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格 [南京財經(jīng)大學,南京 410000]
自2016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鮑勃·迪倫(Bob Dylan)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作為一個民謠歌手、詩人以及作家,他的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多種學科尤其是音樂與文學的跨界融合。而國內外對鮑勃·迪倫的研究多屬于“外部研究”,更多聚焦于鮑勃·迪倫詩歌的功能與影響,而不是其本身作為詩歌的成就。雖然鮑勃·迪倫在文學界頗有爭議,但在他的作品中無疑體現(xiàn)出音樂與文學的跨界融合,他用歌曲吟唱詩歌,又用詩歌豐富他的歌詞。在他的許多歌詞和文學作品中都出現(xiàn)過其他經(jīng)典文學的影子,他在自傳中曾寫道:“我讀得最多的是詩集,拜倫、雪萊、朗費羅和愛倫·坡。我背下了坡的詩歌《鐘》并在吉他上撥弄著給他配了曲?!标P于詩歌音樂性的討論有很多,詩與歌往往聯(lián)系緊密,《詩經(jīng)》與西方的吟游詩都很好地結合了詩歌與曲調。由此可知,鮑勃·迪倫的歌詞同樣也是音樂化的詩歌,他的歌詞創(chuàng)作中,一方面受到“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杰克·凱魯亞克的藝術風格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惠特曼、蘭波等作家的寫作風格影響。在他的歌詞中常會運用一些文學的意象或隱喻。
《前進吧,約翰》(Roll on John)是鮑勃·迪倫于2012 年出版的 《暴風雨》(Tempest)專輯中的最后一首歌曲?!侗╋L雨》是迪倫最后一張原創(chuàng)專輯,距他的處女專輯發(fā)表整整過去了半個世紀。七十一歲的鮑勃·迪倫用他愈發(fā)粗礪的嗓音唱著他拿手的長篇敘事詩。這張專輯中的故事大多與死亡相關,而結尾曲《前進吧,約翰》是迪倫獻給已故的搖滾巨人約翰·列儂的致敬曲,這首歌雖然與死亡有關,但又帶有奮進的情緒。迪倫在剛出道時曾翻唱過一首同名的傳統(tǒng)民謠,那時二十出頭的迪倫從傳統(tǒng)民謠歌曲中汲取了養(yǎng)分,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這首《前進吧,約翰》不僅致敬了約翰·列儂,同時也致敬了他曾經(jīng)學習模仿的傳統(tǒng)民謠歌手,以及一直不斷在前進的迪倫自己。
《前進吧,約翰》極具跨界融合的代表性,鮑勃·迪倫在歌詞中直接引用威廉·布萊克的詩歌《老虎》(The Tyger):
老虎,老虎,灼灼燃亮
求主守護我的靈魂
在黑夜的森林里
《老虎》一詩作于法國革命后英國國內動蕩不安的時期,布萊克在詩中塑造了一個具有鋼鐵身軀、勇猛無比、戰(zhàn)無不勝的老虎形象,而鮑勃·迪倫在歌詞中以布萊克詩歌中的“老虎”形象隱喻約翰·列儂生前不屈不撓的抗爭。但這首作品中更應讓我們關注的是歌詞對荷馬史詩《奧德賽》的改編與化用。在《奧德賽》中,奧德修斯歷經(jīng)千辛萬苦,與風浪妖魔搏斗的漫漫征途給予迪倫鼓舞,于是他寫下《前進吧,約翰》,追憶老友約翰·列儂一生的征程,在與《奧德賽》的應和中也表達了迪倫自己對于人生的思索。
《奧德賽》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攻破特洛伊城后開始了艱難又漫長的歸家征途。詩人采用倒敘的手法描述了奧德修斯長達十年的海上歷險。作為伊塔刻島的軍事首長,奧德修斯擁有莊園、領地、家奴和牲畜,十分富有,在他外出打仗的九年間,無數(shù)人覬覦著他的財產(chǎn),甚至向他的妻子求婚。在無數(shù)次與驚濤駭浪、妖魔鬼怪的搏斗中,奧德修斯巧用智謀,勇敢地戰(zhàn)勝了無數(shù)艱險,他面對困難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不斷鼓舞著各個世代的人們。
《前進吧,約翰》中的主人公約翰·列儂是一名搖滾音樂家、歌手、藝術家、和平主義者。他因創(chuàng)建了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而享譽世界,也因一些和平主義者的事跡而飽受爭議。在20 世紀60 年代,“愛與和平”是貫穿整個時代的主題,披頭士樂隊作為60 年代文化的代表以及風靡全球的搖滾偶像,雖然沒有直接介入政治,但約翰·列儂是當時保守體制中的危險顛覆者。在1966 年的記者會上,當被問到對越戰(zhàn)的態(tài)度時,列儂表示:“我們不喜歡戰(zhàn)爭,戰(zhàn)爭是錯誤的?!痹趦H有10%的民意反戰(zhàn)中,說出這句話需要極大的勇氣。那時的列儂開始思考戰(zhàn)爭為本國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與痛苦,于是他開始集會,舉辦反戰(zhàn)搖滾音樂會,他用自己的音樂作為斗爭的武器,帶領百萬反戰(zhàn)主義者高唱“Give Peace a Chance”,與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在蒙特利爾發(fā)起“床上和平行動”(Bed-In For Peace),用自己的行動號召人們反對戰(zhàn)爭,呼吁和平。
