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謚號文節(jié),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jié),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郎。其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與蘇軾、米芾和蔡襄并稱為“宋四家”。
《松風(fēng)閣詩帖》為黃庭堅晚年作品,通篇風(fēng)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堪稱行書之精品。松風(fēng)閣在湖北鄂州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樊山,途經(jīng)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八娠L(fēng)閣詩”,歌詠當時所見之景物,并表達對師友的懷念。
釋文:
松風(fēng)閣。依山筑閣見平川,夜闌箕斗插屋椽。我來名之意適然。老松魁梧數(shù)百年,斧斤所赦今參天。風(fēng)鳴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須菩薩泉。嘉二三子甚好賢,力貧買酒醉此筵。夜雨鳴廊到曉懸,相看不歸臥僧氈。泉枯石燥復(fù)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旱饑不能?,曉見寒溪有炊煙。東坡道人已沈(沉)泉,張侯何時到眼前。釣臺驚濤可晝眠,怡亭看篆蛟龍纏。安得此身脫拘攣,舟載諸友長周旋。
《松風(fēng)閣詩帖》北宋·黃庭堅 墨跡紙本 219.2cm×32.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