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鋒戰(zhàn)友喬安山家的客廳里,擺放著一座雷鋒銅像。喬安山一家祖孫三代堅持學雷鋒,組成了家庭版的“雷鋒班”,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
1960 年1 月,雷鋒和喬安山正式入伍,兩人同住一間屋,同開一輛車,喬安山也見證了雷鋒精神孕育成形的點滴?!鞍嚅L心里想著老百姓,他告訴我,幫助別人得從小事開始,習慣了,才能看到更多事,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喬安山和雷鋒的最后一次出車,成了喬安山心中永遠的傷痛。1962 年雷鋒去世后,喬安山沉默了33 年。1995年,一位戰(zhàn)友請喬安山到部隊講雷鋒故事,喬安山本來準備講十來分鐘,但一上臺就說不下去了,后來還是戰(zhàn)友幫他打了圓場。
“學習雷鋒精神,傳播雷鋒事跡,作為他的戰(zhàn)友,有什么理由不站出來?”在大家的勸說下,喬安山終于決定直面?zhèn)?,敞開心扉。1996 年,一部以喬安山為原型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映,人們才知道,喬安山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延續(xù)著雷鋒精神。
自此,喬安山走上了公開傳播雷鋒精神的道路,足跡遍布全國。
喬安山幾十年如一日地學雷鋒,離不開老伴張淑芹的鼓勵支持。2009年3 月,喬安山在4 天內奔走5 個城市,因為勞累過度,在演講臺上暈了過去。送往醫(yī)院緊急救治后,喬安山被診斷為腦溢血。
消息傳來,急壞了張淑芹和孩子們。此后,喬安山再外出作報告,張淑芹就一路陪伴、照顧。不止如此,張淑芹還幫助他收信、整理資料等。有人邀請喬安山做商業(yè)代言,張淑芹一口回絕:“雷鋒精神不能用來做廣告!”
在喬安山的影響下,他的后輩也在堅定傳承著雷鋒精神。有一年冬天,喬安山的大兒子喬偉在街上看到一個貨車司機衣著單薄,凍得瑟瑟發(fā)抖,喬偉二話沒說就把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給了他。1997 年,喬偉下崗后,有人要為他安排工作,他說:“我不靠雷鋒沾光,要為雷鋒爭光?!?/p>
在喬安山的教育下,家庭成員間十分和睦,家里的日子雖不富裕,但過得和和美美。孫子孫女出生后,家里正好八口人,孫子、孫女從小聽著雷鋒的故事長大,孫子喬廷路成了廠里的“學雷鋒標兵”,孫女喬婷嬌也參軍入伍。喬安山經(jīng)常笑著說:“我們是家庭版的‘雷鋒班?!?/p>
“每逢過節(jié),家里要留一副碗筷給雷鋒;每年清明節(jié),我們一家都去祭掃雷鋒墓……”說起家里幾十年的傳統(tǒng),喬婷嬌感慨,“雷鋒一直活在我們家每個人的心里,雷鋒精神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
喬婷嬌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長大了要給更多人講雷鋒爺爺?shù)墓适隆?009年,正在大學讀書的喬婷嬌,看到鼓勵大學生入伍的宣傳海報后,毅然報名應征,光榮入伍。喬安山看著穿上軍裝的喬婷嬌,欣慰地說:“孫女可以給班長續(xù)寫日記了。”
入伍不久,喬婷嬌在原沈陽軍區(qū)雷鋒紀念館當上了一名講解員,在雷鋒塑像前,她暗下決心:“把講雷鋒、學雷鋒、做雷鋒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沿著雷鋒的足跡前行?!?/p>
2015 年底,喬婷嬌退伍后,到清華大學科研院從事行政工作,2016 年時她還組織清華學子重走雷鋒路。
撫順是雷鋒精神的發(fā)祥地。2019年,喬婷嬌回到撫順,在撫順雷鋒學院承擔對外聯(lián)絡工作,她說:“希望能更好地整合相關資源、平臺,為新時代學雷鋒出一份力,進一步把雷鋒精神弘揚好。”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