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富饒美麗的黑龍江省,版圖如同一只展翅飛翔的天鵝,在天鵝的背部,鑲嵌著一顆瑰麗璀璨的明珠,就是嘉蔭縣。嘉蔭,得小興安嶺之蔭庇,承黑龍江之澤潤,山川靈秀、綠意盎然,詩情畫意、漁歌唱晚,文化積淀深厚,因出土了中國首具恐龍化石“神州第一龍”而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xiāng)”。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AAAA級景區(qū))
茅蘭溝是以印支期花崗巖構造峰林地貌和第四紀冰緣地貌、新構造崩塌地貌為代表的地質地貌綜合體。這里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千姿百態(tài),各具特色,突出表現(xiàn)在山奇、林茂、水秀、石怪、潭幽、瀑美等特點,是以河谷、山、水、石、林為依托的生態(tài)旅游地,是度假、科考探險的理想勝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痹谶b遠的黑龍江中俄邊境上就有著這樣一座以“龍”而聞名的山——龍骨山。這龍骨山,山體矮小,甚至有點丑陋,但這里,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地方,被譽為“恐龍的故鄉(xiāng)”。過去,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組裝的恐龍化石——“神州第一龍”。今天,這里已不再荒涼凄冷,成了一處旅游勝地——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以晚白堊世恐龍化石及其伴生的動植物化石為主要地質遺跡。在距今8800萬~65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地層中含有豐富的恐龍、魚、龜鱉類、腹足類、昆蟲及植物等化石,地層剖面完整,層序清楚,層位穩(wěn)定。龍骨山發(fā)現(xiàn)的平頭鴨嘴龍化石是在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的此類恐龍化石。此外,還發(fā)現(xiàn)了食肉類的霸王龍和被稱為嘉蔭被子植物群的植物化石,為晚白堊世古地理、古氣候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證。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有建筑面積4650平方米的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是一座集科普、娛樂、觀光、休閑于一體,將自然科學和人文景觀緊密結合的大型綜合博物館,是中國第五座恐龍博物館,也是唯一一座集保護區(qū)和展覽館于一身的園中館。
中俄界江游
中俄界江旅游區(qū)北依黑龍江,江段長13公里,這里土凈田潔,水體、空氣質量良好,是個天然大氧吧。轄區(qū)內自然風光醉心怡人,人文景觀賞心悅目,如詩如畫的界江綠島和煙波浩渺的黑龍江,共同構成一幅和諧愜意、美輪美奐的畫卷。
“記錄”恐龍的生存與滅絕
★1900年之前,在黑龍江邊有一座名叫魚亮子的小漁村,村莊附近的河岸因為長年遭到流水侵蝕,不斷有奇怪的“石頭”顯露出來。
★1902年,俄國軍官馬納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化石,他起初認為是猛犸象的化石。
★1924年,專家挖掘出的化石被組裝成一具高4.5米、長8米的完整恐龍化石骨架,并定名為“黑龍江滿洲龍”。
★1977年,黑龍江地質局區(qū)測一大隊在地質路線調查中,意外地在一座無名小山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化石,經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鑒定為鴨嘴龍亞科。
★1978年至1979年,黑龍江省博物館、黑龍江省地質局等部門在嘉蔭進行聯(lián)合挖掘,共獲得恐龍化石骨骼1432塊。自此,嘉蔭縣這座無名的小山被命名為“恐龍山”。
★1990年以來,黑龍江省先后組織了幾次較大規(guī)模的挖掘,曾發(fā)現(xiàn)完整的恐龍左后腿。到目前,嘉蔭出土的化石共裝成了10架恐龍。
“追尋”史前一億年的信息
恐龍山臨江而立,清晰地再現(xiàn)了恐龍死亡后掩埋的自然狀態(tài)。有“白堊紀公園”之稱的地質剖面,保存有豐富的晚白堊世生物群落。
那么,6500萬年前嘉蔭究竟是怎樣一幅原始風貌?
遠古的嘉蔭地區(qū)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水草茂盛,低緩的丘陵、平原間到處都是河流、湖泊和沼澤,這里的恐龍種類繁多,有滿洲龍、克伯龍、官帽龍、烏拉嘎龍、嘉蔭卡戎龍、阿穆爾龍、鄂倫春卡龍以及霸王龍等。植物群落則以銀杏類、松柏類、蕨類以及被子植物為主,如高大的銀杏樹、針杉、棗椰樹、蘇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