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心力衰竭和腫瘤的發(fā)病率均明顯升高,二者合并患者的數(shù)量也大幅度增加[1],治療難度大,病死率高。臨床上一般均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為進一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同時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2-3]。責任制護理模式是目前臨床護理工作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注重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護理質量。基于此,本研究以5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責任制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58例心力衰竭合并腫瘤患者,納入期限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根據(jù)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分為兩組,例數(shù)均為29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21~70歲,平均(56.32±8.34)歲;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齡23~75歲,平均(56.11±8.3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通過臨床綜合診斷,所有患者均診斷為原發(fā)性心臟腫瘤[4],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患者資料齊全,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有直系親屬陪同,可以完成研究。排除標準:繼發(fā)性心臟腫瘤患者;預計生存期不足3個月的患者;具有嚴重精神、意識障礙,無法有效溝通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將常規(guī)護理干預應用于對照組,主要內容為生命體征監(jiān)測,常規(guī)健康教育、環(huán)境干預及用藥指導等基礎護理干預措施。在上述基礎上將責任制護理模式應用于觀察組,主要內容包括:①建立專門的護理小組。護士長作為組長,小組成員主要包括科室專業(yè)能力較強、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工作人員,執(zhí)行責任包干制度,明確責任護理隊伍的具體職責,同時也需要明確每一位護理人員的具體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從而促使護理人員在工作當中認真負責,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為了保證分組的合理有效,在分組時需要對護理人員性格特點、工作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另外需要建立專門的培訓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能力。②小組的具體工作安排。成立責任小組之后,組長需要對小組成員的工作進行詳細的分配,同時對相關信息進行詳細記錄,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處理,以便對護理工作流程進行優(yōu)化,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在護理中,對于高風險的護理操作,安排給經(jīng)驗更豐富的護士,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同時結合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制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保證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另外,合理排班,保證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使其以飽滿的態(tài)度投入到工作當中。③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之后第1天就開始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趯颊卟v資料的了解,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同時對相關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實施科學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自己疾病的認知水平,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④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多向患者傳達正能量,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減輕患者不必要的擔心,疏導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面對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度。⑤結合患者情況為其制訂科學合理的運動干預方案,如慢跑、打太極拳等,通過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力。
1.3 觀察項目和評價標準 ①將兩組護理質量相關評分進行對比。通過本院自制調查量表對護理質量進行評估,主要包括4項內容,滿分均為100分,分數(shù)與護理質量呈正相關[5]。②將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進行對比。③將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選擇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對其進行評估,分數(shù)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關系[6]。④將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問卷總分10分。評分>9分為滿意,8~9分為基本滿意,<8分為不滿意[7]。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版本軟件進行此研究,采用方差同質性檢驗方法,變量資料以t計算用()表示。定性數(shù)據(jù)用χ2核實以率(%)表達。各組數(shù)據(jù)服從方差相同的正態(tài)分布,P<0.05提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顯著性。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對照組29例患者,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護理以及消毒護理評分分別為(80.50±2.10)分、(81.30±2.10)分、(81.30±2.60)分和(81.70±2.80)分;觀察組29例患者,基礎護理、安全護理、病房護理以及消毒護理評分分別為(94.10±3.40)分、(96.40±3.20)分、(95.70±3.50)分和(97.30±2.30)分。通過上述結果可知,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t=8.213、8.632、8.644、8.234,P<0.05)。
2.2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護理后,兩組心功能相關指標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觀察組各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護理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b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總體生活質量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護理后相比a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bP<0.05。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分別為11例、10例和8例,滿意度為72.41%(21/29),觀察組中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分別為20例、8例和1例,滿意度為96.55%(28/29),由此可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χ2=7.954,P<0.05)。
有研究顯示,對心力衰竭合并腫瘤患者來說,多數(shù)患者腫瘤為良性,疾病高發(fā)區(qū)域為左心房卵圓窩區(qū),其主要生長方式為息肉狀突入心腔內生長[8-9]。對于心臟腫瘤患者,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由于該疾病患者耐受力比較差,受到手術創(chuàng)傷的影響會出現(xiàn)比較強烈的應激反應,需要在手術中做好護理干預工作[10]。另外,伴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對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明顯提高,常規(guī)護理干預無法滿足患者需求,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護理干預模式成為醫(yī)院的必然選擇[11-12]。責任制護理模式目前在臨床應用廣泛,效果確切,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采用該護理模式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充分體現(xiàn)護理的針對性[13]。護理工作涵蓋內容較多,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使用該模式展開護理工作,可以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深化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保證分工的合理性,責任落實到個人,有利于促使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負責、態(tài)度認真,嚴格執(zhí)行相關規(guī)章制度,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服務具有重要意義,進而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4]。本研究中對觀察組實施責任制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本次研究顯示,通過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兩組護理質量相關評分差異顯著,患者的心功能指標獲得更加明顯的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大幅度提高,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本文的研究結果與許爽與趙振娟[15]在相關課題當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對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模式效果理想,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將其作為優(yōu)選臨床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責任制護理模式在心力衰竭合并腫瘤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于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提高其滿意度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