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陽
倒裝句是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句式。倒裝句的類型比較多,情況也比較復雜,那么,我們該如何辨別倒裝句呢?筆者總結(jié)了幾種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辨別倒裝句。
一、觀察各個成分的位置
古人在寫文章的過程中為了強調(diào)某些內(nèi)容、突出某個詞語、加重語氣等,可能會改變句子的語序,使某些成分前后顛倒而不影響句子的意思。這樣的句子就是倒裝句。目前,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倒裝句有四種: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從這四種倒裝句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位置發(fā)生變化的主要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和狀語這些成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觀察各個成分的位置,以此來辨別倒裝句。
例題:
請分辨以下倒裝句的類型:
A.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B.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旦。
解析:A選項中的“足雞豚”發(fā)生了倒裝,原本的順序應該是“雞豚足”,是說豐收的時候招待客人,雞、豬都豐足。 “雞豚”是主語, “足"是謂語。謂語在主語前,所以此句為主謂倒裝句。B選項中的“嘗射于家圃”原本的順序是“嘗于家圃射”,是說我曾經(jīng)在家里的院子射箭。 “射”是謂語, “于家圃”是狀語。狀語在謂語后,所以這個句子是狀語后置句。C選項的倒裝成分是“何以”,原本的順序是“以何”,意思是憑借什么。 “何”是賓語, “以”是介詞。賓語在介詞的前面,所以這個句子是賓語前置句。D選項中的“馬之千里者”原本的順序是“千里馬者”,是說能跑千里的馬。 “千里”是定語, “馬”是主語。定語在主語的后面,所以這個句子是定語后置句。
觀察句子里的成分是否有位置上的變化,我們就可以辨別其是不是倒裝句,是什么類型的倒裝句。一般情況下,謂語在主語的前面,就是主謂倒裝;賓語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就是賓語前置;定語在中心詞的后面,就是定語后置;狀語在動詞的后面,則是狀語后置。
二、抓住帶有標志性的詞語
除了分析成分的位置,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詞語來辨別倒裝句。比如,在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和狀語后置句中,往往有一些帶有標志性的詞語,如疑問代詞、介賓短語等。
例題:
試找出以下句子的相似點:
1.微斯人,吾誰與歸?
2. (曹劌)問: “何以戰(zhàn)?"
3.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4.何有于我哉?
5.見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6.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
解析:前三個句子都是賓語前置句,后三個句子都是狀語后置句。一般情況下,疑問代詞作賓語,大多會出現(xiàn)倒裝的情況。 “吾誰與歸”的正常語序應為“吾與誰歸”,意思是說我和誰一起呢。這里出現(xiàn)了疑問代詞“誰”作賓語。 “何以戰(zhàn)”的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zhàn)”,意思是憑借什么戰(zhàn)斗。這里也出現(xiàn)了疑問代詞“何”。 “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正常語序應為“長夜沾濕由何徹”,意思是說長夜漫漫,屋子潮濕,憑借什么才能挨到天亮。這三個句子中都出現(xiàn)了疑問代詞,且它們都作賓語。由“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出現(xiàn)在動詞后面時,也會出現(xiàn)倒裝的情況。 “何有于我哉”的正常語序應為“于我有何”,意思是說在我身上有哪兒一樣呢。這里是介詞“于”與賓語組成的短語作動詞的狀語。 “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的正常語序應為“于兩峰之間瀉出”,意思是說從兩峰之間奔流而出。這里是介詞“于”與賓語組成介賓短語。 “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是狀語后置句,意思是在南陽耕作,在亂世中保全性命。
三、進行聯(lián)想與類比
除了分析成分的位置,找?guī)в袠酥拘缘脑~語外,同學們還可以適時遷移與聯(lián)想,將句子與學過的倒裝句進行類比,以判斷其是否存在倒裝的情況。當然,這種方法只能在解題時無法快速判斷句子是否存在倒裝的情況下使用。
例題:
請找出下文中的倒裝句: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解析:通讀全文,我們很快能找到一個倒裝句式“則何以哉”。我們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遇到過許多類似的句子。如《觸龍說趙太后》中的“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論語》中的“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等。 “何以”應該等同于“以何”,意思是憑借什么。另外一個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倒裝句是“不吾知也”。通過聯(lián)想與類比,我們可以想到《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僵臥孤村不自哀”、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忌不自信”。 “不自哀”和“不自信”的正常語序應為“不哀自”和“不信自”,與“不吾知也”是同一類型的句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不吾知也”的正常語序應為“不知吾也”。
以上三種方法均可以幫助同學們快速辨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當然,大家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jié)其他的小技巧,爭取做到活學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