在鮑勃·迪倫的其他作品中也體現(xiàn)出迪倫自身的反戰(zhàn)精神。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答案在風中飄》(Blowin’ in the Wind)迎合了20 世紀60 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他在歌曲中提出了人民的訴求,提出反戰(zhàn)、嬉皮的主張,號召民眾在民權運動中站在歷史正確的道路上邁向前方,呼吁民眾選擇勇氣和作為,對戰(zhàn)爭提出批判、質問乃至討伐。這與約翰·列儂的立場不謀而合,也是那個時代人民共同的訴求。迪倫的歌曲中也不乏有關“死亡”的主題,他常承擔著為“死者代言”的角色,同時將自己的死亡看作一個能夠自由選擇的過程,而這個通向死亡的過程便是生命的過程,所以他才會寫下“你獨自一人/無所歸依/像一個無名氏/像一塊滾石”。人生對于迪倫是一趟“向死而生”的旅途,約翰·列儂的人生似乎已經(jīng)到達了終點,但迪倫仍舊寫下“前進吧,約翰”,實則隱喻著追求和平的腳步仍須前行,這其中不僅包括以列儂為代表的一群和平主義者,也包括不斷前進的迪倫自己。由此可知,奧德修斯、約翰·列儂以及鮑勃·迪倫的前進方向與目標雖不盡相同,但他們奮力抗爭和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
《奧德賽》中,詩人采用倒敘的敘述方式,一開篇便是雅典娜向宙斯匯報特洛伊之戰(zhàn)結束多年以后英雄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唯獨奧德修斯還被留在仙女島上不能回家。而在《前進吧,約翰》中迪倫也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在第一小節(jié)就寫道:“他轉過身,緩慢離去/他們從他背后開槍,他倒下”,接著再引出列儂號召世界和平所做的事跡:“從利物浦的碼頭到漢堡的紅燈區(qū)/到采石場和采石工在一起/為人山人海演,為便宜座位演”。迪倫還利用了《奧德賽》中的情節(jié)隱喻約翰·列儂的遭遇:“他們綁住你的手,封住你的嘴/沒法子走出這又深又暗的洞穴”“你被禁錮在這座島上太久太久”。類似的情節(jié)可以在《奧德賽》中追溯到源頭。奧德修斯的歸家途中,他與同伴們遭遇風暴,漂流到一個有著獨眼巨怪的海島上,怪獸將他們關在巖洞中,奧德修斯利用自己的智謀弄瞎了怪獸的眼睛,成功逃出巖洞。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期間三次差點被野人吞食,兩次被女神羈留,一度造訪冥府,經(jīng)歷了許多九死一生的冒險,終于成功奪回自己的家園。然而約翰·列儂并沒有像奧德修斯一樣抵達自己追尋的彼岸,迪倫寫道“他們把你的船拖到了岸邊”,喻指列儂追求和平的旅途戛然而止,但迪倫還是寫下“前進吧,約翰,迎著雨雪前進”,并在歌曲中重復了八遍這一中心段落:“閃耀你的光芒/繼續(xù)前進/你燃燒得如此絢爛/前進吧,約翰?!?/p>
《前進吧,約翰》雖包含了許多關于《奧德賽》的隱喻,并且都歌頌了主人公的英雄情懷,但二者對于人性的表現(xiàn)還是有所區(qū)別的。首先,人性表現(xiàn)的背景不同。在《奧德賽》的故事背景中,長達十年的特洛伊戰(zhàn)爭壓抑著奧德修斯的人性,然而在克服了艱難險阻后他的苦難仍在繼續(xù),求婚者糾纏他的妻子,試圖謀害他的兒子,覬覦他的權力和財富……特洛伊戰(zhàn)爭的結束對奧德修斯來說并不意味著和平的降臨,反而開啟了他與大海和與求婚者們的更多戰(zhàn)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奧德修斯被壓抑的人性得不到復蘇,反而繼續(xù)被壓抑。在《前進吧,約翰》中,約翰·列儂也處于同樣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頹靡社會環(huán)境中“垮掉的一代”年輕人追求自由、和平、解放,與約翰·列儂一樣的一批“嬉皮士”們希望遠離政治,逃避現(xiàn)實,同時追求友愛,關愛自然,踐行公社生活,嬉皮士運動本身就是“反正統(tǒng)運動”的主體,他們踐行人性的解放,倡導世界和平,他們是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反抗的一群人。與奧德修斯相似的是,約翰·列儂也在不斷與“戰(zhàn)爭”本身做斗爭,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約翰·列儂處于戰(zhàn)爭的外緣,卻通過自己的行動號召反戰(zhàn),他的人性并不是被壓抑著的,而是一直在閃耀著光芒。
