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以下簡稱《批判》)是青年馬克思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轉變的起始文本。馬克思在追求自由民主和質疑黑格爾國家觀合理性的自我思想交鋒中,推陳出新地構建出全體人民是國家主權的擁有者、國家制度的制定者、國家事務的管理者和國家立法活動的主體等人民主權思想的理論框架。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是新時代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和社會改革實踐的關鍵方法論,也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關鍵之匙。
【關鍵字】《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人民主體思想;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
【中圖分類號】A81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7-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7.022
青年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出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脫胎于19世紀德國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以及德國人民主體地位淪喪的現(xiàn)實境遇。在《批判》中,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的君主立憲思想,拒斥了黑格爾從絕對精神的理論邏輯推導出國家決定市民社會的頭足倒置的國家觀。繼而在肯定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二元分離的理念下,闡發(fā)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民主思想。雖然馬克思依然遵循著費爾巴哈式的人本主義和主賓顛倒的批判邏輯,但是這對馬克思擺脫哲學思辨方法解析社會現(xiàn)狀切換至從經(jīng)濟學視角探析社會問題的本質提供了思想契機。對馬克思《批判》的人民主體思想的再研究,是對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方法論以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活動的理論觀照。
一、理論溯源:對黑格爾國家觀的反思
馬克思從黑格爾哲學的追隨者轉換成黑格爾哲學的批判繼承者,源于德國赤裸裸的專制現(xiàn)實和英法革命對青年馬克思的思想認知的沖擊,使得青年馬克思對黑格爾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肯定虛幻的君主立憲制和等級代議制民主等國家觀產(chǎn)生了質疑。首先,馬克思認為德國政府頒發(fā)的書報檢查制度對人民精神自由具有極大的限制性,表面上該書報檢查制度是對人民出版自由、寫作自由的一種肯定,實則是披著自由出版的外衣控制人民出版內容的自由,嚴重束縛了市民社會各類思想的“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其次,馬克思認為德國林木盜竊法是站位于國家某些特權階級的立場上。一貧如洗的下層人民竟然不能自由地獲取自然界的饋贈,國家和法完全淪為某些特權階級的私人利益的工具,而對廣大人民的公共利益、普遍利益視若無物。最后,馬克思在調查摩澤爾地區(qū)葡萄園種植者的貧困狀況時發(fā)現(xiàn),正是國家行政機構所制定和實施的政策嚴重地干擾了葡萄園種植者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而這些行政管理者完全否認自身政策的失敗,將葡萄園種植者的貧困歸因于外在的、偶然的、自然的因素。當政府行政機構抑或是官僚機構不再代表人民的普遍利益時,那么人民的生存自由、精神自由何以實現(xiàn)呢!馬克思針對這些背離人民自由和人民主體地位的問題開始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國家觀的合理性。馬克思在《萊茵報》時期所觀察到的德國現(xiàn)實問題,其實質就是德國的國家與法已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這種非民主性是普魯士政府專制主義統(tǒng)治的結果,它使得下層人民生存的異常艱難。因而馬克思復位黑格爾頭足倒置的國家思想,主張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國家作為個體的集合體如果單一地代表某個獨立個體或團體的利益,而不為市民社會的全部個體聲張和滿足他們的個體需要,就不會為市民社會所接受、認可,那么市民階級就和國家、市民階級自身的政治活動相分離。至此馬克思“關注普魯士國家‘各種關系的客觀本性的現(xiàn)實理性邏輯愈發(fā)凸顯,促使他嘗試躍出抽象思辨的問題域,進入到客觀現(xiàn)實領域,靠近唯物主義立場?!盵1]
黑格爾認為個人利益是人從事物質生產(chǎn)和社會交往的驅動力。市民階級的特殊需要為社會的目的,而且將他人的需要視作實現(xiàn)個人需要的手段,市民階級間的社會交往關系嬗變?yōu)樯鐣Y源或私有財產(chǎn)的競爭關系。如此一來,諸如平等、和諧、自由交往的社會倫理觀念消除在市民階級之間的爭名奪利之中。馬克思則指出,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分離致使人的本質二重化,即市民和公民的雙重身份。在市民社會中,個體與國家的關系是一種“弱聯(lián)系”,個體并不關心國家的存在,而是以追求私人的特殊利益為主要活動目的;在政治國家中,個體與國家的關系是一種“強聯(lián)系”,但這種“強聯(lián)系”僅僅代表市民擁有表面的自由平等地位,其所內含的實質還是私有財產(chǎn)決定的等級差別。處于等級差別剝削下的市民階級擁有的公民身份是虛幻的、無實效的,人們的合法權益或者民主權利依然不能被政治國家所滿足。馬克思是以費爾巴哈式人本主義批判邏輯來考察市民社會和國家分離所帶來的后果,但是馬克思駁斥了黑格爾國家觀中“邏輯的、泛神論的神秘主義”[2]10,即認為市民社會和家庭不是絕對觀念的自我生成,國家不能產(chǎn)生市民社會和家庭,反之“家庭和市民社會使自身成為國家”[2]11,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觀點是馬克思唯物主義思想誕生的胚芽。
