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不少詩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辨識度很低。許多詩其實并不是從生活而來,而是從別人已經(jīng)發(fā)表的詩而來,這些寫詩的人只是充當了一個搬運工而已。
優(yōu)秀的詩,都不是模仿而來的。陸游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鄙钍窃姷哪赣H,詩是生活的兒子,這是詩學的一條鐵的定律。散文是作品對世界的客觀“反映”,散文家由情到事,塑造人物,安排情節(jié),敘述故事;詩是詩人對世界的主觀“反應”,詩人由事到情,直接說出詩人的情感體驗?,F(xiàn)實世界的一切經(jīng)詩人的主觀體驗而獲得詩的生命,猶如睡美人之經(jīng)王子的一吻而復活。詩與散文雖然有不同的美學,毫不說明詩與生活是絕緣的。詩美學的精要是堅守詩的抒情本質(zhì),以“反應”來實現(xiàn)“反映”。生活是詩的本原、來源和立足點;詩是世界的干預者,人生的領悟者,沒有長期的生活積累,就沒有靈感的造訪。
詩人走進世界,擁抱世界,有感而發(fā),然后走出世界,和世界保持相當?shù)膶徝谰嚯x,醞釀、加工、提高自己的體驗,從“情”提煉成“感”,寫出自己的詩。先參加人生“演戲”,然后退后一步“看戲”,詩就在這“看戲”中誕生。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這樣說到詩歌:“從詩得來的詩不可能感染人?!睆脑姷脕淼脑?,就不是生活的兒子了,變成了生活的孫子,生活的孫子不會是詩。詩人固然應當向同類題材的詩作學習,但是,不應蹈襲別人。唐人李翱說“創(chuàng)意造言,皆不相師”;宋人蘇東坡說“作詩非此詩,定知非詩人”,均為不二之論。
齊白石大師有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詩亦然。學詩者,往往以“似”為起點,而以“不似”為目標,“不似而似” ,“以不似之似似之”。以“似”為最終目標的學詩者,無論他如何酷似被模仿者,卻永遠模仿不到被模仿詩人最值得模仿的東西——詩美創(chuàng)造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品格。
魯迅是古體詩的高手,也是新詩的先行者。他在給許廣平的信里說:“我認為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做詩,否則鋒芒太露,能把‘詩美殺掉?!蹦敲矗裁磿r候才宜做詩呢?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這里有回答,“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激情?!?在這里,“回憶”是關(guān)鍵詞。
詩與詩人絕對不可能完全重合,詩人要化事為情,升情為感。藝術(shù)品都具有超出生活的機制,完全和生活重合,就沒有藝術(shù)了,而詩則具有雙重超出機制。首先是詩人對審美客體的超出,也就是說,寧靜中的“回憶”,就是詩人對激情的藝術(shù)選擇。小說家在生活中尋找小說,戲劇文學家在生活中尋找戲劇,散文家在生活中尋找散文,而詩人在生活中尋找詩。有的激情可以入詩,有的激情不宜入詩。只要真正進入寫詩狀態(tài),那么,在寫詩的那個時刻,常人一定就轉(zhuǎn)變、提升成了一個詩人——他洗掉了作為常人的俗氣與牽掛,排除那些沒有詩的價值的東西,尋找詩美的亮光,創(chuàng)造自己的詩意世界。
寧靜中的“回憶”,是詩人升情為感的審美加工,這是詩對詩人這個審美主體的自我超出。詩不是簡單的激情,而是情感;對情之“感”才是詩?!案小本褪菍η榈募庸ず吞岣?,讓他成為藝術(shù)情感。詩人有感而發(fā),打量自己,吟詠自己,探索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在寫詩的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變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象,創(chuàng)造者成為自己的創(chuàng)造品,詩人變成了詩?!翱瓷讲皇巧剑此皇撬?;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就是詩美的奧秘。優(yōu)秀詩篇雖然都出自個人,其實又必然具有“非個人化”的特征。從把握自己去把握別人,出自自己的內(nèi)心而進入讀者的內(nèi)心。詩人傳達的詩美體驗要獲得高度的共情性,為讀者提供從詩中找到自己、了解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廣泛可能。
