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wèi)剛
(渭源縣麻家集鎮(zhèn)人民政府,甘肅 定西 748202)
西北地區(qū)是中國主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是當歸、黨參、黃芪等大宗藥材的生產地,主要分布在甘肅省的渭源縣、岷縣、臨洮縣、隴西縣、漳縣等地區(qū)[1]。西北地區(qū)的中藥材作為地方的特色產業(yè),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有效實施。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西北地區(qū)農業(yè)機械化程度較低,直接影響了中藥材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本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闡述了西北地區(qū)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的現狀,分析了機械化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中藥材機械化生產問題的對策措施。
當前,西北地區(qū)的中藥材種植主要是規(guī)?;?、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田間GAP 種植,主要通過直播和移栽完成秧苗的繁育與幼苗的栽種,這種種植方式便于機械化操作,它對土壤肥力、栽種技術、土壤整治和田間管理要求較高。西北地區(qū)應該加大中藥材GAP種植模式的推廣力度,以提高中藥材種植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
直播種植是秧苗繁育的主要方式,可通過撒播和條播的方式完成種子的播種。直播種子需要嚴格控制播種量,按照地塊面積的大小決定種子的量,如果播種量過大,不僅浪費種子,而且幼苗過于稠密,無法吸收充足的養(yǎng)分和光照,導致幼苗長勢較弱;如果播種量較小,出苗率稀疏,土地的利用率較低,最終導致產量較低。近年來,中藥材種子的價格較高,種子的浪費會給農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就目前情況來看,采取撒播和條播較為科學,且減少了種子的浪費。在直播過程中,種植面積較小,需要精心整治土壤、深翻土地、測深施肥和搭建溫棚等,需要人工全程操作,只需微耕機耕犁土地。
移栽種植是對繁育的幼苗進行起苗、篩選和栽培的過程。移栽種植就是將幼苗從播種的地塊移栽到更加寬敞的地塊,降低幼苗的密度,增加幼苗生長的間隙,使幼苗有合理的生長空間和足夠的養(yǎng)分,有助于提高中藥材的產量。根據移栽的幼苗種類選擇不同的機械,具體操作如圖1 所示。當歸、黃芪和黨參從播種到栽培再到收獲,一般為2 年的生長周期,第1 年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塊播種育苗,第2 年春季挖苗、選苗并移栽種植,隆冬時節(jié)收獲。當歸、黃芪和黨參等中藥材在生長期容易出現各類病蟲害,解決辦法就是農藥防治和農作物輪作,其中,農作物與中藥材輪作可減少生產成本,提高中藥材的質量。
圖1 移栽種植方式的生產機械化技術路線
種植中藥材的地塊應在上年秋收之后或本年種植之前使用犁耕機深耕,以增加種植土層的厚度,增加土壤儲存的養(yǎng)分,促進中藥材根莖的快速生長;再使用旋耕機、平整機等機械平整土地、碾壓和碎化地塊,確保土壤的松軟度,從而達到中藥材種植的條件。
近年來,針對西北旱寒地區(qū)山地的土地狀況和農機使用情況,農業(yè)機械學專家設計了集深松、旋耕、平整、起壟和鎮(zhèn)壓于一體的聯合耕整作業(yè)機具,從而減少了旱寒地區(qū)農機的使用次數,解決了農機功能單一和作業(yè)效果差的問題,提高了農業(yè)種植中的機械化使用效率。根莖類中藥材可使用通用的機械種植,通常使用的農機包括微耕機、旋耕機、起壟機和覆膜機等;在山區(qū)小塊土地的種植中,主要使用手扶兩輪拖拉機配套各種機具進行作業(yè);在平川大塊土地的種植中,可選用大型配套聯合整地機具,可一次性完成土地的深耕、平整、開溝、覆膜和起壟等作業(yè),減少作業(yè)次數,提高了作業(yè)的機械化程度,降低了農業(yè)耕作成本。
2.2.1 播種機械化