其次,兩部作品中人性表現(xiàn)的基調不同?!秺W德賽》譜寫了奧德修斯歷盡無數(shù)艱難困苦的悲歌,在奧德修斯殺盡求婚人,經(jīng)過考驗得到妻子的承認時,他淚流不止,無限感傷地告訴妻子:他們還沒有到達苦難的終點,他以后還要前往無數(shù)的人間城市漫游,歷盡無數(shù)艱難險阻。奧德修斯的旅程還遠遠沒有結束,痛苦也將延續(xù)他的余生。而《前進吧,約翰》雖然以約翰·列儂之死為基調,整首歌曲看似幽婉的哀嘆,實則飽含積極向上的內核。迪倫在歌詞中寫道:“他們設套伏擊,在你知道之前/現(xiàn)在想回家為時已晚”,隱喻著列儂被人槍殺而無法像奧德修斯一樣抵達自己理想的家園。但迪倫仍舊不斷地歌頌著“你燃燒得如此絢爛/前進吧,約翰”。
最后,兩部作品中主人公人性的體現(xiàn)也有所不同,例如《奧德賽》中奧德修斯本可以帶領自己的同胞一同回到伊塔刻島,最后卻只剩他孤身一人;而《前進吧,約翰》里的約翰早已不只是指約翰·列儂一人,迪倫在這里試圖鼓舞一代人銘記約翰·列儂,并作為他精神的延續(xù)前進和燃燒。雖然迪倫在歌中很少強調苦難,但是他做到了從另一個積極的角度鼓舞人心。雖然這兩部作品對于主人公人性的表現(xiàn)有一些區(qū)別,但他們都是一直在與困難搏斗的英雄,都不甘屈服于命運,同樣擁有永不停息的斗爭精神與英雄品格,迪倫用他的詞曲與經(jīng)典文學共譜了一首人性的贊歌。
2016 年10 月13 日,瑞典文學院宣布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鮑勃·迪倫,以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tǒng)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表達”,這一事件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關注,再一次引發(fā)了國內外學者、歌迷和讀者對于詩歌和音樂這兩大藝術形式之間的跨界融合的關注和思考。有國內學者認為搖滾不僅是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也是文學的傳播形式。以迪倫為代表的城市民謠歌手(city folk singer)把“詩歌創(chuàng)作融于城市民謠這一傳統(tǒng)底蘊最為深厚的通俗音樂之中”,并被聽眾所接受與傳頌。迪倫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曾發(fā)出感嘆:當年莎士比亞的寫作也是為了吸引觀眾的舞臺表演而非讀者的閱讀。但迪倫未曾注意到的是,歌詞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和歷史使命并重歸文學的大家庭中。音樂與文學雖歸屬于不同的藝術門類,但作為一種訴諸人類思想感情的藝術形式,兩者具有共通之處,并且通過二者的巧妙結合發(fā)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前進吧,約翰》被收錄于《鮑勃·迪倫詩歌集》第Ⅷ卷“愛與偷”(Love and Theft)中,有學者認為鮑勃·迪倫“是個抄襲者,不可信”,“他做的一切都是在欺騙”,也有學者對這一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作為藝術家的鮑勃·迪倫偷到了他喜歡的東西,然后把他偷到的東西進行了藝術加工并使之煥然一新”。而迪倫本人也從不避諱自己對前人的大膽借鑒,他曾在1964 年的《時代在改變》專輯說明中寫道:“對,我就是思想的竊賊,哦不,我但愿是靈魂的小偷,我在建造并且重建。”正如迪倫自己所說,他確實做到了“重建”,他在作品中結合經(jīng)典文學融入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同時也促進了經(jīng)典的流通與傳播。他用音樂引領時代的潮流,與經(jīng)典文學共譜人性的贊歌,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詩意的表達形式,兼具音樂性和文學性。
鮑勃·迪倫賦予了民謠與搖滾音樂反戰(zhàn)的內涵和革命的思想,并給嬉皮士們的“愛與和平”賦予了超越時代的意義。迪倫所作的歌曲的意義不僅限于歌曲本身,更在于它們喚醒了所有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人們,不只局限于反戰(zhàn)抑或是反正統(tǒng)文化運動和民權運動,而提出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問題,因而它們可以超越國界,影響各個國家和時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