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軍, 黃 炎, 張 芊, 谷守國, 趙瑞玲, 周 禹2,
(1.唐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2.唐山市功能性農產品產業(yè)技術研究院, 河北 唐山 063000;3.唐山市食品藥品綜合檢驗檢測中心, 河北 唐山 063000)
水肥一體化是根據作物需求,對農田水分和養(yǎng)分進行綜合調控和一體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調水,實現(xiàn)水肥耦合,全面提升農田水肥利用效率的一項新興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1]。該技術可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水肥利用效率[2],杜社妮等[3]的研究中黃瓜水肥一體化較常規(guī)灌溉施肥節(jié)水31.4%,節(jié)肥58%。劉建英等[4]的研究中黃瓜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別提高了32.95%和64.84%;杜文波等[5]研究指出,番茄水肥一體化較常規(guī)漫灌增產11.83%~14.41%。
生姜作為我國重要的調味蔬菜和中藥方劑組成,其投入高,產值大,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種植規(guī)模逐年擴大,已成為很多地區(qū)的支柱產業(yè),但是生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投入巨大,肥量投入占比達30%以上,姜農為了追求高產,不斷提高施肥上限,極大地推高了種植成本,然而產值沒有相應的提升,如何科學施肥,用最低的肥料施用量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成為當下重要研究課題,本研究以微噴灌肥水一體化為切入點,研究它與常規(guī)灌溉施肥對土壤養(yǎng)分、水分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生姜微噴灌肥水一體化技術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9年4月9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土壤為砂壤土,pH值7.0,有機質含量1.28%,堿解氮含量 22.34 mg/kg,速效磷含量41.28 mg/kg,速效鉀含量127.63 mg/kg。供試品種為冀姜5號設置微噴灌和溝灌(ck)兩種處理,行距68 cm,株距20 cm,小區(qū)面積667 m2,3次重復,10月5日收獲。微噴灌澆水方案:每 2 行鋪設 1 條管帶,微噴頭(濟南市中霖節(jié)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G型)設置間距 1.5 m,其工作壓力為0.15 MPa,流量50 L/h ,噴灑直徑5 m,溝灌長度為20 m。
微噴灌:幼苗期20 m3/667 m2,發(fā)棵期24 m3/667 m2,根莖膨大期29 m3/667 m2;溝灌(ck)澆水方案參照農民常規(guī)灌溉,當土壤含水量低于60%時進行下一次灌溉。微噴灌和溝灌(ck)的基肥施用量一致,均為腐熟有機肥4 000 kg/667 m2(含N 2.05%,P2O51.64%,K2O 0.92%)。對照區(qū)采用農民常規(guī)水肥管理,全生育期總施肥量400 kg/667 m2。處理區(qū)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施肥320 kg/667 m2。
土壤水分測定從生姜出齊苗后開始,每天10:00時取樣,取樣深度25 cm,取樣位置為地塊前中后3個位置,測定方法采用NY/T52-1987;在苗期、發(fā)棵期、根莖膨大期測定土壤有機質、全鹽量、pH值、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有機質、全鹽量和pH值測定采用NY/T1121-2006標準;堿解氮測定采用DB51/T1975-2014標準;有效磷測定采用NY/T1121.7-2014標準;速效鉀測定采用NY/T889-2004標準。收獲按小區(qū)測產,將生姜種植區(qū)分為三個小區(qū),每小區(qū)隨機抽取3個點,每點取10株,獲得最終生姜產量,然后計算水分生產效率和肥料偏生產力:
水分生產效率/%=(生姜產量/水分供應總量)×100%;
肥料偏生產力(kg/kg)=生姜產量/肥料有效養(yǎng)分施用量。
從圖1可以看出,撤棚前,微噴灌在第6天、第12天、第18天含水量降到60%,溝灌(ck)第7天和第17天降到60%,即微噴灌澆水次數比溝灌多一次;撤棚后,微噴灌在第8天和第16天澆水,溝灌在第7天和第17天澆水,澆水次數一樣。整個生育期微噴灌灌溉總次數高于溝灌,但是水分總消耗量卻遠低于對照(見表1),微噴灌比ck節(jié)水15.94%,水分生產效率提高26.84%。微噴灌少量多次的灌水方式,使根際土壤保持較高的相對含水量,節(jié)水的同時促進生姜根系生長。
圖1 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相對含水量變化