往往在一個時代大事件后,會迅速地出現(xiàn)一大批詩,而后,這些詩又會像出現(xiàn)時那樣迅速地消失得無影無蹤,流傳下來的只是極少極少的篇章,這種現(xiàn)象總是周而復始。仔細觀察,那些能夠取得生存權(quán)利的少數(shù)詩歌正是寧靜中回憶起來的激情——聰明的詩人懂得讓激情后退一步,讓空間慢下來,進行冷卻和過濾,給技巧有所作為的空間;急就章,應景,蹭熱點,賺流量,和優(yōu)秀的詩歌無關(guān)。
從傳播方式來說,詩可以分成兩種:供閱讀或朗誦的“誦詩”,供歌唱的“歌詩”。歌詩一定是歌詞,但是歌詞并不全是歌詩。誦詩和歌詩盡管與音樂的關(guān)系有親疏之分,但是音樂性卻是它們先天帶來的遺傳基因。詩是音樂性的語言,這是兩種詩都應該守望的文體邊界。
詩歌起源學告訴我們,原始人類的思維方式是混合思維,與此相對應,原始藝術(shù)是且歌且舞的綜合藝術(shù)。原始人在勞動中,或在祭祀活動中,“舞必有歌,歌必有辭”;在先秦時代,詩只有歌詩。所以,西方學者一直把《詩經(jīng)》稱為Book of Songs(歌曲之書)。一直到魏晉時代,曹植的《贈白馬王彪》這樣的不再配樂的文人詩出現(xiàn),誦詩才誕生了。在唐詩、宋詞這樣的古詩高峰里,“唐人重詩,伶人所歌皆當時絕句;宋人重詞,伶人所歌皆當時之詞”。唐代王維的名篇《陽關(guān)曲》:“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第一句是獨唱,第二、三句是重唱和疊唱,結(jié)句則是三疊三唱。宋代詞人中像柳永這樣的與音樂聯(lián)姻的詞人,影響就很大。宋代詞人葉夢得說:“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闭b詩現(xiàn)在是新詩的主角,新詩比較徹底地和音樂分了家。離開詩,音樂發(fā)展得更純,更豐富;相反,離開音樂,詩卻不太自在。百余年來,新詩一直在尋找屬于自己的歌詩。
新詩的誦詩當下的問題比較多,歌詩的情況就相對順利一些。歌詩在抒發(fā)社會情懷上,佳作迭出;作品與歷史風云同步,與時代旋律同音,大題材,大視野,大手筆。如1998年為紀念周恩來百年誕辰,大型藝術(shù)片《百年恩來》問世,宋小明寫的主題歌《你是這樣的人》,就是難得的作品?!鞍阉械膼畚赵谀闶种小薄鞍阉械膫床卦谀闵砩稀薄鞍阉械纳鼩w還世界”:
把所有的心裝進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寫下
你是這樣的人
這首歌詩把周恩來的高潔親切的形象、博大溫情的胸懷、忍辱負重的格局寫得栩栩如生,完美地表達出了大眾對周恩來刻骨銘心的懷念。
書寫愛情、親情、人生感悟的篇什,在歌詩中占據(jù)了相當大的份額。被稱為“音樂詩人”的李健的許多作品就傳播很廣,真是“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另一位“音樂詩人”汪峰的《存在》,以悲天憐憫的情懷,對現(xiàn)代人的存在發(fā)出哲理的追問:“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克明的歌詩《往日時光》抒寫的深深的懷舊,淡淡的感傷,“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時光”,觸動到了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詩人用了許多歌曲意象,使得“往日時光”具有了可感性。“往日時光”這個詞的反復出現(xiàn),加強了詩的韻律感和整體性,“如今我們變了模樣/生命依然充滿渴望”。
歌詩的形式美學有兩個基點,一個是簡潔易懂,一個是押韻。歌詩與音樂互為伴侶。抽象的音樂依靠歌詩而獲得了表現(xiàn)內(nèi)心生活的具體性,語言藝術(shù)的歌詩憑借樂音而獲得旋律,使自己在音與義的交融中得到強化。但是,音樂是時間性藝術(shù),和可以反復閱讀、在不同時間里分段閱讀的誦詩相比,一首歌曲可以給予受眾的鑒賞時間非常短暫。因此,歌詩必須簡潔易懂,才能易唱;和誦詩不同,不押韻的歌詩難以譜曲。歌詩的節(jié)奏和韻式都要十分鮮明整齊,押韻不但使歌詩鏗鏘悅耳,而且,音韻還是粘合劑,將歌詩粘合成脈絡相通的有機整體;音韻也是受眾和演唱者可以找到的情感略事落腳的地方。
由于與音樂的結(jié)合,歌詩在傳播上比誦詩更廣,影響力更大。如何不斷拓展新詩表達的領地,作為新詩主體的誦詩重視一下活躍的歌詩的藝術(shù)經(jīng)驗也許是應該的吧!
呂進
西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多屆評委。曾任中國文聯(lián)第六屆、第七屆全委會委員,重慶直轄市第一屆文聯(lián)主席。有著作43部,學術(shù)論文百余篇。獲(韓國)世界詩歌研究會授予的第7屆世界詩歌黃金王冠,全國詩歌報刊聯(lián)盟授予的“百年新詩貢獻獎·理論貢獻獎”,國際華文詩人筆會授予的“中國當代詩人杰出貢獻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