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銘慧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題記
遠處傳來悠揚的管樂聲,在我的心海里泛起朵朵美麗的音樂浪花,它不是簡單的宮商之調,角徵之音,而是用心傾訴出的真摯情感。
第一次看到葫蘆絲的時候,我便夢想著自己有一天手持葫蘆絲,嘴唇含著吹嘴,手指輕按,讓那干凈純粹之音裊裊而出。
可是,“就知道炫技,你的感情呢?”“你要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音樂老師的教誨聲、嘆息聲縈繞在我的耳際。晚間,細雨蒙蒙,天色昏暗。我學習葫蘆絲已三年有余,也曾苦學樂理,也曾苦練技巧,但到了我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不管如何苦練,都無法充分表達出老師口中所說的那種情感。為什么老師吹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曲調悠揚、旋律動聽,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蔽医辜倍帚皭?,自己的路又在何方?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腦海中猛然浮出這句話,古人學詩如此,那音樂呢?我暗自思忖:一味地練習似乎沒有太大作用,為何不從別的途徑來提高自己的領悟力呢?我再次翻開樂譜,一遍遍地咀嚼每個音符的起伏節(jié)奏。于是,接下來的日子,我在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中,細細品味游子的情懷;在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慢慢體會赤子的深情。當看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時,我不再匆匆掠過,而是試圖體會詩情畫意中青蓮居士對友人的不舍;當讀到“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時,我也不再有口無心,而是試圖感悟孟郊對母親的尊敬和對母愛的感恩。漸漸地,我明白了:原來每一首看似簡單的樂曲,都飽含著作者的深情。
當再次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我的腦海里不再是復雜的節(jié)奏,不再是高難的技巧,而是一幅幅流動的畫面:一片郁郁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族風格的樓閣散落在竹林間,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陣陣葫蘆絲的樂聲。
追憶曾經(jīng)的付出,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愛上葫蘆絲不是因為它的動聽,而是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我明白了:那些點點滴滴的付出,那些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追求,不但創(chuàng)造了音樂的美,更見證著我的堅持,見證著我的不懈,見證著我的成長。而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番美呢?
教師點評
選材巧妙,專業(yè)性強。作者精選練習葫蘆絲的片段加以描寫,寫出了練習過程的艱辛、自己的努力。
主旨突出,情感真摯。文章通過描寫自己刻苦練習葫蘆絲的經(jīng)歷,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只有付出,才會創(chuàng)造美,美就在自己執(zhí)著追求的細節(jié)中。
(指導教師:仲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