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再生稻栽培存在問題
1.1重視不足
現(xiàn)階段,大部分人對于水稻再生稻認知不足。水稻種植范圍不斷縮減,再生稻蓄留區(qū)越來越少。再加上農業(yè)組織機構不斷改革,導致再生稻栽培范圍進一步減小,此外,生產成本增加及機械作業(yè)收割技術的推廣,使得再生稻蓄留情況極為嚴重,不能進行相關管理工作。
1.2缺少健全的再生稻技術
現(xiàn)階段,水稻自身對營養(yǎng)的需求不斷上升,其次災害天氣頻發(fā),要深入研究科學的再生水稻栽培技術。如何有效搭配水稻品種,同時應用于大范圍栽培中,然后在示范區(qū)里推廣再生稻,是農業(yè)發(fā)展體系所面臨的難題。再生稻米有著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且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沒有施加化學藥劑,十分環(huán)保。但是國內還未建立起再生稻自主品牌,同樣沒有專門進行再生稻加工的相關公司,再生稻質量提升緩慢。
2水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
2.1選種
水稻再生力是促進再生稻高產的基礎。不同水稻品種其再生能力有差異,為達到高產栽培目的,要選擇再生能力強及頭季產量高的水稻品種。例如中國長江中下游區(qū)域最好選擇全生育期在132 d以內的品種,頭季在8月25日前收割,以保證再生季生長時間,增產增效。同時該品種還具有抗倒、耐高溫、分蘗力強、米質優(yōu)等特點,包括荃優(yōu)822、徽兩優(yōu)絲苗、豐兩優(yōu)香一號等。
2.2播種技術
選擇完合適的再生稻品種后就要進行播種,為保證安全齊穗,就要與早稻在同一時間進行播種,采取頭季稻早播技術。一般來說,在3月25日前播種頭季水稻,在4月22日左右進行拋秧或機插秧。同時早春還要通過一浸兩露方式浸種,其間使用強氯精對水稻種子浸泡8~12 h,以此幫助種子消毒,然后催芽。需要注意的是,種子實際浸泡時間不能過久,避免發(fā)芽率下降,通過清水淘洗之后實施保溫催芽方法。通常使用35℃溫水調和拌種劑均勻拌好芽谷,選擇冷尾暖頭播種,最后覆蓋地膜,防止爛秧。
2.3育秧和移栽
在秧苗培育過程中,要與移栽技術相結合,有效進行再生稻播種育苗作業(yè)。一般來說,再生稻最好不要直接播種,這是因為4月上旬常出現(xiàn)倒春寒天氣,導致出現(xiàn)爛秧等現(xiàn)象。每公頃稻田里,若采取手插秧苗措施,那么用種量為30~45 kg,若采取拋秧措施,那么要求每公頃土地使用1 050個、353孔塑料軟盤進行育秧,秧齡20~25 d,機插秧19~22 d,手插秧不能大于25~30 d。當秧苗生長至一心兩葉時,就要施加5~7.5 kg尿素,即斷奶肥。等移栽前3~5 d施加5 kg尿素,即送嫁肥。插秧前要做好帶藥下田,最大程度減少病蟲基數(shù)。移栽時就可實施栽培普通中稻技術方案,實際秧齡要小于25 d,秧苗4~5葉,在晴朗天氣移栽。每公頃稻田里,實際拋秧數(shù)量要大于30萬蔸,每蔸插谷30~45粒,手插秧17 cm×26 cm最佳,機插秧13 cm×30 cm最好。同時,為保證移栽成活率,種植人員一定要掌握移栽技術要求,按照移栽技術要求展開相關作業(yè),給再生稻高產帶來有利條件。
2.4肥水管理
完成水稻移栽后,要培養(yǎng)出健壯個體,在施肥過程中要秉承著“攻頭、控中、保尾”原則,尤其要施加足夠的基肥,做好早期的田間管理,追施分蘗肥及中耕除草,讓水稻快速生長,搭建起苗架,保證有效分蘗充足。同時,還可使用烤田措施來控制無效分蘗,避免養(yǎng)分浪費,推動根系良好生長發(fā)育。要根據(jù)土壤肥力來進行施肥,若土壤肥力好,那么每公頃土地就可施加135~150 kg純氮、60~75 kg五氧化二磷及75~150 kg氧化鉀,若土壤肥力較為合適,那么就要增強施肥水平,施加150~195 kg純氮、75~95 kg五氧化二磷及105~135 kg氧化鉀。除此之外,還要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及缺素狀態(tài)科學調節(jié)整體施肥量,當頭季水稻破口抽穗后就要追加氯化鉀,即穗粒肥,從而提高千粒重,增強結實率。其次就是擱田,在開始收割前20 d進行干濕交替,然后再排水烤田,讓莖稈變得更加健壯,同時在開始收割前10 d,每公頃土地施加112.5-150.0 kg尿素,推動再生稻腋芽整體萌發(fā)率,到收割后3 d內復跑馬水,加快浮根生長,增加根系體積,同時增加白根數(shù),強壯根系。尤其是在收割頭季稻過程中,溫度特別高,一定要確保田間濕潤。
水稻再生季需要保證根系發(fā)達且活力強盛,同時還要合理控制無效分蘗,適度曬田,搭配好濕潤灌溉,并且調節(jié)好田間水氣矛盾,比如通過壟畦栽培技術去除田間多余水分。應用高產栽培技術,提早再生季抽穗期,打造良好的氣溫條件,提高結實率及每穗結實粒數(shù)、千粒重,提高單產。除此之外,早播使再生芽萌發(fā)數(shù)上升,再生芽實際成活率增加,再生季每公頃土地在收割頭季稻7 d內就可以達到超過450萬的最高苗,成活率大于75%,有效穗高于345萬,每公頃產量可在3 000 kg以上。
2.5病蟲害防治
防治病蟲害時,每公頃土地最好用2 700 g 60%烯啶蟲胺可濕性粉劑來防治稻飛虱、2 250 mL 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防治稻縱卷葉螟以及每公頃用75%拿敵穩(wěn)水粉散粒劑2 250~3 000 g兌水1 125~1 500 kg對水稻進行噴霧,以此有效防治二化螟,還可采取11 250 g 70%三環(huán)唑防治稻瘟病,并且對南方黑條矮縮病防治效果較優(yōu)。在稻子成熟階段,要特別重視防治稻飛虱,避免影響稻株擁有再生能力,在稻株發(fā)育后期階段要盡可能防治紋枯病。在日常種植栽培過程中要使用綠色防控手段,避免出現(xiàn)環(huán)境污染問題,例如在農藥里加入增效助劑有機硅,降低農藥用量,增強整體防治作用。防治草害時,由于機插秧有著非常長的緩苗期,同時田塊空間大,就要防止灌深水,容易生長出雜草,要根據(jù)雜草類型,科學使用除草劑。除此之外,在插秧后1 d左右,每公頃土地用10%芐嘧磺隆可濕性粉劑300~600 g,兌水450 kg進行噴霧。施藥過程中保持水層3~5 cm,持續(xù)3~4 d。
2.6再生季適時收割
由于再生季不同再生芽出現(xiàn)生長不一致的現(xiàn)象,從而影響抽穗成熟期。因此,當成穗達到90%時再開始收割,避免由于收割時間提早而降低再生稻實際產量。
綜上所述,通過水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不但能夠緩解耕地匱乏的問題,還能增加種植戶效益。在栽培再生稻時,要給予足夠重視,健全相關配套設施,從根本上增加再生稻整體產量及質量,推動農業(yè)種植業(yè)健康發(fā)展。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黃泥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葛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