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有句話說得好:“我走得慢,但我絕不會后退。”
在一個以快為尺度的時代,對速度的欲求填滿了地表的每一處角落,我們的內(nèi)心也漸漸不堪重負。生活需要慢下來,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急水難存,慢水深存,喘息不是精神懈怠,而是厚積薄發(fā),是在每一個瞬間都認真地度過,在每一處風景都駐足停留。心靈的慢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境界,給喧囂以寧靜,讓生命的雜音歸于寂滅。
在成長的路上,慢一點,沒有什么不好。俗語說“不怕慢,就怕站”,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走,也照樣能夠走出精彩的人生。
【美文一】
遲行
◎蔣勛
一條路上,間隔不遠,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來,抬頭看了好幾次。
樹干直挺聳立,樹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載著一朵一朵赭黃橘紅的花。仰頭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燭臺,滿滿一樹花朵,艷紅鮮黃,像明亮燦爛的燭光火焰,一齊點燃,在陽光下跳躍閃爍。春天的城市,像被節(jié)慶祝福,路過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悅。
有些路人或許有急事要辦,匆忙走過,無法注意到這個季節(jié)木棉花的盛放。我正低頭看地上落花,聽到他們腳步聲急急走來,趕快讓開,怕阻擋了他們的去路。
我很喜歡東方園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間不大,四面無墻,只是暫時供人停留。在山水畫里,亭子常常只是一個小點,或在水邊,有扶欄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臺,眼前豁然開朗,可以遠觀山色,眺望大河浩蕩。
“亭子”就是“?!钡陌凳締??行走盤桓在長長的路途上,我希望前進的速度更快嗎?還是我要學習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處瀏覽,而不只是匆匆趕路。
如果人生是一條路,從生到死,我希望這條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嗎?或者,我更希望在這條路上,可以多一點遲延,多一點停留。
人類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間范圍很有限。所有以步行速度規(guī)劃的城市空間,范圍都不太大。歐洲許多老城市的巷弄,彎彎曲曲,高高低低,本來就是居民長久用腳走出來的路。
人類慢慢地走著,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隨時停下來,看天上星辰移轉,等待太陽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緒,反省自己生命的狀態(tài),探索宇宙的現(xiàn)象,思考信仰的價值。他們一步一步走著,好像步行的節(jié)奏成就了思維的節(jié)奏,因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學,有了悠揚跌宕詩歌的詠唱。
或許,我們已經(jīng)遺忘,人類最初的文明,是在漫長步行的路上,一步一步,緩慢行走出來的結果。