二、理論出場:《批判》中人民主體思想的表現(xiàn)樣態(tài)
青年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爾關于王權(君權)、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國家觀中,引申出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出場。人民是市民社會的組成部分,人民的私人利益普遍化生成市民階級的共同利益,但是起始于市民階級之上的政治國家卻不能代表市民社會的共同利益。這個“二律背反”情況的出現(xiàn),是追求人民自由的馬克思所不能認可和接受的。盡管馬克思此時所闡述的民主思想并不是基于經(jīng)濟學的現(xiàn)實論證,但是依然能“管中窺豹”式地發(fā)現(xiàn)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星星之火。
在黑格爾的國家統(tǒng)攝市民社會的構鏡中,“朕即國家”[2]35的君主主權思想是黑格爾君主立憲思想的核心,這意味著黑格爾語境中的君權是凌駕于國家和市民階級之上。國家意志就是君主意志的任意的、無根據(jù)的自我規(guī)定,甚至于國家的主權完全取決于“長子繼承制”下偶然的、自然的君權授受。君主在現(xiàn)實的人類世界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國家的法、哲學、制度、行政機構都是君主意志的人格化,那么自然而然地人民主權也就產(chǎn)生于君主。馬克思則完全反對將君主權神圣化和至高無上化,他認為“人民主權不是憑借君王產(chǎn)生的,君王倒是憑借人民主權產(chǎn)生的。”[2]37同時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的雙重主權論是毫無意義的同義反復,人民是國家主權的擁有者,體現(xiàn)人民主權的國家才是具體現(xiàn)實的,而抽象的君主制不能代表國家全體且是一種形式化、個人化、虛假化的國家制度。馬克思從充滿窒息感的黑格爾法哲學中重新置正人民主權的地位,肯定人民主權決定國家主權的合理性,無疑是打破了黑格爾法哲學的神秘色彩對馬克思早期民主思想萌發(fā)的束縛。
馬克思建構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圖景在于聯(lián)結政治國家和市民社會的中介(國家政治制度)。人民是國家的主體,保障人民主體地位是國家政治制度制定和存在的目的,國家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主體地位實現(xiàn)的先決條件。馬克思《批判》中斥責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保障君主主權和君主權威的制度,它的存在過濾了人民民主的聲音,消除了市民階級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和積極性,致使人民與屬人民的政治生活相異化?!罢嬲拿裰髦啤辈⒉皇呛诟駹査J為的“國家制度創(chuàng)造人民,而是人民創(chuàng)造國家制度”[2]40。國家制度的制定者決定國家的性質和形式,那么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國家制度必定是屬于人民的、代表人民的。當國家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規(guī)定時,制定和實施國家制度的目的就是人民自身,人民就成了制度的目的。與此同時,人民可以利用國家制度行使國家權力,等同于人民擁有了對國家事務、法律等國家一切的最高決策權,那么國家及國家制度的存在才體現(xiàn)著全體人民的意志。當國家制度是由人民根據(jù)自己的愿望和利益制定的國家政治運行制度,這不僅表現(xiàn)為國家實體是體現(xiàn)著人民的利益和國家利益、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融合,而且彰顯著“真正民主”的實現(xiàn)。這種突出人民主體地位、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制是明顯區(qū)別于代表個人或者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的以往的君主制和貴族制。對君主利用國家政治制度遏制人民主權和自由現(xiàn)象的否定;肯定人民是國家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通過國家制度行使屬人民自身權力的構想;這無疑是馬克思立志追求人民民主與自由的理論關涉。
馬克思在《批判》中指出,黑格爾關于行政權的闡述不是哲學的表達,其歸因于黑格爾語境中的官僚機構是君主決定的執(zhí)行者、行政權是君主意志的附庸等顛倒表達。官僚機構在本質上體現(xiàn)為一種國家形式主義。其一,官僚階級是國家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行政官員的任命和篩選完全取決于君主至高無上的意志,官僚階級更是君主的私人利益的代表者和執(zhí)行者,這與全體國民的公共利益無關。其二,官僚階級本身就是一種特定的政治團體,它是為一定的政治團體利益或私人利益來作為從事政治活動的目的。馬克思認為由官僚階級聚合而成的官僚政治翻轉了內容和形式,即官僚階級自身的形式目的替換了官僚階級應服務市民社會的實在目的。此外,“它的等級制是知識的等級制”[2]60,知識等級的藩籬造成官僚階級不能發(fā)揮溝通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實現(xiàn)國家政策上情下達和民意下情上達的中介作用。黑格爾認為同業(yè)公會的管理者還必須經(jīng)由行政權力機關的批準,事實上同業(yè)公會是圍繞行政管理機構而存在的,是行政權的“衍生物”。同業(yè)公會是市民社會私人領域的群體組織,理應代表市民社會的私人利益,但是官僚機構利用它實現(xiàn)國家的公共利益,實則是某些特殊階級的特殊利益。馬克思堅決駁斥了同業(yè)公會既維護市民社會的私人利益和體現(xiàn)政治國家的公共利益的二元悖論。由此可見,依靠官僚機構的等級制和責任制管理國家政治事務;依靠區(qū)鄉(xiāng)組織和同業(yè)公會監(jiān)管國家中間階級(國家官員)行政管理方法,這種管理國家的方法無疑是違背人民利益的、踐踏人民主體地位的不合理方法。馬克思認為確立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的主體地位必須要鏟除官僚機構及官僚政治。只有消除類似官僚機構、同業(yè)公會、區(qū)鄉(xiāng)組織這種封閉的、注重私利的機構與團體,然后由全體人民推舉代表自身利益的“國家代表”,且推舉的“國家代表”自覺地受全體人民的監(jiān)督,才真正地實現(xiàn)了人民主權的行政管理。
