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科學的老顧
終于到周五了,上班好累;到家刷手機,越刷越蔫兒;坐下吃晚飯,吃到要睡著;睡懶覺被尿憋醒,連起來尿尿的力氣都沒有。明明沒有天天加班,為什么你會這么疲憊,難道是得了什么大?。?/p>
事實上,你可能啥病都沒有,精神障礙也沒有。這種怎么休息、怎么睡覺都消除不了的疲勞,叫作慢性疲勞——在更專業(yè)的領域,則被叫作“活力不足”。
如同咳嗽可能是感冒的癥狀一樣,活力不足也可能是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礙的癥狀。但還有很多時候,活力不足就是單純的活力不足,并不是疾病的表現(xiàn)。
車跑起來需要油,人做事兒需要能量。當人們一直在做事、大腦一直在消耗能量的時候,身體就會分泌大量的谷氨酸,尤其是在前額葉皮層這個控制自我抑制和計劃的區(qū)域。
但過多的谷氨酸會干擾大腦功能,導致神經(jīng)細胞過度興奮,因此大腦會自主調(diào)節(jié)谷氨酸水平,這個調(diào)節(jié)手段,就是降低大腦能耗,要求身體休息。
我們可以把大腦想象成一個容積1000毫升的瓶子,而里面裝的水,就是活力。
上班8小時,活力-600毫升;回家做飯做家務,活力-300毫升;吃完飯的你,只剩下100毫升的活力了,用來學習、運動都不太夠用,那就躺著玩玩手機休息一下好了。
可是,玩手機、吃零食,這些看似休閑的活動,并不會在“瓶子”里增加水,反而會消耗水——給我們帶來焦慮。
“快感”和“焦慮”是大腦天平的兩端。大腦總是試圖平衡兩邊的砝碼,不讓人過于快樂,也不讓人陷入嚴重的焦慮。
比如人們通過一些行為,獲得了快感,這種快感總會慢慢消退,讓天平漸漸回歸平衡。
人們在“大腦瓶子”里還有100毫升的水時,用50毫升刷了短視頻,又用50毫升打了一會兒游戲。
做這些事兒的時間都很短,于是大腦在短期內(nèi)獲得快感后,立馬開始制造焦慮了。
這么一來,你“大腦瓶子”里的水沒了,焦慮也雪上加霜地襲來。你的“大腦瓶子”不僅空了,還積灰了!
從理論上說,大腦只要得到充足的休息,就會自己回血、裝滿“瓶子”。這里的“充足”,一般指的是持續(xù)時間超過90分鐘的優(yōu)質(zhì)睡眠,短暫午休不包括在內(nèi)。
除了往“大腦瓶子”里加水,我們還可以給大腦換個“大瓶子”,里面能裝下更多的活力,一天下來總有結(jié)余。
大部分人“瓶子”小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活動量。注意,這里說的“活動”不僅是指需要專門抽時間做的“運動”,也包括在日常里少靜多動。只要不久臥久坐,任何“動起來”的事情比如買菜做飯整理房間,都算是“活動”。
不管是出門散步還是運動,增加活動量,是增大“瓶子容積”,也就是活力上限最為有效的方法。
不管怎么樣,希望大家都能身體活動開,保證充足睡眠,帶著活在當下的心觀察并擁抱生活,擁有足夠應對日常壓力的活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