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在礁石上、海龜身上、鯨身上、船體上,甚至是人類扔的固體垃圾上看到密密麻麻的附著物,無論是近看,還是遠看,都會讓人不寒而栗。沒錯,那些附著物就是藤壺。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藤壺的世界。注意,密集恐懼者慎入喲!
藤壺,俗稱“觸”“馬牙”,它們雖然外形看起來像貝殼,卻是一種有著石灰質(zhì)外殼的節(jié)肢動物,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是地地道道的甲殼類動物。藤壺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群居動物,它們成年后會附著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緊緊挨著,形成一大片密集的群落。它們主要分布在海洋的潮間帶至潮下帶淺水區(qū)。它們之所以能適應(yīng)潮間帶的生活,長時間可以不與水接觸,是因為它們外殼中間有一層蓋板,而這層蓋板可以防止體內(nèi)的水分流失。同學(xué)們?nèi)ズ_呁嫠5臅r候,會在巖石上看到密密麻麻的生物,沒錯,那就是藤壺。
鵝頸藤壺
有人把藤壺和鵝頸藤壺混為一談,認為這兩者都是藤壺。 其實不然! 藤壺屬于無柄目藤壺科;鵝頸藤壺屬于圍胸目茗荷科,俗稱“海雞腳”“狗爪螺” 。嚴格說來,鵝頸藤壺并不是真正的藤壺。
區(qū)分藤壺和鵝頸藤壺只要看外表就行了。
●藤壺沒有柄,圓錐一樣的身體就像一座迷你“火山”。
●鵝頸藤壺由柔軟的圓柱形柄部和十幾片殼板包裹的花序狀頭部組成,外形酷似鵝的脖頸兒,鵝頸藤壺其名也由此而來。
陽光穿過海水,照耀在幾只形似外星人的微小生物上——它們揮動著長須觸手,在“隨波逐流”的生活中吸收著海洋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便是藤壺的無節(jié)幼體階段。就這樣漂浮了兩三周,無節(jié)幼體就發(fā)育成了腺介幼體。此時的腺介幼體外形就像一只小昆蟲,它們不再隨波逐流,而是有目的地去尋找“住”的地方,但由于移動速度有限,它們只能尋找一些移動速度慢的物體和生物,或者是“躺”在海邊一動不動的礁石上。因為“住”的地方很重要,為此它們可以一直不進食,僅靠體內(nèi)形似小飯團的油脂顆粒來獲取能量。
藤壺尤其喜歡粗糙不平的凹陷之處。在它們的不懈努力下,找到鯨、礁石、船底、磨損的漂浮物等宿主。然后,它們會伸出自己的吸盤,分泌出比502 膠水黏性還要強的藤壺膠,這樣便可以牢牢地寄生在心儀的“居住地”。在這個居住地上,腺介幼體會變態(tài)生長為藤壺成蟲,并生活一輩子。
已經(jīng)找到適宜“居住地”的成年藤壺會在大海中散播一些化學(xué)成分,這種化學(xué)成分會向正在尋找“居住地”的腺介幼體傳遞“此處可以安家”的信息。如果腺介幼體對面前的地方不滿意,便會放棄在此處安家,繼續(xù)尋找讓自己滿意的“居住地”。
藤壺發(fā)育過程示意圖
那么,藤壺是怎樣繁殖的呢?藤壺是雌雄同體的生物,但很少進行自體受精,大多是進行異體受精。當(dāng)要繁殖時,藤壺會充當(dāng)雄性,和周圍的雌性交配,同時也會充當(dāng)雌性,接受周圍雄性的繁殖要求。藤壺全年可以進行繁殖,每次繁殖可以釋放出數(shù)萬個無節(jié)幼體。
成年后的藤壺喜歡附著在船體上,但對于船員來說,這些不請自來的“乘客”非常討厭。因為大量藤壺附著在船體上,會增加船體重量,并增大船航行的阻力。為了正常行駛,船不得不增強馬力,這就導(dǎo)致燃料的消耗量增多。除此之外,藤壺還給船員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因為藤壺新陳代謝的產(chǎn)物會腐蝕船體,所以船員必須定期清理附著在船體上的藤壺。而由于藤壺有極強的黏附力,可以說清理藤壺是一件讓人勞神費力的苦差事。
除了人工清理,為了防止藤壺的附著,船員一般會在船殼上涂抹一層防藤壺附著的環(huán)保涂料,但由于船要下海工作,這些涂料很快又會被海水沖掉,船體就會再次被藤壺寄生。就這樣,反反復(fù)復(fù),每年全球都要耗費龐大的人力和財力清除藤壺。
藤壺的生命力極強,生活在鯨身上的藤壺,會慢慢往鯨的皮膚里面生長。所以鯨想要清除身上的藤壺,便會通過躍出海面、剮蹭輪船或石頭等方式進行,但這些方式效果不好,即使弄掉一些,馬上又會有新的藤壺附著上來。
藤壺也會附著在海龜身上,甚至可能導(dǎo)致海龜死亡。因為藤壺有極強的繁殖能力,數(shù)量會越來越多,時間一長,海龜負擔(dān)過重,無法出水換氣,無法正常進食。而且藤壺的黏液和新陳代謝的產(chǎn)物會腐蝕龜殼,使龜殼軟化,保護作用降低,導(dǎo)致海龜死亡。
那么藤壺是不是只有危害呢?對于人類而言,藤壺還是具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作為食材,味道鮮美,深受“吃貨”的喜愛,但只有部分藤壺可食用,市場價格也較高。藤壺產(chǎn)生的藤壺膠還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可以應(yīng)用在工業(yè)、醫(yī)療等多個領(lǐng)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