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蘇東坡,翻閱了不少古籍文獻、筆記、野史、別集、方志和金石碑刻,獲得多首署名蘇東坡在黃州所作,但未被現(xiàn)今各書局、出版社編輯出版的種種“東坡集”所收錄。按東坡作品的景觀與形象、行實與時序、歷史與地理、人緣與交往、詩詞文會通,進行甄別、校勘、考辨,還其本貌,讓其在黃岡以東坡文化興市中發(fā)揮應(yīng)時作用。
一、戒殺詩二首
將人試比畜
每饌必烹鮮,未見長肌肉,
今朝血濺地,明日仍枵腹。
彼命縱微賤,痛苦不能哭,
殺我待如何,將人試比畜。
戒貪饕(《咬得菜根百事成》)
口腹貪饕豈有窮,咽喉一過總成空。
何如惜福留余地,養(yǎng)得清虛樂在中。
《將人試比畜》《戒貪饕》,是兩篇配畫詩作品,原載漫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豐子愷(1898—1975)主編《護生畫集》第三集,有實圖為證。
從詩的內(nèi)容及其選錄看,詩確實是蘇東坡所作,時在神宗元豐三年(1080)一月,黃州。
1927年,由弘一法師(李叔同)、豐子愷發(fā)起,豐子愷作畫、弘一法師書寫,葉恭綽、朱幼蘭、虞愚、廣洽法師、夏丏尊、李圓凈參與撰稿和書寫的六集文化精品《護生畫集》(龍門書局,2009)問世。在第三集中,選配了蘇東坡的上述兩首“戒殺詩”,分別以8號、62號為序作畫。還另選配了東坡的另一戒殺詩《魚》作畫,列為《護生畫集》第三集32號。《魚》,已載入《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卷三第136頁中。
規(guī)模宏大的《護生畫集》是佛教界、文藝界諸位先賢、大師合作的名作。相繼前后創(chuàng)作過程長達46年。在文藝界、佛教界和廣大讀者中普遍流傳,影響深遠。選定蘇東坡詩作配畫必定是嚴肅精準的。
“戒殺詩”二首,與《護生畫集》“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的護生旨意一脈相承、高度融和。還與東坡《歧亭》(五首之二)“我哀籃中蛤,閉口護殘汁。又哀網(wǎng)中魚,開口吐微濕。刳腸彼交病,過分我何得”的意境十分貼切,如出一爐。
二、懷望西山
雙峰何處白云悠,赤壁千年戰(zhàn)未休。
縱使長江澄碧玉,誰將梅子落黃州。
《懷望西山》,原載清代《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卷《黃州府部·藝文志三》。
據(jù)考,此詩,蘇東坡約作于神宗元豐三年(1081)四月,黃州。
元豐三年四月十三日,蘇東坡在黃州定惠院接待了第一個來看望他的友人杜道源。杜道源,名杜沂,宣州(今安徽宣城)通判杜君懿之子,四川人。兩人游黃州赤壁,遙望對岸武昌西山、雙峰(今屬湖北鄂州市),作《懷望西山》詩以抒懷。
武昌西山,蘇東坡情有獨鐘。他編管黃州后,游覽此地次數(shù)最多。西山是吳王兩次遷都、三次建城的西都武昌名山。長江散花灘傳說為三國赤壁之戰(zhàn)后吳王孫權(quán)犒軍地。有詩為證:“雙峰夾谷隱江邊,西山吳王御園連。翠竹蒼松云繞閣,奇山秀水鳥飛檐。步看卉色仁人遠,坐聽箏聲游子閑。畫廊俊美頻駐客,只緣形勝足留連?!保ㄝW名、一衣帶水之鄂州黃、百度,2018-05-16)
西山對岸便是黃州、赤壁、梅子城(邾城)?!翱v使長江澄碧玉”,“赤壁千年戰(zhàn)未休”。蘇東坡題為《懷望西山》,實寫玉帶長江、赤壁之戰(zhàn)、黃州史事。湖北總督官文曾贊嘆過:“昔日吳王避暑宮,三分割據(jù)各稱雄。黃岡對峙沉云黑,赤壁鏖兵兩岸紅。半嶺石巖曾試劍,中流砥柱有蟠龍。千年霸氣消磨盡,再看金湯奏凱功?!保╗清]官文.昔日吳王避暑宮.新華網(wǎng)客戶端,2020-7-17)“邾城山下梅花樹,臘月江風好在無?”(《憶黃州梅花五絕》)憶起“誰將梅子落黃州”史,實屬深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江水又東逕邾縣故城南。楚宣王滅邾,徙城于此(黃州)?!彼未乩韺W家樂史《太平寰宇記》載:“黃州東南一百三十里,臨江,與武昌相對,有古邾城?!睉淹麉峭跷魃?,長憶赤壁之戰(zhàn),驚嘆南下邾城。
“雙峰何處白云悠”“縱使長江澄碧玉”,在蘇東坡黃州許多詩文中能找到它的類似意境。如“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再如“寓居官亭,俯迫大江,幾席之下,云濤接天,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王慶源書》)。