我步行去了恒河邊的鹿野苑,也步行去了已成廢墟的那蘭陀,在玄奘讀書的經(jīng)院,體會步行者思想的節(jié)奏。我在雅典衛(wèi)城鋪了大理石版的山路上徘徊遲行,想象古希臘的哲人如何一邊走,一邊議論哲學。他們的步行也好像一種邏輯,每一步都條理分明。荷馬的吟詠唱嘆,流傳在城市的街道上,他失明的雙眼看不見路,手里的棍子,一點一點,也都是步伐的節(jié)拍。
我步行走去灞橋,黃埃漫漫,仿佛還聽得到橋下的流水聲。橋邊楊柳依依,送別的人與告別的人緩緩走來,送別和告別,時間都很長,可以折一段柳枝做紀念,可以勸君更盡一杯酒,可以吟詩唱和。仿佛因為步行,也就多了許多心事。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崩畎渍f的是男子離去后地上的腳印,女子在門前凝視,腳印一步一步,一天一天,長滿了綠苔。
那些遲行的腳印,走得那么慢,走在歲月里,走出了眷戀,走出了不舍,走出了思念,走出了感謝與珍重,走出了文明的厚重綿長。
【文本解讀】
回溯舊時光,總讓人覺得生動、綿長,就像木心寫的《從前慢》,使讀者從一個個慢節(jié)奏的畫面中,去捕捉記憶中遠去的簡單、悠閑和質樸:古人在楊柳依依的灞橋邊送別,送別是慢的,因為里面蘊含了不舍的情意;老城市的巷弄走起來是慢的,為的是在步行中瀏覽更多風景;甚至人類文明也是在思考和探索中慢慢產(chǎn)生的,遲行并不如大家所想那般,意味著落后和懈怠,而是蘊含著一種古樸、厚積薄發(fā)的深沉力量。在慢慢的行走中,人們才得以思考,反省自己生命的狀態(tài)。為什么古代的道路上要設置驛站?為什么路上總是“長亭連短亭”?或許,只是為了讓不斷奔跑的我們學會如何停留。在遽然行走時,讓心緩一緩,在思考中積淀,在積淀中孕育,以悠然的“遲行”去對待周遭的一切,在人生的旅途里留下慢而深刻的印痕。
【文題延伸】珍重;生活的節(jié)奏;文明的厚度;慢之美……
【美文二】
光陰慢
◎丁立梅
我坐在桌邊,安靜地看著書的時候,突然想到“靜好”這個詞。
這是仲秋的上午,有一窗子的陽光。天上的云,是難得一見的純白,擠擠挨挨著,跟瀑布跌落在巖石上似的,濺起一大朵一大朵雪白的浪花兒。樓下小徑旁的欒樹,開了大捧的細花,淺翠的,淡黃的。我心里雀躍,用不了多久,它們又將擎著一簇簇紅燈籠似的果了,亮麗閃耀,不分白天黑夜地照著。我出門或是回家,都有好顏色相送相迎。
草地上的桂花樹,也開始播著香了。別看這花模樣細小,文靜害羞,甚至有些怯弱,像未曾見過世面的女子,一顰一笑里都藏著小心。事實上,才不是呢,它的性子猛烈得很,能量也大得驚人,一旦香起來,那是想收也收不住的,一棵樹,十里香。誰能拒絕它的甜與香呢?恨不得和它一起撒潑,和它一起醉去。
蟲鳴聲也還有。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曲調明快、嘹亮,是秋蟬。人替它憂愁著,秋別離、秋別離,生命就要離去了呀。它卻一點兒也不愁,照舊叫得響亮亮的。該來的,總歸會來。愁是一天,樂也是一天,干脆還是唱著過得好。它知道,有限的生命,實在容不得浪費。
孩子的笑聲跑進耳里來。是他,還是她?每次下樓,我也總見幾個咿呀學語的小孩,由家里的老人帶著,蹣跚著在空地上玩耍。他們和一朵花能玩上大半天,和一棵草也能玩上大半天。他們專注地看著地上的螞蟻散步,專注地仰頭望著天上的鳥雀飛翔。看到他們,我的心總會變得特別柔軟,忍不住要微笑起來。他們是生長在這個世上的童話,是世界最初的模樣。
我看一會兒書,看一會兒窗外的云,任思緒就這樣漫無目的地策馬奔騰著,時光便緩慢得很像從前的光陰了。從前的光陰,沒有網(wǎng)絡年代的光陰,都是這么緩慢而靜好的。我和姐姐蹲在屋后的河邊洗碗,看小魚爭食碗里的食物碎屑,看它們在水里面比賽著吹小泡泡。一朵一朵的小泡泡,撒落得珍珠似的,在水面上跳躍著,四散開來,那是一個一個的小快樂吧。我們總要看得呆過去,看得心里面也泛起一朵一朵的小泡泡。圓的菱葉浮在水面上,葉下面,有細白的小花。我們等著那些小花結出菱角來呢,等得好焦急呀。今日去看,花還是花。明日去看,花依然是花。哎呀呀,菱角怎么還沒結出來呢?祖母又揮著笤帚,在趕偷食玉米粒的雞。她顛著小腳,繞著場邊跑著、怒斥著,像怒斥不聽話的我們。雞卻不長記性,一會兒又跑來偷食。
