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
學期過半,這個時候,班主任又開始籌備家長會了。
每逢此時,教師總是補足“彈藥”,裝了一籮筐的話,理成一長篇發(fā)言稿,讓家長會滿滿當當。
實際效果呢?家長有反饋嗎?學生有進步嗎?
想讓家長會有反饋,有效果,一直是一線教師的期待,如何讓期待兌現(xiàn),且看我的三次改變。
家長會成“媽媽會”,從一張簽到表改變
家長會歷來是媽媽參加多,爸爸參加少,有的家庭甚至全是媽媽參加。的確,在諸多家庭中,媽媽成了教育的主力軍、家校的溝通者。她們喜歡孤軍奮戰(zhàn)嗎?
不妨聽聽這些聲音:
“教育孩子不是媽媽的專屬工作,父母不可缺位?!?/p>
“阿爸們?nèi)蔽惶?,參與孩子的成長太少?!?/p>
“最好的教育應該是爸爸不缺位,媽媽不越位?!?/p>
這些聲音來自《中國教育報》,發(fā)聲者都是媽媽。媽媽渴望盟友加入,期待爸爸一起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
如何讓爸爸參與進來,開啟雙軌育兒模式呢?我靈光一現(xiàn),將學校發(fā)的簽到表做了修改,原本第一欄為孩子的姓名,第二欄為家長簽到?,F(xiàn)在,家長簽到從一欄變兩欄,爸爸簽到一欄,媽媽簽到一欄。
表格設計得清清楚楚,我將它貼在教室,發(fā)到家長群,提前預熱。
不一會兒就有媽媽發(fā)來私信:“馮老師,太好了,有了您的簽到表,我可以名正言順地鼓動爸爸參加家長會了?!?/p>
“馮老師,爸爸在幼兒園從沒參加過活動,這次孩子看到簽到表,一定讓爸爸參加!”
那次的家長會,爸爸來了22位,全家到場的有4個家庭。有的爸爸擔心教室的椅子不夠,便自帶板凳,坐得端端正正,聽得認認真真。
之后,越來越多爸爸投入到班級事務中,開學打掃,來了18位爸爸;校門指揮,來了26位爸爸;教育反饋,有28位爸爸參與。爸爸慢慢回歸到孩子的教育中。
家長會成“一言堂”,從一場討論破冰
家長會邀請函一出,家長有些許壓力與緊張,很多家長當場不敢言,背后易妄言。
究其原因,家長會雖面向家長,且家長是會議的主體,卻屢屢成了教師的絕對主場。這樣的局面,得破!
如何破?
將座位“乾坤大挪移”,變成6組,每組成員搭配也有講究,學生男女比例接近1∶1。每組學生有才藝突出的,有學習勁頭不足的,有習慣尚需加強的,有運動達人,也有害怕運動的,總之,錯落搭配,為后續(xù)家長會交流奠定基礎。
家長會時,將桌子圍成一圈,每組家長面對面而坐。每組安排一位善于掌控全局的家長和一位樂于分享的家長,為家長會的破冰提供了推力。
會上,我將家長會的討論主題交給家長,家長按照學生分組而坐,每組展開討論,聊一聊孩子的情況,提一提遇到的困難,先內(nèi)部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寫在討論紙上。
在樂于分享的家長帶動下,家長會產(chǎn)生了“鯰魚效應”,一個點帶出一串事,一串事引出共性問題,討論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我游走于各組之間,充分傾聽。家長的情緒高昂,一人接一人,一茬接一茬,有碰撞,有火花。
學習暫時領先的孩子家長現(xiàn)身說法,才藝突出的孩子家長分享考級要點,學習與習慣存在困擾的孩子家長在討論中尤為積極。大家聚焦具體的人,講述鮮活的事,鎖定關鍵問題。
我還將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整合梳理,讓有經(jīng)驗的家長當場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如,針對“孩子做作業(yè)拖拉”這個問題,家長分享了“番茄計時法”,讓孩子形成時間觀念,提高做作業(yè)的效率。
如,針對“孩子學習興趣弱”這個問題,家長分享了“目標意識”和“孩子最近發(fā)展區(qū)”概念,從理論到實踐都有指導。
如,針對“孩子的壞習慣很難改”這個問題,有家長提出開啟21天習慣養(yǎng)成計劃,落實到每天的學?;顒雍图彝セ顒又?,家校合力,助推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商討后提出的困難,件件有回應,條條有方法,這樣的家長會切實有效。
家長會成“曇花一現(xiàn)”,用一份評價貼延伸
開家長會時群情激昂,會議結(jié)束后又回歸如初,我們是不是常常陷入這樣的困惑?
若會前有準備,會中有互動,會后有反饋,層層深入,說不定能讓家長會的效果更持久。
于是,我精心準備了一項“爸爸媽媽,你了解我嗎”的活動。學生先進行自我評價,寫好后貼在自己的展示紙上。然后,全班隨機抽簽,每人抽3名同學,并給這3名同學分別寫一張評價貼。評價貼的內(nèi)容包含:該同學的優(yōu)點和對他(她)的建議,分點描述,舉例說明。
孩子們興致很高,奮筆疾書,寫完后簽字落款,最后,將寫好的評價貼貼到被評價學生的展示紙上。就這樣,一張紙匯聚了自評與他評,客觀、全面。
什么是家長最想聽到的?就是與自己孩子有關的信息。因與我有關,我才重視!評價貼正中家長下懷。會上,家長認真細致地看自己孩子的評價貼,把對孩子不了解或忽視的地方畫出來,并寫下對孩子的期待。一份評價貼,連接兩頭,讓家長找到今后教育的著力點。
第二天,孩子們等著、盼著,收到了更加豐富的評價貼。有溫情寄語,有方法指導,還有充滿智慧的題目。
一位父親在評價貼上留下了這樣一道題,讓孩子連線:
當孩子完成連線的那一刻,也明白了,“快樂”“自由”“健康”“全能”是父母對自己的期待,而抵達這些方式的關鍵正是連線的另一端。
針對評價貼上的建議、希冀,孩子們寫下了自己的做法。我把孩子們的反饋隱去姓名,上傳到班級群,家長們帶著期待找到了文字彼岸的那個小小人。
會后幾日,我收到家長的私信:“馮老師,我家孩子上課講話的毛病改了嗎?”
我一驚,想起今日這個孩子上課一句閑話都沒有講。
這是評價貼發(fā)揮了作用,讓家長看見,令孩子蛻變,生成良性互動,使家長會的余熱經(jīng)久不散。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鐘公廟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