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自然偶性的君主和貴族天然擁有立法權,而市民階級卻要通過等級要素間接地參加國家立法。因為議員與議員委任者的分離,下議院業(yè)已不能代表議員委任者的普遍利益,所以縱使國會有“下議院制度”,君主立憲國家的立法提議、過程、最終決定還是無關于普通的市民階級。馬克思在《批判》中反駁了黑格爾依照等級因素參與立法的觀點,他認為“市民要獲得政治意義和政治效能,就必須拋棄自己的等級”[2]97。按照青年馬克思的民主思路,這意味著市民階級真正實現(xiàn)自身參與國家立法的意義,就必須消除自身代表的私人等級所屬的特殊利益。只有代表市民社會內全體人民的普遍利益參加國家立法活動,代議制才不會成為既是進步的制度,又是一個“未加掩飾的矛盾”。馬克思認為“選舉構成現(xiàn)實市民社會的最根本的政治利益?!盵2]150選舉制度是市民階級參與國家立法活動的重要途徑,擴大選舉權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代表人民聲音的議員參與制定有益于全體人民利益的法律,這是馬克思對“真正的民主制”的一種構想。馬克思批判私人等級的代議制和提出普遍參與立法的觀點,彰顯了國家立法取決于全體人民的民主觀點。
馬克思在《批判》中通過批判黑格爾法哲學蘊含的有違人民主體地位的國家觀,推導出全體人民是國家主權的擁有者、國家制度的制定者、國家事務的管理者和國家立法活動的主體等人民主體思想。這不僅是馬克思對德國政治批判的起點,也是我國人民民主思想的源頭活水。
三、理論觀照: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何以行
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過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支持和指導,尤其是黨的二十大充分肯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過去十年中國的偉大變革的引領作用。理論觀照現(xiàn)實,理論的質態(tài)轉變會促進實踐的質態(tài)轉變,優(yōu)秀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對于指導具體現(xiàn)實的實踐具有飛躍性作用。理論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自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人持續(xù)進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活動,使得中國的社會發(fā)展狀況日新月異、欣欣向榮。如若完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任務,就要繼續(xù)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馬克思《批判》的人民主體思想歷久彌新。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一切國家政治活動都要以人民為中心。無論是當代中國理論創(chuàng)新活動,還是面向現(xiàn)代化的社會改革實踐,都要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原則。人民不僅是社會實踐的主力軍,也是理論創(chuàng)新的主體。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在歷史實踐中證明了自身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它的優(yōu)質內核正是在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中牢牢記住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這一核心要義?!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盵3]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充分做到理論創(chuàng)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指導人民實踐的方法論原則。一言以蔽之,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堅持人民至上的方法論指導理論創(chuàng)新活動和社會改革實踐,就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行穩(wěn)致遠?!皥猿秩嗣裰辽辖?jīng)驗是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要求,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4]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行在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地管理國家事務;必須堅持為了人民的共同利益進行社會改革。
參考文獻:
[1]成龍,程丙.人民主體的價值向度:《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在場邏輯釋義[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20,(05):1-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4]萬光俠.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中堅持人民至上經(jīng)驗的生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08),42-49.
作者簡介:
宣巖龍,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