那些光陰真是慢啊,慢得像蕩上天空的一絲柳絮,忽忽悠悠,天空遠得很啊。村莊很像一支古老的歌謠,日復一日,彈唱著同樣的曲調。熟悉的人,熟悉的物事,天天都能見著。簡單的心,簡單的欲求,世事莫不靜好,真真叫我懷念得有些心碎。
【文本解讀】
作者是這樣鋪陳和詮釋“靜好”這個詞的:用一上午的時間去看擠擠挨挨的云,細心感受嘹亮的蟲鳴和馥郁的桂花香氣,任思緒飄飛,回到天真爛漫的小時候,用大把時光看小魚爭食,在院里讀書、賞花。作者運用了多重感官描寫,仿佛文中有畫,溢滿鮮活的詩趣,而這一切,都從“慢”中得來。作者懷念那段簡單如童話的日子,也因此知曉,世間許多的優(yōu)雅、情趣,都需要一顆悠閑的心來慢慢感受,才不會與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愛失之交臂。
【文題延伸】在這里,留下最美的詩行;生活的節(jié)奏;欣賞;珍藏時光……
【美文三】
慢性子的樹
◎李星濤
在堤上閑走,見一棗樹從堤坡下長上來,黑鐵似的枝頭頂端,已吐出一簇簇新嫩的綠芽。棗樹是淮北平原上發(fā)芽最慢的樹木,一旦這位冷臉人也在空中滋生出一朵朵小巧的綠云,樹的世界就可宣告發(fā)芽工程的結束。打開手機,查看萬年歷,節(jié)氣正好是驚蟄后第三天。與柳樹相比,棗樹發(fā)芽整整遲了37天,真是慢性子!
今年的氣溫與往年相比,沒有多大的變化。元宵節(jié)剛過,淮河岸邊的柳樹就在軟手軟腳的風中氤氳出一團團淡淡的黃暈。杏樹、梨樹也紛紛舉起了花的杯盞,盛滿陽光雨露,歡迎遠道而來的蜂群。此時,白楊的枝條上也爆出了紫紅的嫩葉……而就在這熙熙攘攘、花團錦簇的樹木中,棗樹、楝樹、香椿等幾種樹木卻始終保持沉默,好像越來越熱的陽光與它們毫無關聯(lián)似的。但細心的人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這些慢性子的樹木表面上冷得像鐵,但其枝柯卻在柔風中變得朗潤起來,枝條的頂端也在慢慢腫脹出一顆顆葉蕾。
仔細觀察,香椿、楝樹、棗樹……這些發(fā)芽慢的樹木,它們不僅性格相似,發(fā)芽的方式相似,而且還都屬于長得慢的一族。這些樹木沒有十年以上的年齡,是根本看不上眼的,人們也舍不得砍伐。平原上長得快的樹木有白楊、柳樹、泡桐……這些急性子的樹中,數(shù)白楊長得最快,三五年即鉆入云霄了。
當年輪滾滾而來,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就會明白長得慢的樹和長得快的樹是如何收藏各自經(jīng)過的歲月的。白楊的年輪顏色較淡,木質較疏松,所以不被人們看重,常被用來造紙,或者鋸成薄片,做簡易工棚的房笆和建筑工地上的扣板。香椿、楝樹、棗樹等樹木的年輪,一圈挨著一圈,就像圓規(guī)畫出的那么勻稱。棗樹縱向剖開的木板上,還可看出年輪上拋出的密集的紫紅的弧線,宛如早晨太陽剛冒出的一彎眉紅。
在鄉(xiāng)下,人們喜歡用槐樹制作耩子,用棗樹制作犁耙,用香椿和楝樹制作衣柜、椅子等家具。父親在世時,喜歡用棗樹做邊框,香椿做膛子,槐樹做桌腿,為我們姊妹五人做大桌子,作為嫁妝或結婚的禮物。大桌做好后,刷上三遍桐油,再用細砂紙打磨幾遍,便油光閃亮,四平八穩(wěn)。棗樹的邊框,固若金湯,叩之,有紫銅的聲韻。槐樹的桌腿,似四根擎天鐵柱,任一位彪形壯漢左右搖撼,竟穩(wěn)如泰山。家里來了客人,父親將其當門擺開,飲酒閑話,那場面是多么古樸、傳統(tǒng)、典雅。
多少年來,我之所以一直關注著慢性子的樹木,就是因為從它們的生長經(jīng)歷中,我可以學到從容和淡定,并逐步養(yǎng)成真實堅守的氣質。
【文本解讀】
