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娣純
(馬鞍山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安徽馬鞍山 243041)
《我的母親》創(chuàng)作于1943 年,是老舍先生為懷念已故母親而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飽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敘述了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的一生。 開卷品墨如沐春風般的溫馨,掩卷細思如臨大海般的沉靜。 樸實無華的語言隨情而發(fā),任意而為的結(jié)構(gòu)信手而來。 樹靜風不止,子孝親不在,感人至深的母愛,意悲而遠,深鐫于心。 此次授課對象為中職護理班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感恩教育課堂。 筆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堅持語文課程文道并重的原則,不弱化本課教學重點,更注重挖掘其思想內(nèi)涵,對學生的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感恩勵志教育進行滲透,實現(xiàn)思政建設和語文課程齊頭并進發(fā)展,達到鹽在于水,潤物無聲的效果。
老舍,人民藝術(shù)家,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語言大師,善用平實質(zhì)樸的語言是老舍文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方法。 全文雖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但其語言文字的魅力卻使得文章凡中見奇,愈往后人物形象愈加豐滿,感情愈覺濃烈,尤其是結(jié)尾“心痛”二字戛然而止,讓人頓足嘆息,心隨母行。 通過品讀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安排材料、運筆行文都非常用心,學生在理解母親性格特點的基礎之上,反復品味這樣的語言,更能與之共情,千絲相牽萬縷相引,被母愛深深震撼,從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如飲甘霖。 另外,品味語言時結(jié)合中職學生現(xiàn)狀,提出與思政元素相關(guān)的話題,調(diào)動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說出閱讀體驗,也是達到本次語文課文化素養(yǎng)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重要方法。
老舍年幼失怙,寡母獨撐門庭,母親只能替別人漿洗衣物養(yǎng)家。 “她的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薄敖K年”“鮮紅微腫”運用極簡的六字白描,表現(xiàn)了母親一年到頭勞累的程度。 “她做事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的雪白?!边@里運用巧妙的比喻和對比,通俗淺顯,明白如話,突顯了母親做事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特點。 “桌椅都是舊的……殘破的銅活發(fā)著光?!保?]這一細節(jié)描寫如神來之筆,愛清潔的母親形象躍然于紙上。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勤勞誠實、做事認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都給予了老舍最直接的影響。 (引導學生讀出文段)“因此,她們做事,我老在后面跟著,她們澆花,我也張羅著取水;她們掃地,我就撮土……從這里,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 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讀到此處,老師很自然地發(fā)問:同學們在家有跟著父母一起勞動過嗎? 你會做哪些家務活? 你覺得自己有哪些好習慣? 突如其來的話風讓學生略顯遲疑,從她們羞澀歉意的言語中得知,這批被寵被溺的“00”后在家里基本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偶爾做事也是煮飯不燒菜,吃飯不洗碗,很少為父母分擔家務,日常勞動技能遠遠不及手機操作能力。 交流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勞動素養(yǎng)對于中職學生的重要性順勢做引導: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幸福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的。 一個人只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一定的勞動技能將來才能立足于社會。 同學們在校住宿時要學會照顧自己,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周末回家放下手機,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熱愛勞動的表現(xiàn)。 老舍母親“做事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愛清潔講秩序、勤勞刻苦”的品質(zhì)都是從勞動中養(yǎng)成的,這些品質(zhì)也是同學們將來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必需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生活的苦難并沒有降低母親內(nèi)心的涵養(yǎng),家里來了客人,不管有多困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到如今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睙o需鋪陳,淡淡幾筆,熱情好客的母親便仿佛來到了讀者面前。 老舍的姑母脾氣極壞,經(jīng)常雞蛋里面挑骨頭為難母親,可是“我從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老舍說母親最會吃虧,給鄰居朋友們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應。 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必毟F家庭里的母親無力給鄉(xiāng)親鄰里金錢的資助,但她在時間和人力上盡可能地幫助需要能幫助的人。 