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生
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穿起來的一條主線,它使分散的材料組合成一篇嚴密的文章。下面,一起賞讀鐵凝的《套袖》,了解作家從小小的套袖中獲得的體悟;閱讀習(xí)作《油菜花田》,和小作者一起追憶美好童年。
【佳篇賞讀】
套袖
鐵 凝
插隊時,鄰家姑娘總幫我們做針線。她話不多,手巧,全村婦女繡枕頭、納襪底,幾乎都用她出的花樣。姑娘常年戴一副素凈的套袖,顯得勤快、干練。
不久,她也送給我一副花細布套袖,告訴我說,戴上它,省衣服。我沒有省衣服的概念,戴上后只覺得多了一層從姑娘身上感覺過的那種氣質(zhì)。另外,冬春兩季,冀中平原多風,有了套袖,狂風就灌不進袖筒了。
我戴著套袖趕集,買菜籽、堿面;戴著套袖去公社參加“三夏”動員會;戴著套袖起豬圈,推碾子,摘棉花,下山藥窖,燙四十個人吃的棒子面……
我回城了。要辦各種手續(xù),戴著那副套袖東奔西跑,在各種紙片上蓋過二十多枚公章。后來手續(xù)辦完了,我的花套袖就沒了。它丟得很自然,不知不覺。
以后,在熟悉或陌生的環(huán)境里,我又見過很多戴套袖的人:嚴謹?shù)你y行出納,結(jié)實的賣肉師傅,托兒所阿姨,傳達室老伯,印刷廠撿字工,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工作的需要啊,我想。我沒有想過我那副花套袖。
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韓映山同志囑我?guī)Х庑沤o孫犁老師。我臉上竟顯出了難色,我怕見大作家,盡管他的優(yōu)美篇章有些我?guī)缀蹩梢员痴b。我還聽人說過,孫犁的房間高大幽暗,人也很嚴厲,少言寡語,連他養(yǎng)的鳥在籠子里叫得都不順暢。向我介紹孫犁的同志很注意細節(jié)的渲染,而細節(jié)是最能給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這點:連孫犁的鳥都怕孫犁。
韓映山同志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指著他家鏡框里孫犁的照片說:“孫犁同志……你見面就知道了。”
我?guī)Я诵?,由百花文藝出版社李克明同志陪同,終于走進了孫犁老師的“高墻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了規(guī)矩和章法的大院,孫犁老師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詳細描述過它的衰敗經(jīng)過。如今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著,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戶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
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會神地撿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側(cè)面,就猜出了那是誰。
看見李克明同志和我,他站起來,把手里的黃豆亮給我們,微笑著說:“別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溫厚,語調(diào)洪亮,夾雜著淡淡的鄉(xiāng)音。說話時目光很少朝你直視,你卻時時感覺到他的關(guān)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褲,當他騰出手來和我握手時,我發(fā)現(xiàn)他戴著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他引我們進屋,高聲詢問我寫作、工作情況。我很快就如釋重負。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會不茍言笑的。戴著套袖的作家給了我一種親近感。
再次見到孫犁老師,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還刮著風。他剛裁出一沓沓粉連紙,和保姆準備糊窗縫。見我進屋,孫犁老師迎過來說:“鐵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見老?我這兩年老得特別快。”
“您是見老?!蔽艺f。
也許是門外的風、房間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縫用的粉連紙加強了我這種印象。但我說完很后悔,我不該迎合老人去證實他的衰老感。接著我便發(fā)現(xiàn),孫犁老師兩只襖袖上,仍舊套著一副干凈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顏色是凝重的,但人卻洋溢著一種干練的活力,一種不愿停下手、時刻準備工作的情緒。受了這種情緒的感染,我更后悔剛才自己的失口。
我又見孫犁老師,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沒撿豆子,也沒糊窗縫,正坐在寫字臺前。桌面攤開著紙和筆,大約是在寫作??匆娢覀?,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還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見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興,隨便地和大家聊著天,卻并沒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這次我才意識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臨時“武裝”。我也才想起我有過的那副花細布套袖。在那些年里,一副花套袖也曾“武裝”過我的雙臂。我一時忘卻了客人們的談?wù)?,回想起冀中平原的一切?/p>
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聯(lián)系著什么,我說不清。聯(lián)系著質(zhì)樸、節(jié)儉?聯(lián)系著勤勞、創(chuàng)造和開拓?好像都不完全。
我沒問過孫犁老師為什么總戴著套袖。也許,他也會說是為了愛護衣服,就像村里那位鄰家姑娘告訴過我的那樣。但我深信,孫犁老師珍愛的不僅僅是衣服。不然,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藍衣褲,就能引他寫出《山地回憶》那樣的名篇?盡管《山地回憶》里的一切和套袖并無聯(lián)系,但它聯(lián)系著織布、買布。作家沒有忘記,戰(zhàn)爭年代山里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孩子為他縫過一雙結(jié)實的布襪子。而作家更珍愛的,是那女孩子為他縫制襪子所付出的勞動和在這勞動中傾注的難以估價的感情,是那女孩子身上展現(xiàn)的中華民族樂觀向上、堅忍不拔的天性。是這種感情和天性,滋養(yǎng)著作家的心靈。
正月已近?!罢吕飦硎切麓骸?,春天是開拓、創(chuàng)造的季節(jié)。夜深人靜時,我又想起孫犁老師的套袖。我仿佛看到他又坐在那張靠窗的舊桌前,雙臂戴著那整潔的青色套袖,開始伏案寫作,領(lǐng)略文學(xué)這平凡而又復(fù)雜的勞動中的喜怒哀樂。
春天永遠屬于勤勞、質(zhì)樸、潛心創(chuàng)造著的人。
春天離珍惜它的人最近。
【且讀且思】
1.文章圍繞“套袖”記述了“我”與孫犁先生的三次見面,請簡要概括。
2.文章多次描述孫犁先生戴著套袖的細節(jié),這樣寫有何作用?
