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中的菩薩服飾

2023-06-28 16:10:29元曉敏蔡建梅錢麗霞
上海工藝美術(shù)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榆林西夏莫高窟

元曉敏 蔡建梅 錢麗霞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odhisattva's dress of Dunhuang murals during the Western Xia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lothing (style, color) and decoration (headwear, necklace, waist decoration, arm decoration, etc.).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Bodhisattva costumes in the Dunhuang Western Xia fresco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painting art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also reflected the Uighur style and Dangxiang ethnic style.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art of Tantric painting in Nepal, India and China's Tibet, and is a valuable par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inority costumes.

一、引言

敦煌石窟是以莫高窟為主體,包括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東千佛洞和肅北五個廟石窟的石窟群,其絢麗的壁畫是我國多民族文化藝術(shù)爭奇斗艷、交融薈萃的創(chuàng)造結(jié)晶。菩薩為壁畫中出現(xiàn)最多的人物之一,充分表現(xiàn)了各時期符合中國審美、富有中國神韻的美輪美奐的人物形象,是服裝史研究的重要參考依據(jù)之一。

西夏是敦煌藝術(shù)的晚期,壁畫既有濃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又與敦煌和內(nèi)地漢民族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受尼泊爾、印度和中國西藏密宗繪畫藝術(shù)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壁畫有了新的藝術(shù)風格,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以供養(yǎng)式大菩薩環(huán)繞主尊佛的形式表現(xiàn),弱化了山林、殿堂等環(huán)境因素,減少了飛天等,畫面更多的是佛菩薩組合,空間強調(diào)的對象主體突出,營造出更直接、更純粹的朝拜氛圍。

敦煌壁畫中針對菩薩形態(tài)和服飾的研究中,涉及西夏時期的較少。

二、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中菩薩服飾

西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新開鑿的洞窟不多,主要是利用已有石窟重修和重新繪制壁畫。

他們在瓜沙二州續(xù)重修、新建寺廟和佛窟、繪飾壁畫。

西夏統(tǒng)治敦煌的近200年里,重修的莫高窟洞窟推測有六十個。這些洞窟的壁畫題材內(nèi)容豐富、風格多樣。其中,菩薩的服飾多元化特征顯著。

1. 莫高窟壁畫中代表性菩薩服飾

西夏初期壁畫中菩薩像多為座像少為站像。菩薩服裝基本樣式為上身右斜披帛繞身,袒胸露臍,赭綠雙色或赭白色披肩在手臂繞一圈向后飄動,如莫高窟第97窟壁畫中菩薩(圖1),下身著大長裙、系圍腰、垂 ,臀部大腿間橫系寬帶,在前面打結(jié)。

莫高窟第65窟供養(yǎng)菩薩(圖2),頭梳高髻,戴寶冠,冠下扎官巾,戴耳垂環(huán)、項飾,配瓔珞,披披巾,腹部著腹圍,系圍腰、下系條紋裙。莫高窟第399窟菩薩服飾也是此類。

莫高窟第206窟養(yǎng)菩薩(圖3)袒上身而披寬大綠披巾,披肩環(huán)繞過身前,下著裙,耳飾重環(huán)。人物造型服飾打扮同榆林窟第29、2、3等西夏晚期窟菩薩非常相似,莫高窟第308窟白衣觀音,結(jié)跏趺坐于蓮花座上,頭髻寶冠之上披白色長巾,通身著白衣。

2. 榆林窟壁畫中代表性菩薩服飾

在榆林窟的菩薩服飾,部分與莫高窟第206窟菩薩服飾樣式類似。但也有不同的幾種樣式,如榆林窟第3窟普賢菩薩變相(圖4)頭戴華麗的菩薩冠,服飾以白色緞帶纏繞,飄帶向右飄動。菩薩服飾緞帶流向為畫面增添了一層靈感和仙氣。同窟的普賢變相藝術(shù)風格及服飾樣式亦是此類。

榆林窟第29窟東壁中間菩薩(圖5),耳飾重環(huán),袒右肩而披巾,上身內(nèi)斜披絡腋,外披袈裟式長袍。

3. 東千佛洞窟壁畫中代表性菩薩服飾

東千佛洞壁畫的菩薩服飾頗具特色。如第3窟壁畫中有坐菩薩像,該菩薩梳高髻并飾有珍珠,戴多面火焰型寶珠裝飾的峨冠,肩披卷發(fā),上身袒露,腰系極短小裙,通體環(huán)釧瓔珞嚴飾。東千佛洞第2窟的菩薩服飾腰部有精致的裝飾,有的加之透明薄裙。穿著此類風格服飾的菩薩在榆林窟第29窟東西兩壁、榆林窟第3窟南北兩壁壁畫中、五個廟石窟第3窟都有出現(xiàn)。

東千佛洞第2窟水月觀音圖,頭戴華麗的金冠、胸披還瓔珞。服裝色彩相當鮮艷,藍色披肩繞身,淺褐色圍腰,下搭配紅色長裙,下裝膝蓋位置并以團狀金點綴,既典雅富麗,又饒有裝飾趣味。

