際的可操作的標準,而且做到“一課一標”“一班一標”“一時一標”,也就是說,做到不同課文、不同課型有不同的施教標準,不同班級有不同的施教標準,不同時段有不同的施教標準。正是在慎教思想的指導下,因為施教標準的切合性和變通性,“地大物博”的語文學科教學至少避免了雜亂無序、廣種薄收的狀態(tài),更多地在簡明傳輸、教學目標落實、師生關系融和共生上,基本建構縱向推進、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的良好格局。
從廣義角度看,高中語文學科建設受語文宏觀教育思想的統(tǒng)攝,在此前提下,在更為深廣的領域顯現強勁的效力。當然,語文宏觀教育思想必須通過“慎教”的檢驗之后,才能橫向串聯語文學科教學的所有內容,通過切割、聚攏、整合的方式,使點狀或線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具有可上溯、可歸根的可能,并把它們分別納入思想深邃化、知識系統(tǒng)化、思維邏輯化、表達實用化等四大類別。這四大類別既是對義務段語文教育的升級和綜合,也是對大學段通識教育的鋪墊和走近,對引導高中語文學科建設整體邁向高質量和實效化具有決定性的重大意義,即促進了高中語文學科建設以一種舉重若輕的態(tài)度,做到整體布局、創(chuàng)造為要、以文化人。
其次,在慎教中助推育人工程。高中生是育人工程實施的重點人群,因此,高中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上,不僅需要全過程的持續(xù)發(fā)問,以嚴密防范可能出現的偏向,而且通過始終持有三個有毫無爭議的正確答案,讓高中語文教育所能引發(fā)的知識積累、素養(yǎng)提升、能力鍛鑄,在高中育人工程實施與推進中發(fā)揮積極的助推作用。
關于“培養(yǎng)什么人”。高中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正確答案的指引下,以慎教為基,通過人文浸潤和精神塑造,在家國情懷、尊法貴德、自強不息、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協作奉獻、誠信友善、自律修身等方面,有力促進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者、宣傳者和踐行者,做擁有中華靈魂和世界視野的時代新人。關于“怎樣培養(yǎng)人”。高中語文教育以慎教為主線,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以達到育人的成效,一是從尊重學生的天性出發(fā),在學生接受更多錘煉與考驗的過程中,讓其天性中的良性成分得以保全,并與正確的民族性、社會性緊密相連;二是從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與育人水平出發(fā),通過規(guī)范與優(yōu)化教師的“言傳”與“身教”,使教師由慎言慎行而引發(fā)的示范性與感染力在學生心里生根結果。關于“為誰培養(yǎng)人”。答案至高無上,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毋庸置疑,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高中語文教育都走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前列,整體而穩(wěn)步地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與扎根工作,助力造就“強國有我、請黨放心”的青年生力軍。
最后,在慎教中參建社會文明。社會文明是人類社會的成熟狀態(tài)與進步程度,是人類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的總和與統(tǒng)一體。然而,如果讓社會文明在非人力參與或干預的狀態(tài)下自然發(fā)展,那么,它會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進步只能是一句空話。所以,只有當“建設”成為社會文明的主要引擎時,社會文明才能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并造福于民眾。誰來建設?答案是:誰都可以,誰都應該。既如此,無論是從責任出發(fā)還是從義務出發(fā),高中語文教育都應主動參與建設社會文明,而且必然會在參建的過程中發(fā)揮不可小覷的作用。
在參建社會文明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塑造作為未來社會人的高中生。高中語文教育以最能喚醒人的生命感與價值感的優(yōu)勢,在信念、志趣、性格、習慣、涵養(yǎng)等方面,全方位、全過程地對高中生予以正確而有力的引導,盡力促成他們能夠自主地形成正確判斷、合理控制、主動創(chuàng)造、恰當表達的能力,使他們初步具備建設未來社會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一屆一屆地堅持做,堅持培養(yǎng)好一屆又一屆學生,高中語文教育就可以無間斷地向社會輸送新鮮能量。與此同時,一個高中生可以把高中語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和點點滴滴帶入他們的家庭和生活圈,影響并帶動他們的直系、旁系親屬以及“密接”的人群,從而有效地推進所在族群、社區(qū)的文明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講,以全社會中最有可塑性、也最具活力的高中生群體為對象,以引領高中生“三觀”正向發(fā)展的高中語文教育為突破,社會文明建設必將呈現別開生面的大好態(tài)勢。