3.品析文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4.文中作者提及孫犁《山地回憶》中寫到的“布襪子”有何用意?
【寫作借鑒】
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有兩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借鑒。
一、線索明晰,主題鮮明。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以“套袖”為敘事線索,敘述了自己人生中幾段關(guān)于套袖的記憶,并在一件件事中逐步加深了對“套袖”的認識——領(lǐng)悟到了中華民族樂觀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zhì)。
二、宕開一筆,深化主旨。文章最后,作者宕開一筆,抒發(fā)自己對春天的感受。為什么呢?因為春天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就像孫犁先生雖然見老但堅持寫作,暗喻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孫犁先生青春永駐。春天又是開拓、創(chuàng)造的季節(jié),作者在結(jié)尾贊頌春天,表明具有節(jié)儉、質(zhì)樸、勤勞傳統(tǒng)美德的中華民族同樣具有春天般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 深化主旨。
【小試身手】
油 菜 花 田
大連軟件園雙語學(xué)校 劉雨函
奶奶有一片油菜花田。
油菜花的花香帶著微苦與清甜,記憶中,奶奶的身上便是這種味道。
我上二、三年級時,是住在奶奶家的。春末時,田里的油菜花苞張開了嘴,一放學(xué),我便扯了風箏線往油菜花田里跑。奶奶在一旁的水塘邊用棒槌敲著衣服,又或提了水桶拿上鏟子來田里干活。我拽著風箏線奔跑,邊跑邊回頭看風箏在空中飛舞,奶奶也不時抬起頭,看我在田中玩鬧。
四月,大片的油菜花盛放,枝干能高過我的頭頂。我拉著奶奶捉迷藏,陽光斜斜打在我和奶奶身上,奶奶噙著笑的面孔與我不時從花梗間冒出的身影構(gòu)成了我記憶里最明亮的部分。
日子一天天過去,油菜花的味道也印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后來,我離開了奶奶家。那天,奶奶拖著清冷的身影站在田埂上,目送我乘車而去。車輪在泥路上翻滾,奶奶就站立在無邊的油菜花田里望著我漸漸遠去,直到車子消失在遠方……
歲月慢搖,那年我又回到了奶奶院前的油菜花田上。奶奶病了,油菜花不再茂盛,也無人打理了,就那么雜亂無章地伏地長著。
再后來,奶奶來了城市,卻一直想回去。
到了城市,奶奶還在掛念她的油菜花田,她總是嘀咕:“我的油菜花籽應(yīng)該打了,現(xiàn)在沒人收拾……”她身上依舊是油菜花的味道,我眼前又浮現(xiàn)出了春末夏初盛開的大片金黃的油菜花,以及兒時我在田中奔跑、奶奶忙碌的場景。此時我仍被那時的陽光溫暖著,一直暖入記憶深處——那片被油菜花填滿的地方。
本文以對油菜花田的美好回憶為敘事線索,寫了作者關(guān)于油菜花田溫馨而美好的記憶,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之情以及對奶奶深深的愛。整篇文章緊緊圍繞油菜花田展開,敘事脈絡(luò)清晰,主題突出。此外,文章中記憶與現(xiàn)實相互交織,形象地勾勒出了溫馨而美好的童年記憶。
(作者單位:大連軟件園雙語學(xué)校)
《套袖》參考答案:
1.第一次:孫犁先生戴著套袖在撿黃豆,見到來客,引“我們”進屋,詢問“我”寫作、工作情況。第二次:孫犁先生正準備糊窗縫,向“我”訴說自己的衰老。第三次:孫犁先生正在寫作,見到“我們”后立刻熱情招呼。
2.多次描述孫犁先生戴著套袖的細節(jié),反復(fù)強調(diào),突出了孫犁先生始終如一、勤儉樸素、崇尚勞動的性格特點。
3.“終于”表示經(jīng)過較長過程最后出現(xiàn)某種情況;文中指“我”對傳說中嚴厲的孫犁先生仰慕已久,終于來到了孫犁先生家中,表現(xiàn)了“我”既激動又忐忑的心情。
4.“布襪子”和“套袖”一脈相承,更好地說明了孫犁先生珍愛的是滋養(yǎng)著他的心靈的勞動人民的感情和中華民族樂觀向上、堅忍不拔的天性。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提升版202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