平凡中蘊育偉大,母親一個是多么寬容善良、樂于助人的女人啊! 可是善良并不代表軟弱,聯(lián)軍入城,北平變亂,母親“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兒女,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不識字的母親講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母親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軟而硬的性格深深影響著老舍,她給孩子的教育是來自行動上的,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作出了榜樣,所以說“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基于前面文段學習的基礎,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很快就能夠結(jié)合文字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讀后體驗:與人相處要寬容善良,不怕吃虧,在不超越個人底線的前提下,對一切人與事,都持和平的態(tài)度。 十五六歲的中職學生正值逆反期,自我中心主義嚴重,為人處世觀念淡薄,此處要重點渲染一種和善的愛,旨在告訴學生:愛心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我們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要理解他人,寬以待人,和睦相處,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思想道德的種子,必須找到適合她的溫床,才能在學生心間扎根萌芽?!保?]語文課程先天具備課程思政的職能,教師要善于將健康的先進的思政觀念融合進課程教學中,運用有效手段對學習者施加影響,才能提高其道德涵養(yǎng)。
小學畢業(yè)的時候,親友們建議讓老舍去學手藝賺錢養(yǎng)家,老舍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辛勞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學……”漸漸成年的老舍非常體諒母親的艱辛,但更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于是瞞著母親偷偷地報考了師范學校,因為師范學校可以免除很多費用。 深明大義的母親知道這事后不但沒有責怪兒子,還想方設法籌齊了十元保證金支持兒子上學,并“含淚把我送出門去”。 這筆令母親“作了半個月難”才湊齊的巨款,豈止是母親全部的心血? 這是對兒子滿滿的愛,更是對兒子的全部希望??! 當“我”師范畢業(yè)后被派為小學校長,母子倆一夜都不曾合眼,“我”只說了一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親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毙羷谝惠呑拥哪赣H終于苦盡甘來,兒子學有所成,母親因此喜極而泣。和風無語,至愛寡言,母親對兒女們的厚愛如春風般吹起讀者心中層層漣漪。 三姐出嫁,母親“掙扎、咬、扶、看”,除夕夜母子分別,母親“笑、愣、嘆”,我們讀到了母親的隱忍、母親的喜悅和無奈,只言片語卻淋漓盡致,母親是個沉默寡言的人,老舍從母親細微的動作與神情中深深領(lǐng)略了這份真情。 “去吧,小子!”這是文中寫到母親僅有的一句話,短短四字,聽起來普通,細細品味,卻別有深情。
教師抓住契機,緊扣“找飯吃”和“十元保證金”對學生進行感恩勵志談話:父母辛苦勞動掙錢供同學們上學,國家也給予同學們免學費和助學金支持,就是希望大家能夠?qū)W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成就自己,服務他人。 那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 文中老舍說“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 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我的?!薄耙粋€不十分壞的人”這是作者自謙的說法,能成為“老舍”,與母親這位真正教師的教育感化密不可分,而成為“老舍”,又是對母親最大的感恩與回饋。 母愛如海,母親用血汗灌養(yǎng)老舍長大成人,為子女為家庭奉獻一生,天下所有的母親們又何其相似! 知恩、懂恩、感恩是做人的根本,同學們怎樣做才是對父母最大的感恩呢? 此處引導學生從責任擔當、自尊自強等方面談感想,但要注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讓學生在理解文意、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上,愿意接近話題,保持興趣,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達到感恩教育的效果。
中職語文課具有高度的人文性,蘊含思政元素。 《我的母親》一文主題是感恩母親,歌頌母愛,這其中也滲透著生活勞動教育,感恩勵志教育、家風家教等諸多思政元素。 中職學生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正確的三觀有待形成,教師在引導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熏陶的基礎上,還應琢磨如何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思想品德修養(yǎng),這對于他們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與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至關(guān)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3]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職責,也是其他各門課程教書育人的重要職責。 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語文課教學應該與時俱進,深挖教材蘊含的德育因素,從創(chuàng)新角度探索教學方法,授業(yè)解惑的同時不忘傳道,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價值塑造的有機融合,真正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協(xié)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