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行之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回顧岳飛的那首《滿江紅》。這倒是讓我想起岳飛寫的另外一首詞《小重山》。
《滿江紅》寫的是那種“大我”的情感,那種很大的、很沉痛的家國情仇。而《小重山》寫的是那種“小我”的情感,像是一個人在午夜夢回時的喃喃自語?!缎≈厣健防镂矣∠笞钌畹氖撬淖詈笠痪洌骸坝麑⑿氖赂冬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p>
我想把心事都付在琴聲里,可我一個人彈琴,弦都彈斷了,有誰聽呢?
最初,我覺得岳飛講的就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孤獨(dú),這份孤獨(dú)來自這世上很少有人能夠懂他、能夠理解他。
所謂弦斷有誰聽,沒人聽的原因很簡單嘛,別人聽不懂,曲高和寡。
可后來想想,在這世上不管你是哪類人,你畢竟不是一個外星人。你生活在地球這個環(huán)境里,怎么可能獨(dú)特到誰都理解不了你的地步呢?
過去的“高山流水會知音”的故事,俞伯牙是一個士大夫,鐘子期是一個樵夫。俞伯牙彈琴,鐘子期聽懂了,俞伯牙很高興,覺得終于碰到了知音。
按常理說,俞伯牙彈的琴,在士大夫的圈子里就真的沒人聽得懂嗎?真的只有打柴的鐘子期能聽懂嗎?也未必,只不過是有能力聽得懂琴的人,未必有誠心來聽而已。
人生的知音之所以少,不在于沒有多少人能夠懂你,而在于絕大多數(shù)人,根本不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和感情來懂你。即便有能力懂你,他也懶得來懂你。
因為交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是要把別人的心接住,也要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去做的。
所以“知音少,弦斷有誰聽”,這是大部分人都會有的悲愴和寂寞。
像岳飛這種名將,無論他的結(jié)局多么慘烈,但他生前所能達(dá)到的事業(yè)的高度,是遠(yuǎn)超絕大多數(shù)人的。像他這樣的英雄,在當(dāng)時也一定有很多的仰慕者和追隨者,可是,他依然在感慨:“弦斷有誰聽?”
是的,連他這樣的英雄,都很難找到一個知音。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在我們普通人磕磕碰碰、摔摔打打的人生里,能得一知音的概率,也就更低了。
這個社會很功利,人和人之間的交際,很多時候都是衡量價值的砝碼。很多時候別說交心,倘若你被認(rèn)為沒有社交價值,別人甚至覺得跟你多說一句話都是浪費(fèi)時間。
何況交心呢?
千古以來,人都在求一個知音。因為人只有在交心的那一刻,這個世界赤裸裸的功利性,才會像雨水被一把傘擋開一樣。至少在那一刻,至少面對那個人,人是脫離功利性的,而不像是一個工具和計算器。人是單純的,人是感性的,人是有高級情感的,人可以回歸本真的狀態(tài)。
然而茫茫人生,這樣的時刻能有多少呢?
多少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只能把心掏出來,自己縫縫補(bǔ)補(bǔ),然后睡一覺,醒來繼續(xù)過熱鬧又孤獨(dú)的生活。
我現(xiàn)在讀宋詞,就是三個字:意難平。
無論是“大我”的情感,還是“小我”的情感,總歸是意難平。
讀宋詞呢?宋詞就像是一串風(fēng)鈴掛在那里,你的心是一陣又一陣的風(fēng)。你的心動了,起風(fēng)了,那串風(fēng)鈴就響了,它就會回應(yīng)你。
選自《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