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
留在昔時中國人記憶里的,總有一個掛在脖子上小巧而好看的長命鎖。
那是長輩請人用純銀打制的,鎖下邊墜著一些精巧的小鈴,鎖上刻著四個字:長命百歲。
這四個字是對一個新生兒最美好的祝福,是一種極致的吉祥話語,一種遙不可及的人間向往,然而我從來沒想到它能在我親人的身上實現(xiàn)。天竟賜我這樣的洪福!
天下有多少人能活到三位數(shù)的年齡?誰能叫自己的生命裝進整整一個世紀的歲久年長?我驕傲地說——我的母親!
過去,我不曾有母親活過百歲的奢望。但是在母親過九十歲生日的時候,我萌生出這種浪漫的癡望。太美好的想法總是伴隨著隱隱的擔(dān)憂。
我和家人們嘴里全不說,卻都分外用心照料母親,心照不宣地為她的百歲目標使勁了。
我的兄弟姐妹多,大家各盡其心,又彼此合力,第三代的孫男娣女也加入進來。
特別是母親患病時,我們必須一起迎接挑戰(zhàn)。每逢此時我們就像一支訓(xùn)練有素的球隊,憑著默契的配合和傾力傾情,贏下一場場“賽事”。
母親歷經(jīng)磨難,父親離去后,更加多愁善感。多年來,為母親消解心結(jié)已是我們每個人都擅長的事。
這些年,為了母親的快樂與健康,我們手足之間反反復(fù)復(fù)不知通了多少次電話。
然而近年來,每當(dāng)母親生日我們笑呵呵地聚在一起時,我發(fā)現(xiàn)作為子女的我們也都是滿頭華發(fā)。
小弟已七十歲,大姐都八十歲了。可是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
人只有歲數(shù)大了,才會知道做孩子的感覺多珍貴、多溫馨。
誰能像我這樣,七十五歲了還是兒子,還有身在一棵大樹下的感覺,有故鄉(xiāng)、故土和家的感覺,還能聞到只有母親身上才有的氣息。
人生很奇特。
當(dāng)你小的時候,母親照料你、保護你,每當(dāng)有外人敲門,母親便會起身去開門,絕不會叫你去。
可是等到你成長起來,母親老了,再有外人敲門時,去開門的一定是你——該輪到你來呵護母親了,人間的角色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轉(zhuǎn)變,這就是美好的人倫與人倫的美好。
一種奇異的感覺出現(xiàn)了,我似乎覺得母親愈來愈像我的女兒,我要把她放在手心里,我要保護她,叫她實現(xiàn)自古以來人間最瑰麗的夢想——長命百歲!
母親住在我弟弟家。我每周二、周五下班之后一定要去看她,雷打不動。
母親知道我忙,怕我擔(dān)心她的身體,這一天她都會提前洗臉擦油,攏好頭發(fā),提起精神來給我看。
母親興趣很多,喜歡我?guī)硖炷系乇钡南?,我笑她“心懷天下”?/p>
她還是個微信老手,天天將親友們發(fā)給她的美麗圖片和有趣的視頻轉(zhuǎn)發(fā)他人。
有時我在外地開會,忽然收到她的微信:“兒子,你累嗎?”
可是,我在與她聊天時,還是要多方“刺探”她身體存在哪些小問題,以便盡快為她消除。
就這樣,那個浪漫又遙遠的百歲目標漸漸進入眼簾了。
去年,母親九十九周歲。她身體很好,有力量,想象力依然活躍。
我開始設(shè)想來年如何為她慶壽時,她忽然說:“我明年不過生日了,后年我過一百零一歲生日?!?/p>
我先是不解,后來才明白,“百歲”這個日子確實太輝煌,她把它看成一道高高的門檻了。
我知道,這是她對生命的一種本能的畏懼,又是一種渴望。
于是我與兄弟姐妹們說好,不再對她說百歲生日,不給她壓力,等到百歲那天聚到一起自然就慶賀了??墒俏倚睦镆采隽艘环N擔(dān)心——怕她在生日前生病。
然而,擔(dān)心變成了現(xiàn)實。今年,就在她生日前的兩個月,突然丹毒襲體,來勢極猛,發(fā)冷發(fā)燒,小腿紅腫得發(fā)亮。
趕緊把她送進醫(yī)院,打針輸液,病情剛剛好轉(zhuǎn),旋又復(fù)發(fā),再次入院,直到生日前三日才出院。
雖然病魔被趕走,但是一連五十天輸液、吃藥,傷了胃口,母親變得體弱神衰。
于是兄弟姐妹們商定,百歲這天,大家輪流去向她祝賀生日,說說話,稍坐即離,不讓她勞累。午餐時,只由我和愛人、弟弟陪她吃壽面。
我們相約依照傳統(tǒng),待到母親身體康復(fù)后,一家老小再為她好好補壽。
盡管在這百年難逢的日子里,這樣做尷尬又難堪,不能盡大喜之興,不能讓這人間盛事如花般盛開,但是現(xiàn)在,母親已經(jīng)站在這里——站在生命長途上一個用金子搭成的驛站上了。
一百年漫長又崎嶇的路已然記載在她生命的行程里。
故而,我們沒有華庭盛筵,沒有四世同堂,只有一張小桌,擺幾個適合母親口味的家常小菜,一碗用木耳、面筋、雞蛋和少許嫩肉燒成的拌鹵,一點點紅酒,無限溫馨地為母親舉杯祝賀。
母親那天沒有梳妝,不能拍照留念,我只能把眼前如此珍貴的畫面記在心里。
母親還是有些虛弱,只吃了七八根面條、一點綠色的菠菜,飲小半口酒。
能與母親長久相伴下去就是兒輩莫大的幸福了,我相信世間很多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這句話。
此刻,我愿意把此情此景告訴我所有的朋友與熟人,這才是一件可以和朋友們共享的人間幸福。
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