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來寒往,家鄉(xiāng)的燕子又多了起來。每當看到那一只只歡樂歌唱的鳥兒,幼時一件關于燕子的故事總會浮現(xiàn)腦海。那是發(fā)生在我8歲那年的一件事,但那感人的—幕仍記憶猶新,仿佛發(fā)生在昨天—樣。
俗話說:“五月五,凍死老黃牯!”雖然已到端陽佳節(jié),可天氣中依舊夾雜著涼冷。院子里幾個調(diào)皮的堂兄最喜歡搞惡作劇,他們找來幾根木杈,三下五除二地將房檐下的燕子窩給“搗毀”了。五只剛孵出不久的雛燕連同燕子窩像天女散花般,頓時撒了—地。
堂兄們先是—愣,繼而眼睛—亮,一個個箭步?jīng)_上去,逮著心中的“木偶”玩弄起來——扯的扯毛,捏的捏嘴,縛的縛腳……全然忘卻了雛燕垂死的掙扎和撕心裂肺的“呼救”聲。頑童們幸災樂禍的笑聲久久在庭院上空回蕩,我阻止不了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番捉弄后,將半死不活的雛燕們放至庭院邊的水溝里,讓它們自個兒隨波逐流。
—瞬間,四個“小黑點”隨著水流倏地不見了蹤影,只剩一只雛燕“漂洋過?!睍r,幸運地被一棵大水草給兜住了。我不忍心,用雙手迅速地將它撈起來,小心翼翼地帶回到家。我仔細端詳起雛燕:黃黃的尖嘴,黑葡萄似的眼睛,黑白相間的絨羽,一副沒精打采的神情,緊貼時還可隱約感覺到它的心跳。
我欣喜若狂,立即生起柴火,將弱不禁風的雛燕攏在火焰上方,讓它沐浴著溫暖……不知什么時候,媽媽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見我如此傻樣,她寵愛地笑了笑,又立即變得嚴肅:“看這些搗蛋鬼,趁我們不在家,盡弄些缺德事。這不,原本溫馨甜蜜的燕子家庭一下被鬧得家破人忙,好在我可愛的丫頭勉強保住了一只燕子的后裔……”
媽媽從衣柜里找來一些舊棉花和縫衣時剩下的碎布條,再找到小許松針。她在一個木箱子的底部墊了些稻草,再把松針、棉花和碎布條依次填上——燕子的窩就這樣壘成了。媽媽不舍地將劫后余生的雛燕放到“燕窩”,嘴里不停地嘮叨,似乎在為它祈禱。
說來也巧,就在媽媽剛忙完的那一瞬間,母燕如仙子一般出現(xiàn)在院子上空。它明顯感到不對勁——家沒了,崽兒不見了!只見母燕在院子上空翻飛盤旋,連聲哀叫,姿勢和叫聲與平常大不一樣……我當時雖小,卻分明感受到了母燕失子心痛的情感。
母燕仍在尋找希望。突然,它對著谷桶上那個新燕窩里的雛燕一個勁地鳴叫,仿佛在說:“我可憐的孩子,我們家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雛燕在母燕的千呼萬喚中蘇醒了,它發(fā)出了微弱的回音。
母燕聽到雛燕的聲音,終于冷靜下來,它時不時飛到雛燕身旁,給小燕子一個輕輕的吻,或跟它呢喃幾句。過后的幾天,母燕出去覓食都會嚴格把控時間,幾乎每隔一刻鐘或半個小時就回來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母燕和雛燕在我們一家的呵護下逐漸忘記了昔日的悲傷,快樂地生活著。媽媽怕再出意外,于是用她的智慧,特意為燕子做了一個簡易的安樂窩。那是用木板搭建成的,很結(jié)實。媽媽把燕巢設在香爐的上方,頑皮的堂兄們也只能“看著臘肉吃光飯”了。
從那以后,燕子家族在我家逐漸“人丁興旺”起來,一直到現(xiàn)在。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老家的院子上空總有一群的燕兒在嬉戲、繁衍……
王麗,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白牙市鎮(zhèn)第二小學教師,從教30年,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以校為家,幾十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興趣廣泛,熱愛讀書和寫隨筆,曾多次在省、市、縣組織的各種寫作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