三、燈花一首贈王十六
金粟釵頭次第多,起看缺月帶斜河。
懸知瑞草橋邊夜,笑指燈花說老坡。
《燈花一首贈王十六》,原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黃州府部》。
據(jù)查慎行《蘇詩補注》“瑞草橋,蜀人王慶源所居”,再考察王十六、王慶源、王元直、蘇東坡的行蹤,此詩應(yīng)為神宗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東坡作于黃州。
元豐年間,謫居武昌車湖(今湖北鄂州市燕磯鎮(zhèn)車湖村)的蘇東坡老鄉(xiāng)四川犍為人王齊愈,有一子王禹錫,乳名王十六,一直隨父在武昌生活,并蒙東坡詩、書指教,沒有客居他鄉(xiāng)一天。王禹錫向東坡乞求墨寶,以至兩三年間,獲得東坡書畫作品甚多。東坡《書贈王十六二首》(其一)對此事有生動的記載:“王十六秀才禹錫,好蓄余書,相從三年,得兩牛腰?!?/p>
詩,是蘇東坡回憶與結(jié)發(fā)妻子王弗初戀時的浪漫情。王弗系四川青神人。思蒙河從眉山流向青神劉家咀河灘上。在30米寬的河灘水面上,架有一座用樹條縫隙填滿稻草和泥沙的“草橋”。相傳,因瑞峰所轄中巖山上盛產(chǎn)瑞草(靈芝),又由于附近有瑞峰名鎮(zhèn),故將草橋取名“瑞草橋”。東坡年少時曾就讀于中巖書院。東坡外婆的家程家嘴,王弗的家都在瑞草橋附近。他們?nèi)ト鸱骞沛?zhèn),去中巖寺院,去水運碼頭,必經(jīng)瑞草橋。他們初戀時,常邁步瑞草橋,夜還河村。這不僅承載了東坡的成長時空,更記錄了蘇、王那段愛情的甜蜜歲月。
王慶源,字子眾,四川青神人。王元直的叔父,蘇東坡的叔丈人。王元直(箴)是東坡繼配王閏之的弟弟。東坡在黃州時,曾給小舅子王元直寫信,回憶故鄉(xiāng)瑞草橋之向往情:“但猶有少望,或圣恩許歸田里,得欸段一仆,與子眾丈、楊文宗之流,往來瑞草橋,夜還河村,與君對坐莊門,吃瓜子炒豆,不知當復有此日否?存道奄忽,使我至今酸辛,其家亦安在?”(蘇軾文集·卷五十三·尺牘)何日能恢復瑞草橋邊“吃瓜子炒豆”的童趣?何日能保存道義不致“奄忽”消亡?何日能改變謫居“酸辛”的現(xiàn)狀?信與詩所寫情景意境完全吻合。僅憑“懸知瑞草橋邊夜”一句,即可定《燈花一首贈王十六》為東坡黃州作。
夜燈說老坡,表明詩是回憶文字?!盁艋ā?,又稱“金粟”,燈芯燃燒時爆發(fā)出的火花,或余燼所結(jié)成的黃狀物,俗為愛情的象征,會帶給自己好運。值得珍重的:昔日在瑞草橋,是“金粟釵頭次第多”,多次的浪漫;而今在黃州,是“笑指燈花說老坡”,成美好的歲月記憶了。
四、水調(diào)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zhàn),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jié)就紫云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毫盞里,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水調(diào)歌頭》,原載于日本早稻田大學藏、清代李錫齡?!肚瀹愪洝??!肚瀹愪洝肥且槐居涊d綜合內(nèi)容的宋代筆記,作者為北宋學者陶榖(902—970)。
從詞的內(nèi)容及其所反映的作地看,《水調(diào)歌頭》無疑為蘇東坡在黃州時所作。
《水調(diào)歌頭》,追憶了建溪(福建省閩江的支流)采茶、制茶、點茶的生動情景及品茶、玩盞(相當于“茶碗”)、賞茶時的享受體悟。幾番春雨、幾陣春雷過后,建溪旗槍春茶爭先吐芽。采取如雀舌般的嫩尖,帶著露水和煙氣般揉制,緊壓成“紫云堆”的茶餅。再用“黃金碾”碾成粉碎,揚起綠塵埃茶末。老龍團茶和真鳳髓茶,給我泡上來。飲一口用“兔毫盞(茶盞名)”泡的茶湯,那美好滋味,立刻在舌尖上回蕩。一盞春茶,足以喚醒睡意,戰(zhàn)勝睡魔,得清涼,如入蓬萊仙境。