由表2可知,水肥一體化處理土壤養(yǎng)分含量均高于對照。苗期水肥一體化技術處理土壤中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的含量分別比對照高2.61%,15.45%,16.33%,2.70%,其中有效磷差異顯著,其余指標差異不顯著。發(fā)棵期2個處理土壤中只有堿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差異顯著,其他養(yǎng)分含量差異不明顯。根莖膨大期2個處理土壤中的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差異顯著,水肥一體化處理分別比對照提高20.49%,21.06%,9.33%。對照中土壤中的全鹽含量在發(fā)棵期和根莖膨大期均明顯高于水肥一體化技術處理,分別比水肥一體化處理高23.96%,32.69%。2個處理不同時期的土壤pH值變化不大,無顯著差異。
表2 水肥一體化技術對生姜土壤養(yǎng)分和pH值的影響
如表3、表4所示,使用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平均產量5 778.59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0.07%,增產效果顯著。生姜全生育期內,利用生姜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較對照節(jié)水15.94%,節(jié)肥20%,肥料偏生產力提高24.01%。
表3 不同施肥灌溉處理對生姜產量的影響
表4 不同施肥灌溉處理肥料偏生產力比較
水分在多數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水分達不到平衡狀態(tài),作物的生長都會受到一定影響[6],本試驗中生姜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較對照節(jié)水15.94%,水分生產效率提高26.84%。相比較溝灌,微噴灌能精準控制土壤含水量,使土壤長時間保持較高的濕度,減少因漫灌造成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過澇現(xiàn)象,提高灌水均勻度以及縮短田間持水率的變化范圍[7],有利于緩解生姜對水分需求,達到節(jié)水效果,提高了水分生產效率,間接促進了根部對其他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
本試驗中,堿解氮、有效磷在發(fā)棵期和根莖膨大期均顯著高于對照,速效鉀只在根莖膨大期高于對照。水肥一體化處理的土壤養(yǎng)分含量均高于對照,一方面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了養(yǎng)分利用率,間接減少對土壤養(yǎng)分的吸收;另一方面,大水漫灌可能也會導致土壤中養(yǎng)分流失。整個生長周期土壤全鹽含量對照均顯著高于水肥一體化技術處理,土壤pH值無明顯差異。這與曹壯壯和繆旻珉[8]的水肥一體化處理降低了土壤的EC值結論是一致,但與土壤pH值升高的結果不同。推測pH值不一致是因為大田和大棚種植環(huán)境的不同造成的差異。這表明水肥一體化技術能夠維持較高土壤養(yǎng)分水平,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降低土壤鹽漬化。
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可以節(jié)水,節(jié)約肥料,還能提高產量。本試驗結果顯示,生姜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平均產量5 778.59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0.07%,節(jié)水15.94%,節(jié)肥20%,肥料偏生產力提高24.01%,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許恩軍等[9]研究認為,滴灌施肥較溝灌施肥的大棚蔬菜增產率達19.5%~36.0%。劉虎成等[10]試驗結果表明,滴灌施肥較常規(guī)溝灌施肥生姜根莖經濟產量提高17.94%。生姜對養(yǎng)分需求量大[11-12],其產量與肥料利用率密切相關,然而生姜根系卻極不發(fā)達[13],容易受傷,過澇和干旱都會阻礙根的分蘗生長,大水漫灌易造成生姜地上部的徒長,同時稀釋或帶走部分生姜根部周圍的養(yǎng)分,而微噴灌水肥一體化,能夠維持較高的土壤養(yǎng)分濃度,減少生姜植株地上莖葉徒長,增加分枝數,有利于植株各器官的平衡生長[14],最終提升生姜產量?;实臏p量使用,會導致蛋白質和硝酸鹽含量的降低[15-16]。生姜根莖膨大期對 N 和 K 的需求量較大,化肥用量的減少降低了N、P供給,影響了蛋白質的合成,也降低了硝酸鹽合成,而硝酸鹽含量是無公害蔬菜品質監(jiān)測的重要指標[17],硝酸鹽含量的降低,有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微噴灌水肥一體化較常規(guī)溝灌施肥節(jié)水15.94%,水分生產效率提高26.84%,土壤養(yǎng)分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顯著高于常規(guī)灌溉施肥措施,pH值保持不變,生姜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平均產量5 778.59 kg/667 m2,較對照增產17.63%,節(jié)肥19.36%,肥料偏生產力提高24.01%。微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能夠實現(xiàn)生姜的高效栽培,幫助農民節(jié)本增效,同時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