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建民
林俊德是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駐疆某部原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幾乎參與了我國所有的核試驗,一輩子隱姓埋名,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十年前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后,身上插滿管子,繼續(xù)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林老的事跡令人淚目,也深為老人家的精神所震撼。
蠟燭精神?!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绷掷仙嵘頌閲八劳鲋!绷_布泊52年,參加了我國45次核試驗,帶領科研人員突破多項核心技術(shù),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30余項,成為我國“兩彈一星”的重要開拓者、全軍掛像英模和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感人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3天里,還表示“哪怕是只有幾個小時,我也要把最后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先后整理科研資料1.5G,就在去世前時而昏迷時而清醒的5個小時,仍反復囑咐身邊的學生,辦公室還有什么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么打開,要注意保密等,為國防科技事業(yè)奮斗到生命最后一息,一位為黨為國的崇高形象油然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說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歷為我黨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傳統(tǒng),那些革命戰(zhàn)爭年代英勇就義、血灑疆場如陳延年、瞿秋白、彭湃、毛澤覃、陳樹湘、董存瑞等無數(shù)革命先烈做到了,那些為新中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舍生忘死如焦裕祿、王進喜、雷鋒、向秀麗等感動中國人物做到了,那些像林老一樣獻身國防、殫精竭慮的老科學家們做到了,還有那些為了修建青藏鐵路、成昆鐵路等而“甘當鋪路石”的犧牲戰(zhàn)士們也做到了……燭照當今,這些英烈高標不僅使我們一想起來就心里難過,而且也理應成為我輩永遠效行的榜樣。
拼搏精神。“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963年,我國首次核試驗準備工作展開后,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shù)封鎖,林老和他的同事們駐守在戈壁灘的帳篷里,喝著難以下咽的鹽堿水,吃著粗糙的雜糧,從零開始,開展了艱苦的技術(shù)攻關(guān),一遍遍測量,一次次演算,攻克一個個技術(shù)難關(guān),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準確測量到核爆炸沖擊波的參數(shù)。之后,從原子彈到氫彈,從大氣層到地下,他帶領團隊研制出系列測量系統(tǒng),在我國歷次核試驗中得以成功運用。他說:“成功,一個靠機遇,一個是發(fā)狂。機遇是搞核試驗,剛好把你放在一個很關(guān)鍵的崗位上;發(fā)狂就是一旦抓住機遇你就要發(fā)狂地工作,搞科學實驗就要有一股子拼勁兒”。他一年365天只在春節(jié)給自己放3天假,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癌癥晚期仍表示“我不怕死,我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我要工作,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來了”,踐行了忠誠如一的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如若有誰還不理解什么是奮斗拼搏,林老的言行舉止就是最形象的詮釋,也對那些得過且過、貪圖享受的精致利己主義者或來不來就躺平者或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無聲告誡。
無私精神?!拔覍o我,不負人民。”林老一生淡泊名利,生活勤儉,常拎的公文包用了20年,戴的手表還是1997年參加母校校慶時的紀念品。他堅持不要秘書、免費講學,不屬于自己研究領域的社會活動一律不參加,多次謝絕個人獎項推薦、客座教授聘請。他低調(diào)內(nèi)斂,很少接受采訪,社會上對林俊德也感到陌生。他還十分注重對年輕同志的培養(yǎng),既帶方法、帶技術(shù),更帶思想、帶作風,傾力匡助他們成長成才。去世前還強忍病痛為一名博士生的畢業(yè)論文寫下300余字的評語和6條建議。水有源、樹有根,這些源于他始終保持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我能有今天,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赤誠報國!”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為人若不做出一些報國為民的事業(yè),豈非與草木共腐?正是林老這位無愧的“國之脊梁”昭示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確應把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和國家的宏偉目標結(jié)合起來,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去奮斗拼搏,實現(xiàn)無愧于天地、無愧于家國的人生價值。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林老隱姓埋名為潛心鑄造大國重器奉獻畢生,既如豐碑矗立在我們心中,也像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