西北地區(qū)以當歸、黨參和黃芪為代表的中藥材屬于根莖類草本植物,種子又小又輕,呈不規(guī)則狀,種子的播種密度較大,其播種的深度和均勻情況影響著出苗率。因此,機械播種的技術難度較大,需要不同的機具和人工操作來完成。王洪鋒[2]經過多次的改造性試驗,研制了黃芪播種機,該機具由輸種管、散種器、開溝鏵、起壟鏵、拉板和鎮(zhèn)壓器等部件組成,但這種機械在山區(qū)坡地上作業(yè)較為困難;劉琪等提出無人機撒播種子,但是這種播種方式在西北支離破碎的小塊土地上很難實現。中藥材機械播種還處在研究的初級階段,種子的播種不能完全機械化,還需要農民使用傳統(tǒng)的農具進行操作,在撒種和施肥時需要農民對土壤肥沃度、含水情況、溫度和土質進行勘察分析,而在整個播種中使用的農機只能是微型播種機、微耕機、覆膜機等[3]。中藥材種子的播種技術還需要不斷發(fā)展完善,種子丸?;⒎N繩技術還需要與實際相結合,才能使中藥材種子的播種過程向精密化方向發(fā)展。
2.2.2 移栽機械化
中藥材幼苗的移栽主要采取人工和半機械化方式,人工成本和機械成本較高;當歸、黨參和黃芪幼苗的移栽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膜側平栽技術,依托拖拉機牽引開溝機具開出長槽式種植溝,再通過人工往溝內投1 苗,使種苗平躺在溝底或者斜躺在兩側溝傍上,苗頭部之間的距離為5 cm~10 cm,一次可移栽4~6行。王軍增等[4]根據西北旱寒地區(qū)中藥材幼苗覆膜栽培模式,研制了一套具有開溝、起壟、播苗、整地和覆膜功能的移栽機;于慶旭等研制了一種中藥材幼苗移栽機,可以同時進行幼苗移栽和覆膜分離,但前期使用降解布條將幼苗組裝成串,將成串的幼苗和薄膜通過機械前后放在溝中,方可一次性完成開溝、放苗、平地和覆膜等工序,減少種植成本,提高種植效率。通用型中藥材移栽機的構造比較簡單,作業(yè)效率較高,是人工移栽的3~4 倍,機械化種植能夠節(jié)約人工成本[5]。目前,通用型中藥材移栽機的體積較為龐大,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種植需求,只適合面積大、地勢平坦的地塊種植,而且機械作業(yè)在人工操作下因人而異,不同的工人因在投苗方面快慢不同,會導致移栽的行距大小不同,無法實現規(guī)范化栽種[6]。專用的中藥材幼苗移栽機研發(fā)技術還不成熟,在田間試驗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反復進行試驗改進。
中藥材的田間管理具有周期長、勞動量大的特點,要根據自然條件、藥材的生長情況和使用的生產工具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中藥材田間管理的前期主要對出苗較差的區(qū)域進行補栽;中期根據土壤的含水量和青苗的長勢情況進行施肥和澆水;后期根據中藥材的長勢情況噴灑農藥,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和雜草清除工作。在中藥材生長的整個田間管理過程中,要提高機械的利用率,才能減少人工成本,提高中藥材的產量。目前,幼苗的補種過程需要人工操作,而在防治病蟲害和灌溉過程中可完全實現機械化操作,如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中藥材的收獲機械化相對較為成熟,可通過挖掘機和分離機完成。黃芪收獲的機械設備主要是挖掘鏟,鏟刃較短,可減小土壤的阻力,提高了挖掘性能,起到了藥土分離的作用。市場出現的適用于收獲根莖類中藥材的機械種類較多,主要是牽引式收獲機,但是這類收獲機不能一次性完成收獲,需要人工進行二次撿拾,市場上也出現了根莖類聯合收獲機,可通過機械完成藥材的挖掘和撿拾,機械挖掘的深淺根據種植的中藥材種類和長勢調控。目前,適用于當歸、黨參和黃芪的機械主要是拖拉機帶的犁具和具有挖掘、分離功能的收獲機,特色農機的研究與開發(fā)還不成熟,需要設計師進一步研究與設計[8]。
西北地區(qū)中藥材種植區(qū)域處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邊緣交叉地帶,地形地貌復雜,丘陵山區(qū)支離破碎、溝壑縱深、耕地面積較小且分散,主要以農戶種植為主,很難形成規(guī)?;N植,碎片化的種植狀況影響了中藥材的機械化程度[9]。根莖類中藥材機械化生產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大型機械和聯合機械無法在山區(qū)耕地使用,主要以小型拖拉機等動力機械配套機具開展作業(yè)。甘肅省的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等地區(qū)主要采用微型機械配套機具作業(yè);而張掖市、武威市和金昌市等所屬的河西走廊地區(qū),由于地勢平坦、耕地大面積連片,可采用大型機械和聯合機械作業(yè)。