三、基于慎教的高中語文教育重構
毋庸諱言,現在的高中語文教育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育系統(tǒng)內外施加給高中語文教育的力量在聚合時,許多情況下形成的不是有利于高中語文教育發(fā)展的合力,反而是制約高中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離散力。對高中語文教育的關注與思考有的看似都有理,甚至都付諸激情式的介入或顯現,但歸根到底,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某些利益或意圖的考量。如果把一些不必要的利益或意圖與高中語文教育捆綁在一起,那么,高中語文教育受到傷害是必然的。而諸多外部力量的介入是否有效,關鍵要看語文教師是否真心吸納;來自語文教師的施教行為是否有效,關鍵要看學生乃至社會是否最終認可。所以,圍繞高中語文教育的所有雙向乃至多向的關系,必須立足于“慎教”、服從于“慎教”、有利于“慎教”,任何人、任何人力都不可罔顧“慎教”而擅自行動。
如果教師、學校和全社會合力促進高中語文保持教育理想,始終不模糊對高中語文教育的動態(tài)認知,都以慎教的思想過濾獲得的所有信息和能量,留下有益的,去除有害的和無意義的,那么,高中語文教育的重構將越來越有利于學校教育滿意度的提升,越來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行動力的養(yǎng)成,最終也越來越有利于建設和諧幸福美麗的未來社會。
(一)管理與教學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層面與高中語文教育層面,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雙方應該同向與和融,而不能背離或對立。正如夸美紐斯說的“讓我們糾正通行的錯誤,讓我們不是用一條長而艱難的迂回的、令人疲倦的小徑,而是通過短而有效的大道,指導我們的學生到達知識的殿堂”[3],只有本著慎教的思想與原則,管理與教學中的任何一方在面對對方時,都抱著開放與接納的態(tài)度,理性地梳理問題、冷靜地面對問題、合力地解決問題,如此,才能避開多少年來“長而艱難的迂回的、令人疲倦的小徑”,共同開辟從根本上解除高中語文教育一些頑疾的“短而有效的大道”。
1.管理層面。首先,科學建構簡易的管理策略。所謂科學,是指在制訂前、制訂中、制訂后的全過程中,堅持來自基層、驗于基層、適于基層的原則,不僅保證最終出臺的策略科學有效,更要保證策略形成過程的科學合理。而策略貴在簡易,因為只有簡易的,才更易被執(zhí)行。如每節(jié)課要有深度提問,哪怕只提這個要求,就帶來高中語文課堂的較大變化。其次,建構有效培訓。無論是專家指導還是校本培訓,無論是線上培訓還是線下培訓,都要適當減少方法和藝術層面的一般性指導,適當增加如經典解讀、書法培訓等與學科教學直接關聯的具體化指導。最后,切實激勵高中優(yōu)秀畢業(yè)生報考師范專業(yè),培養(yǎng)“頭腦明凈、識見卓越”[4]的優(yōu)秀師資,以更新和完善未來的師資隊伍。
2.教學層面。重點做到三個“突出”,一是突出“語文味”,遵循高中語文學科的內涵要求和形式特點,讓書聲瑯瑯、拓展閱讀、語言涵泳、安靜思考、真情練筆等重現高中語文課堂,以語文之火熬燉語文之味,在彰顯高中語文學科鮮明特色的過程中,構建語文之真、之善、之美。二是突出“中國味”,用規(guī)定的文本、自信的語氣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智慧”、彰顯“中國行動”,與此同時,切實指導好學生在廣泛涉獵中學會辨識假惡丑,堅決摒棄腐朽落后、全盤西化的意識和行為,增強做當代中國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三是突出“人情味”,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更多是用激勵和寬容的情懷,讓高中生在語文教學的真實情境或環(huán)境中,獲得個人實現的喜悅以及集體認同的榮譽感,讓在學習、思想、習慣等方面后進的學生也充分享有尊嚴,從而促進全體高中生帶著愛和陽光步入“成人門”。
(二)教材與讀寫
處理好教材與廣泛讀寫之間的關系,更為明確地說,處理好教材教學與學生廣泛讀寫之間的矛盾,對于高中語文教育來說,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當然也是一項相當艱巨的工作。或者也可以說,正因為其重要性才見其艱巨性,反之亦然。維果茨基說:“如果環(huán)境不向青少年提出任何任務,也不向青少年提出任何新的要求,而且不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新的目標來激發(fā)他們的智力,那么,他們的思維便不會達到最高階段,或者即使達到也會大大推遲?!盵5]所以,只有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新的目標”,讓他們不斷地處于向上攀越、向外拓展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狀態(tài),讓教材服務于讀寫,讓讀寫服務于成長:這樣的基于慎教的高中語文才是學生喜歡的樣態(tài)。