一棵樹的長成,竟需要如此漫長的光陰!它需要在一次次風霜雨雪的磨礪中養(yǎng)成沉穩(wěn)堅韌的氣質。春暖花開時,許多急性子的樹早早就枝葉蔥蘢、鉆入云霄,可是,少了在地下不斷蓄力的過程,木質因此疏松,難以成為良材。如香椿、棗樹……它們的腳步慢而扎實,在罅隙里慢慢地蓄力,在冷風中慢慢抽枝,在地下慢慢延展自己的根系,一生極盡坎坷波折,卻將生命演繹出最亮麗的顏色,生命也因此多了一份厚重。
村上春樹曾說:“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弊鲆豢寐宰拥臉洌尅拔摇笨匆娏藦娜莺偷?,也因此明白,不妨慢而有力地前行,以堅忍的姿態(tài)超越自己,讓每一寸光陰都溫暖,讓每一段道路都堅實。
【文題延伸】積蓄;前行;在這里,我留下了足跡……
【片段選摘】
很喜歡里爾克的《給青年詩人的信》,喜歡里面的一些話:“現(xiàn)在你不要去追求那些你還不能得到的答案,因為你還不能在生活里體驗到它們,一切都要親身生活?!?/p>
遇到困擾,急性子都很想提速。但不能。任何急性子都無法提前把明天的早晨召喚過來,也無法提前召喚平靜,只能忍受。后來,被迫這樣慢慢度過之后,我看到時間的顆粒無限地變細。經(jīng)歷過被時光細膩地碾壓過的狀態(tài),獲得的成就感,真的不是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可以比擬的。
我現(xiàn)在所理解的慢,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化的慢。我所理解的慢,就是:我們從生活里汲取的感悟,它一定要經(jīng)歷過那些蒙昧,需要經(jīng)過的日和夜,都不能飛度。
只有在這樣的時候才能領略里爾克的話:“像樹木似的成熟,不勉強擠它的汁液,滿懷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風雨中,也不擔心后邊沒有夏天來到。夏天終歸是會來的,但它只向忍耐的人們走來?!?/p>
——陳思呈《我所理解的慢》
喜歡“慢”這個詞。你看,造字者多么聰明!它是豎心旁,說明“慢”這件事,并不只是來自動作,首先源自內(nèi)心。
即使只是慢慢吃飯,也像慢慢行船一樣,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滋味。因為只有你,才能清醒地知道,此刻在干什么,才能品味出這個時刻獨有的韻味。讓每一個“當下”都如靈貓一樣輕盈靈醒地閃過,清清爽爽地知道自己內(nèi)心發(fā)生了什么。如此錙銖必較地過著生命,那生命就華美和悠長起來。這種隨時隨地的自我察覺,才是真正的修行。
就像煙灰,它們非常松散,幾乎沒有重量和形狀,懶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其實,在煙灰的內(nèi)部,棲息著高度警覺的鳥群,任何一陣微風掠過,哪怕只是極輕微的嘆息,它們都會不失時機地騰空而起、馭風而行。它們的力量正是來自放松,只有放松,全部潛在的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xié)同你達到完美。
把一個紅棗囫圇吞下,你第一口碰到的就是核兒了。如果你慢慢地品嘗,會有溫潤甘甜的清香長留齒間。
——畢淑敏《慢生活》
【真題鏈接】
2022年山東濟寧卷
以“放下”為題
2022年江蘇蘇州卷
以“學問藏在____里”為題
2022年四川涼山卷
以“_____的力量”為題
2022年浙江寧波卷
以“靜一點”為題
2022四川瀘州卷
以“將____寫進生活”為題
2021年陜西卷
以“這,是我的節(jié)奏”為題
2021年浙江麗水卷
以“你的快樂是來自于過程,還是結果”為話題
2020年山東淄博卷
以“別著急,慢慢來”為題
2020年四川自貢卷
以“成長的道路”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