根莖類中藥材的種類較多,不同種類的中藥材有不同的育苗方式,而且移栽的農技也不一樣,使得農技與農機很難融合。根莖類中藥材分為移栽種植和直接播種兩種方式,其中,直接播種包括撒播、點播和行播等方式,移栽種植又分為平栽、斜栽和立栽等方式。栽培技術較為復雜,覆膜分為全覆膜和半覆膜,地膜栽培有覆膜后膜上栽培,也有膜前栽培。中藥材種植形式多樣化,現有的農機不能滿足中藥材種植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形成中藥材的標準化種植,也給農機及配套機具的研發(fā)帶來了一定的難度[10]。
農機機具本身存在作業(yè)質量不高的問題,從而導致中藥材種植農戶購買和使用農機的積極性不高。由于種植環(huán)境和種植種類的不同,移栽機作業(yè)的靈活度較差,統(tǒng)一設計的作業(yè)程序很難適應具體的種植要求,而且出苗率較低,對種子的浪費程度較為嚴重,幼苗密度不均勻,導致幼苗長勢參差不齊,機械作業(yè)的整體質量較差;根莖類中藥材收獲機在操作中存在損壞中藥材根莖的現象,導致中藥材的品質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中藥材的出售價格。目前,雖然中藥材移栽機和收獲機得到了很大的改進,提高了移栽和收獲過程中的效率,減少了對中藥材根莖的損傷,但是依然需要人工輔助作業(yè),因而機械的使用率較低。
目前,雖然在農機市場出現了涉及中藥材播種、移栽和收獲的各類機具,但是機具的技術含量較低,創(chuàng)新不足,仿制機具較多。中藥材機械操作的技術含量較低,農機生產企業(yè)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差,新研制的農機具容易被模仿,和中藥材聯系緊密的機具研發(fā)難度較大,研發(fā)周期較長,“卡脖子”技術很難解決,資金和人力投入較大,回報時間較長,而且缺乏政府優(yōu)惠政策的支持,從而限制了很多農機企業(yè)的發(fā)展,最終制約了中藥材產業(yè)的發(fā)展。
中藥材種植要想推進機械化生產必須實行“以機適地”“以地適機”的發(fā)展策略,對山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將能連接起來的土塊進行改造集中連片,擴大中藥材連片種植的面積,以適應大型機械作業(yè),提高山地種植的機械化程度,減少種植的成本。同時,在政府的支持下,農機企業(yè)應該研發(fā)適合山地作業(yè)的農機裝備,開發(fā)適應山地復雜地形、適宜多種作物使用的高底盤、輕簡型的動力機具,通過“改機適地”和“改地適機”的辦法,推動西北地區(qū)中藥材生產的機械化進程,使中藥材產業(yè)實現規(guī)?;?、機械化發(fā)展。
根據地塊的氣候環(huán)境、地勢情況和土地情況科學規(guī)劃中藥材種植種類,既體現出市場需求的導向,又體現出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將當歸、黨參和黃芪作為主要的地道中藥材產業(yè)進行發(fā)展,緊密融合農技和農機,提高中藥材種植的技術含量和機械化程度,推廣中藥材的標準化種植模式。
根據不同地塊的環(huán)境條件打造不同類別的中藥材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推廣機械化生產技術,將通用機械與專用機械相結合、機械生產與人工相結合,按照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區(qū)域特點使用不同的機械配套設施進行示范推廣。針對現有移栽機械人工輔助投苗質量差的問題,農機人員要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中藥材幼苗的分離、擺苗和投苗技術,確保幼苗栽種的行距、株距和深度符合中藥材示范化種植的要求。還要根據不同土質,結合種植技術和種植機具,探究中藥材收獲時根莖與土壤分離的方法,解決中藥材根莖挖掘時出現的各種難題,提高中藥材挖掘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水平。
地方政府部門要鼓勵農機生產企業(yè)大力研發(fā)生產與中藥材生產加工相關的機械,大力支持和規(guī)劃涉及中藥材生產與加工機具的研發(fā)項目,通過政府財政支持、社會融資和企業(yè)出資的方式,孵化一批中藥材機械的龍頭企業(yè),促進中藥材機械的研發(fā)與生產。農業(yè)機械化與中藥材產業(yè)現代化相輔相成,農業(yè)機械化促進了中藥材產業(yè)的發(fā)展,中藥材產業(yè)的發(fā)展推動了機械的研制與推廣,使中藥材產業(yè)在農機化進程中實現了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