1.教材處理。教材的地位及其引領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材無用論”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但“唯教材”的教學觀也是要摒棄的。1924年,孟憲承在《初中國文之教學》中寫道:“有許多文章,學生看了,只須稍為指點,便已了然,何用逐字逐句的去講解,白白浪費了多少可貴的光陰,而學生依舊是一無所得。”[6]所以,要精當地處理教材中的課文,就其中的精華或難點部分展開高效率的教學活動。對同一篇課文,可以允許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甚而至于,一些課文不安排課堂教學,也是可以的??傊?,在階段性或高中三年整體性教學目標面前,教材還只能處于從屬的地位,“用教材教”永遠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樣做,不是架空教材,反而是更好地實現了教材的價值與功能。
2.重視讀寫。“讀”在這里是指廣泛地閱讀,更直接地說,是指無干擾地自主閱讀。葉圣陶在《略談學習國文》中要求學生:“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盵7]所以,不僅要在課堂上拿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而且要嚴控應試練習,讓學生有更多課外時間進行真正獲益的廣泛閱讀,以最大幅度地提升心智水平和認知能力?!皩憽睂τ谀軌蚺c必須表達個人感悟與思考的高中生來說,也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黎錦熙認為“寫作重于講讀”[8],應當引起高中語文界的思考與重視,至少在訓練時間和基本任務量完成上,高中作文教學須做到不打折扣,妥善安排常規(guī)的寫作教學及學生的自由寫作,同時確保學生基本能夠完成18個學習任務群所設置的表達和寫作任務。
(三)常態(tài)與動態(tài)
語文教學有常態(tài)和動態(tài)之分。常態(tài)的教學是指班級授課制背景下教師主導結果、學生認證過程的經常性教學狀態(tài),偏向于學科性,重在提高學生三年受業(yè)的效度;動態(tài)的教學主要指語文活動的開設,更多著眼于學生長遠的發(fā)展,重在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叭绻环N教育,不能以激發(fā)主動性開始,不能以促進主動性結束,那么必然是錯誤的。因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讓人產生活躍的智慧?!盵9]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動性,既來自于常態(tài)的教學,又來自于動態(tài)的教學。因此,需要追問:常態(tài)教學與動態(tài)教學是如何通過慎教而形成合力,并促使學生產生“活躍的智慧”的?如有滿意的答案,高中語文教育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自然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證。
1.常態(tài)教學。常態(tài)教學是教師組織教學的基本方式,因基本沒有他律的強勢介入,難免出現少慢差費的狀況。所以,常態(tài)教學須重視三點,一是惜時,由于教學課時數是計劃安排,所以常態(tài)教學必須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最大化地利用課堂時間,同時做到每堂課的教學時間能有所富余,把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用于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夯實與完善。二是統(tǒng)籌安排,以課文教學為例,堅決扭轉一學期只教學一本教科書的狀態(tài),除了一些必須要進行單篇教學的課文,大部分課文都可以納入單元或板塊教學的范疇,就一些共性或共同的話題組織模塊化的課堂教學。三是重點突破,語文的常態(tài)教學無非是三項重點內容——知識、思維和表達,所有的教學都要指向這三項內容,不斷強化知識的基礎功能、思維的架構功能和表達的傾吐功能。
2.動態(tài)教學。正如梁啟超在《中國教育之前途和教育家之自覺》中所寫的“學校與社會萬不可以分離:在學校時,于社會應有之知識研究有素,畢業(yè)后斷不患無人用之;在學校養(yǎng)成一種活動之能力,將來在社會上可以不必求人,亦足自立”[10],高中語文教學更應把活動育人視為教學計劃安排的必選項,在常態(tài)教學的過程中適時穿插演講、朗誦、辯論、課本劇、時事播評、模擬應聘、主題活動文案設計等活動,盡可能地激發(fā)高中生潛在的愿望與能量,營造高中語文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如此,構筑了另一條育人與育才的教學線,這條線雖趕不上常態(tài)教學線的無間斷以及可以量化的績效評價,但卻置學生于社會性功能體驗的情境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產生了最能鍛煉學生、能讓學生“銘記一輩子”的長遠效益。