4. 五個廟壁畫中代表性菩薩服飾

五個廟石窟第3窟肋侍菩薩(圖6),梳高髻戴寶冠,冠頂飾火焰寶珠,冠巾于兩側(cè)下垂之后繞圈向上飛揚,卷長發(fā)披散雙肩,鬢發(fā)下垂由耳中部向后環(huán)繞,耳垂重環(huán)。袒露上身,下著長裙又于腰間系一花短裙,頭頂至雙肩均用精細的寶珠串聯(lián)點綴起來的瓔珞。

總而言之,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中菩薩服裝樣式豐富,配飾樣式同樣呈現(xiàn)多元化。此時期敦煌壁畫中菩薩一般多為梳云髻或梳云髻并曲發(fā)披肩,頭戴有華麗的頭冠、頭巾,耳飾重環(huán),胸飾瓔珞,臂飾臂釧,手腕飾鐲子;腰飾多為腰帶而少見腰鏈;因為下裝多為及踝裙/褲,不能確定是否佩戴腳鐲,在下著短裙的菩薩像中,可以看到戴有簡單的腳鐲。

其中,頭飾樣式豐富,有寶珠冠、化佛冠、華麗的菩薩冠、火焰型金冠、寶塔搭配披肩式頭巾、黨項民族頭飾樣式的寶冠等;耳環(huán)有大扁橢圓形重環(huán)、葡萄串式的寶珠大耳環(huán)等;瓔珞有X造型的通身樣式、通體環(huán)狀樣式等。

三、敦煌西夏時期壁畫中的菩薩服飾樣式影響因素

1. 受繪畫藝術(shù)風格的影響

西夏時期壁畫中的菩薩服飾風格與時代的藝術(shù)風格、審美 趣味和繪制壁畫的畫師技能密切相關(guān)。他們傳承著西北地區(qū)漢晉 墓室壁畫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從西域而來的畫師,帶來了新鮮的佛教繪 畫樣式和技法,在漢民族統(tǒng)治時期,中原來的畫師,帶來中原地 區(qū)藝術(shù)風格和技法的流行和變化。到了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敦煌時期, 有些到達本地的少數(shù)民族畫師,為敦煌藝術(shù)注入新的題材和內(nèi)涵。

西夏建國初期,本民族佛教畫家還未真正成長起來,因而 就直接繼承了曹氏歸義軍時期的畫師。前期西夏壁畫藝術(shù)追隨唐 宋風范,如西夏前期莫高窟第65窟,該窟建于盛唐,后室整個 經(jīng)西夏重修,題材多為千佛、聽法菩薩或供養(yǎng)菩薩。這種壁畫始 于曹氏晚期,而流行于西夏前期。

歸義軍曹氏政權(quán)晚期到西夏占領(lǐng)敦煌的初期,敦煌的回鶻 勢力比較強大。在敦煌石窟中出現(xiàn)了回鶻風格壁畫。莫高窟第 309窟、310窟、209窟、245窟等壁畫中菩薩均有造型風格及衣 冠服飾與回鶻時期某些壁畫此類人物頗有相似之處,如伯孜克里 克第9窟中的菩薩形象。

后期西夏壁畫,在繼續(xù)吸取中原繪畫傳統(tǒng)及新派畫風的精 髓之同時,大力扶持和推廣藏傳佛教藝術(shù),直接或間接地吸收印 度、尼泊爾佛教藝術(shù),而且將上述兩個地方的因素糅合為一,形 成了獨特的西夏民族藝術(shù)。

因此,西夏后期壁畫同時呈現(xiàn)唐宋中原傳統(tǒng)的“吳裝”風 格、藏畫風格。榆林窟第3窟的文殊反映出了兩宋繪畫對西夏的 影響。西夏時期的榆林第2窟、3窟,10窟,29窟,基本上都是 密教內(nèi)容為主的洞窟。另有屬于上述兩種畫風的混合型風格,人 物造型與上述兩種畫風相比有明顯不同,人物形象顯得有些滑稽 可笑,這種造型模式非常奇特,系西夏黨項族畫師獨創(chuàng)。除敦煌 石窟外,此風格的繪畫還見于黑城出土同時期的掛軸畫、版畫以 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百眼窯石窟部分壁畫。

2. 受民族文化的影響

敦煌西夏時期壁畫中的菩薩服飾樣式豐富,有唐宋時期的 樣式,有回鶻、黨項、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樣式。裝飾樣式同樣受 著漢民族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影響。

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中菩薩形象受到了漢、藏地區(qū)以及周邊 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基于原有的形象而有所改變。如這一時期 的水月觀音像,基于唐時期創(chuàng)造以來的造型與各民族藝術(shù)風格糅 合,呈現(xiàn)出了獨有的特征,有創(chuàng)造性的多元復合民族文化特征。