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東坡向大冶(湖北省黃石市轄縣級市)大茗山桃花寺長老求桃花茶種,種在東坡地上,并作《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詩。在作此詩的同時,不禁想起曾經(jīng)品嘗過的春茶佳品——“建溪茶”及其“兔毫盞”,又作《水調(diào)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詩詞會通,而且兩者意境極其相似。現(xiàn)附《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蘇軾詩集》卷二十一)詩于下:
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
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蓺。
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
庶將通有無,農(nóng)末不相戾。
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
牛羊煩訶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齒發(fā)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
五、寄崔閑
道合何妨過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與君一別無多日,夢到瑯然夜榻時。
《寄崔閑》,原載于《永樂大典》卷二七四一引《九江府志》。
孔凡禮先生《三蘇年譜》記敘崔閑來黃,閑善琴,為閑作《醉翁操·瑯然》時做了引述,且認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十二月。
元豐五年(1082)冬,廬山道士琴師崔閑,來黃州拜訪蘇東坡。相聚雪堂追懷先賢。崔閑不禁彈起《醉翁操》,東坡仿佛置身于滁州的瑯琊幽谷,聽到叮咚的山泉,遵照道友崔閑之囑,倚身填寫琴曲詞《醉翁操》。二人均滿意此事,相互賦詩。崔閑《閑居雪堂》詩曰:“每與東坡心印傳,雪堂終日悟瑯然。七弦高掛渾無用,明月當天一點圓。”東坡即贈《寄崔閑》詩,見文前釋文。
生活中不離琴曲詩詞娛樂。蘇東坡《與陳朝請書》說:“示諭學琴,足以自娛,私亦欲爾。但老懶不能復勞心爾。有廬山崔閑者,極能此,遠來見客,且留之,時令作一弄也?!薄耙慌保傅臉非婚牷蜓葑嘁槐?,如[醉翁操][雷氏琴][曉角]類。《題與崔誠老詩》說:“夜來一笑之歡,豈可多得。今日雪堂得無少寂寞耶?往安州玉泉一酌,果子少許,夜琴一弄,誰與者?莫是木上座否?小詩漫往?!庇质乔?,又是詩,度過美好一夜??芍獤|坡與崔閑刎頸之交,非同一般。
高山流水識知音。蘇東坡《醉翁操》的序言說:“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jié)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有其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辭]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歿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寄崔閑》又說:“道合何妨過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笨芍獤|坡與崔閑,如同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識知音。
條條大路通“瑯然”?!艾樔弧?,聲音清朗。蘇東坡《醉翁操》一開頭就說:“瑯然。清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薄都拇揲e》說:“與君一別無多日,夢到瑯然夜榻時?!贝揲e《閑居雪堂》說:“每與東坡心印傳,雪堂終日悟瑯然?!庇质乔偾ㄔ~),又是詩,享盡那“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的“瑯然”韻味和閑居情趣??芍都拇揲e》與《醉翁操》都作于雪堂。
(作者饒學剛,系黃岡師范學院編審。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湖北期刊學會理事。中國蘇軾研究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