(四)應試與涵育
由于社會的過度關注以及學校在內、對外的非良性競爭,對于高中語文教育來說,涉及應試的教學與訓練成了現實追求的最高目標:這既違背了高中語文教育的宗旨,也違背了應試的初衷。在近年來國家下力氣推進高考改革的形勢下,無論是作為具體項目的應試還是作為整體工程的高中語文教育,都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而呈現項目的有限特征和工程的無限使命。立德,不是簡單地樹立品德,而是樹立德業(yè);樹人,完整的說法是“百年樹人”,是“終身之計”。因此,立德樹人的過程不是應試的過程,而是涵育的過程。慎重處理應試與涵育本不該對立的關系,高中語文教育理應走在前列、承擔重任。
1.適度應試。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應試其實不是最難實施的,因為有訓練題或試題為依托,可以較為輕易地進行默寫、翻譯、文化常識識記、病句辨析、標點符號運用等知識點,以及判斷、概括、綜合、分析、探究等能力點的教學與訓練。正因為如此,對應試的教學與訓練必須慎重處理。一是時間控制,堅決杜絕高中三年學生疲于刷題、教師只會講題的現象,把高中三年應試教學與訓練的總時長盡量控制在一學期到一學年之間,直接地說,應試教學與訓練是高三階段的重點,而不是高一、高二階段的重點。二是重心要穩(wěn),對知識點的教學與復習,要逐步減少課堂教學的時長,盡可能快地由“扶”走向“放”,比如默寫就不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安排的常態(tài);課堂的重心應是能力點的教學與訓練,而能力點主要在思維與表達,在這兩個領域盡可能多地投放時間和精力,以促進學生真正提升語文學習力和應試力。
2.涵育為重。教育的過程是涵養(yǎng)化育的過程,在保證方向正確、點撥到位、及時糾偏、整體共進的前提下,高中語文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并通過削減指向應試的作業(yè)量,讓學生在各類文本閱讀、問題探討、意見表達、活動參與中自主地介入自我、浸潤自我,相信隨著學生習得感、成就感的增強,這樣的“介入”將會有越來越大的“產出”。胡適在《中學國文的教授》一文中說:“我從前念書也沒有什么人教,差不多完全是自己暗中摸索出來的?!盵11]胡適以自己親身的經歷與感受,為高中語文教育應該維護學生自然成長、自主發(fā)展提供了權威論斷,值得當前高中語文教育在實施教學改革以及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的過程中予以足夠的重視。除此而外,高中語文教師在涵育學生的過程中,需要呈現師德修養(yǎng)、人格魅力、豐厚學養(yǎng)以及睿智的談吐,以此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為學、做人、做事、創(chuàng)造、奉獻等領域取得跨越式的進步和本質性的突破。
綜上,涉足或參與高中語文教育的所有力量和人員要傳承好、使用好“慎教”這個教育重器,堅決摒棄功利思想與不作為做派,大力弘揚守正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文化育人的精神,正確選擇更有利于學生根本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的態(tài)度、資源與方式,從而不斷彰顯“慎教”的要義,不斷豐富“慎教”的內涵,不斷發(fā)揮“慎教”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昆體良.雄辯術原理[M].任鐘印,譯.武漢: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系出版社,1982,1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教學法解析[M].任鐘印,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02.
[4][10]舒新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950,947.
[5]維果茨基.思維與語言[M].李維,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72.
[6][11]顧黃初,李杏保編.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上)[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26,122.
[7]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4.
[8]顧黃初,李杏保編.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下)[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874.
[9]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嚴中慧,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