前期西夏敦煌壁畫中的人物樣式、服飾、動態(tài)、神韻具有 民族化特征。

在西夏時期即使中間隔著金朝也仍然傳到了西夏陲邊鎮(zhèn)的 瓜沙二州,沙州由于長期與沙州地區(qū)漢人的相處,接受了漢地佛 教及其藝術(shù),主要接受唐宋以來的佛教藝術(shù)影響,所以壁畫中表 現(xiàn)出濃厚的唐宋遺風。畫中人物的服飾也受到了該藝術(shù)風格的影響。榆林窟第3窟中如普賢變相(圖4)菩薩人物造型、服飾既 有西夏時代的特點,又受南宋中原之影響,還帶有道教人物造型 風格。同窟的普賢變相藝術(shù)風格,服飾樣式也是此類。反映了兩 宋對西夏的影響。莫高窟第65窟壁畫中文殊菩薩服飾同唐代莫 高窟第57窟、375窟、61窟文殊菩薩服飾相似。

榆林窟第29窟菩薩(圖5)的形象更加民族化,在造型和服 飾上體現(xiàn)出西夏民族的一些特點。莫高窟第206窟供養(yǎng)菩薩(圖 3),人物造型服飾打扮同榆林窟第29、2、3等西夏晚期窟菩薩 風格一致,都具有西夏民族特色。榆林窟第4窟說法圖也是西夏 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比較濃厚的典型作品。

3. 受藏傳佛教的影響

后期西夏王國受吐魯番密教影響,壁畫表現(xiàn)了題材內(nèi)容和 風格上的豐富性和多樣化,創(chuàng)造出這一時期適應敦煌地區(qū)眾多 民族信仰和審美觀的獨特而成熟的藝術(shù)。其畫風既有游牧民族 的剽悍、雄放氣概,又有中原唐宋傳統(tǒng)的細密、綺麗、抒情的 神韻。

西夏敦煌壁畫在藏傳佛教影響的時期,壁畫中菩薩服飾出 現(xiàn)下裝為短裝的菩薩像。東千佛洞第2窟壁畫中的有穿此服樣的 立菩薩像,這是一個典型的藏密風格的菩薩形象,人物形象受 著明顯的印度或尼泊爾模式的影響。如東千佛洞第3窟的坐菩薩 像,東千佛洞第2窟的菩薩,服飾也是此款服飾,而繪畫風格反 映出西藏密宗藝術(shù)特色。

受藏傳佛教的影響,榆林窟第29窟東西兩壁、榆林窟第3窟 南北兩壁繪出的菩薩形象用色對比較強烈,造成神秘感。如榆林 窟第3窟中的供養(yǎng)菩薩、五個廟石窟第3窟菩薩像(圖6),人物 造型和服飾都透出尼泊爾或印度梵相菩薩的風韻。

四、結(jié)語

多邊多元性質(zhì)的地緣政治面貌為敦煌本地與周邊國家和地 區(qū)展開經(jīng)濟、宗教、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條件,敦煌石窟菩薩 的服飾便是其中一個典型。

西夏時期敦煌壁畫中的菩薩服飾,受到兩宋時期繪畫藝術(shù) 的影響,也有印度、尼泊爾佛教藝術(shù)的影響,兼有回鶻、黨項族 風格,及藏地周邊一些少數(shù)民族藝術(shù)風格。反映出對各民族藝術(shù) 風格的糅合及包容性,體現(xiàn)了有創(chuàng)造性的多元復合民族文化特 征。它繼承唐宋的余緒,更加注重描繪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敦煌 服飾輝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藝術(shù)的奇葩。 項目基金: 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培育課題成 果(編號:ZSFCRC202110PY)。 浙江理工大學人文社科科研繁榮計劃平臺建設專項資助 (項目編號21076182-N)

參考文獻:

[1]之乎.多元文化造就跨越時空的經(jīng)典:海派設計大師顧世朋和他的作品 [J].湖南包裝,2017,32(3):8-17.

[2]賀旭輝.漢字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5):44-46.

[3]侯宏堂.陰陽觀念產(chǎn)生的三個基本來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3(5):77-81.

[4]王靜艷,朱史霞.漢字字體設計的重心概念辨析[J].包裝工程,2018,39(24):39- 42.

[5]王靜艷,美哉漢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044-

猜你喜歡
榆林西夏莫高窟
榆林感懷
公民與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56
走榆林
莫高窟,走過千年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40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西夏學(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0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榆林力量
——為榆林抗洪救災而作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組合與功能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莫高窟里看藻井
抚松县| 张家口市| 荆州市| 翁源县| 无为县| 伊金霍洛旗| 井冈山市| 吉林省| 文化| 嵩明县| 阿拉善右旗| 弥勒县| 肇源县| 桃江县| 耿马| 上犹县| 德州市| 琼海市| 应城市| 尉氏县| 长葛市| 鲁甸县| 水富县| 永定县| 黑龙江省| 云霄县| 大同市| 手机| 柳江县| 库伦旗| 上思县| 宿州市| 独山县| 孝义市| 井研县| 望都县| 兴城市| 临江市| 张北县| 疏勒县|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