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舒文
在日常體育課堂教學中,組建長期、穩(wěn)定的學習小組是提高課堂練習效率的重要方法。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我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組方法,但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狀況,如,被微調(diào)的個人和小組會產(chǎn)生疑惑和不理解。若教師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或發(fā)現(xiàn)后處理不當,則學生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從而影響課堂練習效率,這時需要教師冷靜分析,耐心引導,做到有方法、有策略。
通過高一上學期的基礎技術教學,排球選項班的學生們都對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在下學期的課上,經(jīng)過我的引導,學生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很快完成了初步分組,但個別小組仍然存在一定的強弱差距。為了盡可能平衡每個小組的實力,我借著有新學生提出加入排球選項班的契機,嘗試通過引導的方式對部分小組成員進行微調(diào)。一個小小的風波就此出現(xiàn)了……
一、主動申請加入
一天,一名叫小新(學生姓名均為化名)的學生找到我,提出希望加入排球選項班學習。同來的還有排球班的學生小友、小好。
“老師,我想加入排球班!我的好朋友小友、小好就在排球班……”小新開口說道。
沒等她說完,小友和小好立刻接過話題:“老師,小新是‘米老鼠隊的好朋友,您可以讓她加入我們組,我們一定會在課間帶著她一起練習,爭取盡快趕上我們的進度?!?/p>
對于“米老鼠隊”,我是有印象的:隊長是體育委員,從小學起就開始接觸排球訓練,曾是小學排球隊隊員,基本技術扎實,課堂練習時,??吹剿鲃訋椭A弱的學生,課余時間也時??匆娝麕е暮门笥褌冊谂徘驁錾暇毩?。由于他的影響,他們組其他成員的基本功都相當不錯。分組時,他們自然形成了一個組,且綜合實力較強。體育委員是組長,組員包括小談、小友、小明、小好、小樂,全組共6人。
對于新申請加入排球選項班的學生,我向來比較謹慎。他們對排球運動是否有興趣?技術上是否能跟上排球班進度?人際關系上是否能快速融入排球班?這都是我考慮的因素。所以,我并沒有現(xiàn)場給予答復。
“這樣吧!你先利用課間和好朋友們練習墊、傳球技術。我先考察一下你的排球技術能否跟上排球班現(xiàn)在的進度。同時,你自己也通過練習感受一下排球這個運動,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興趣。咱們雙向選擇!”
接下來的幾天,我看到小新和他的朋友們頻繁出現(xiàn)在排球場上。兩周后,我考慮接受小新轉(zhuǎn)入排球班的申請,但是讓她加入哪個小組呢?
二、調(diào)整分組的風波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排球班各小組都趨于平穩(wěn)。但“栗子隊”的組長因身體原因請了長期病假,且其他組員排球基本功相對較弱。為了平衡小組之間的差距,也為了讓小新盡快融入班級,我準備微調(diào)人員:讓體育委員離開“米老鼠隊”,至“栗子隊”擔任組長,帶領新的組員;讓小新加入“米老鼠隊”,便于她的好朋友們進行照顧。
不料,“米老鼠隊”課上出現(xiàn)了消極怠工的情況,組員一個個無精打采,耷拉著腦袋,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組員間似乎出現(xiàn)了深深的隔閡。
“怎么了孩子們?體育委員走了,各個跟丟了魂兒一樣?”我注意到他們的異常后,上前詢問。
在一陣沉默后,小談先開了口:“我想不明白,為什么來了新人,就要把體育委員給分出去……”
不等他說完,小友接道:“老師,我們能不能讓體育委員回來,我們組就多個人,行嗎?”
小新則小心翼翼地問:“老師,我是新來的,還是讓我去另一個組吧?”
我對小新說:“把你留在這組,是希望你能盡快融入新的班級,讓你的好朋友帶著你盡快成長,并不是需要你來湊人數(shù)?!?/p>
小明搶道:“要不讓體育委員回來吧,我水平是組里最差的,我離開對這個組影響最小?!?/p>
小好、小樂在一旁沒有說話,但在一旁不停地點頭附和。
小談委屈地向我詳細介紹了這個“米老鼠隊”的由來,從體育委員召集隊員,到小組命名、設計吉祥物及其背后的寓意等,還告訴我體育委員會在課后帶領大家練習增進團隊默契的“故事”……
我一邊聽著他們的故事,一邊望向遠處的體育委員,他并沒有閑著,正帶著X組開展本節(jié)課的練習。
下課后,小談憤怒地指責體育委員:“我們都在為你爭??!而你在干什么?你是不是要拋棄我們!”
三、巧用情緒ABC模型化解風波
在情緒ABC模型中: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即學生個人情感認知;C代表情感反應,即學生個人的態(tài)度和言行。此次風波中,對于“米老鼠隊”來說,事件A是統(tǒng)一的,即體育委員離開和小新進組。學生通過不同的個人情感認知B,便產(chǎn)生了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緒反應C。但由于B是學生內(nèi)化的個人信念,我們并不能直接觀察到,甚至被學生刻意隱藏起來。所以,需要通過A、C,冷靜分析出他們最真實的B,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于是我在課后分別找了“米老鼠隊”的成員,傾聽了他們的想法。通過每一名學生的講述,我基本厘清了“米老鼠隊”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體育委員、小友是隊伍的靈魂人物。由于課間經(jīng)常打排球,形成了一個以他們兩人為核心的小群體。他們之間以友誼作為基礎,以共同的興趣愛好相互關聯(lián)。
這幾名學生都不希望體育委員離開,也都有各自的理由。他們中,有對體育委員產(chǎn)生依賴的;有想維護自己人設的;有怕被隊友孤立的;有想通過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正是他們各自的“小心思”導致了在情感認知上的“局限”。于是,我考慮利用情緒ABC理論,對學生的情感認知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學會用更積極的信念調(diào)節(jié)負面情緒反應,盡快重回積極的學、練狀態(tài)。
對于體育委員。由于其在過程中都對教師的安排予以服從,沒有出現(xiàn)抱怨的狀態(tài),即使好朋友抱怨他時,也能頂住壓力,堅持帶領原“栗子隊”的組員開展練習,起到表率作用,所以在和他溝通的過程中,我主要是詢問他的感受,確認他狀態(tài)良好后,肯定他的態(tài)度和能力,并相信他可以繼續(xù)發(fā)揮好體育委員的作用。
對于小談。目前的階段,他的排球技術尚可,但發(fā)揮不穩(wěn)定,缺乏自信,需要通過和體育委員在一隊獲得安全感,對體育委員較“依賴”。他認為體育委員是團隊的靈魂,失去體育委員這個團隊就不復存在,自己的信心也有所喪失。交流過程中,他并不能理解,也不認同教師的調(diào)整。對他的引導,我將重心放在了重塑其自信心上:在課堂上對他進行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激勵他在小組中發(fā)揮更大的核心作用;鼓勵他在課間和體育委員一起練習,穩(wěn)定技術,增強技術自信。
對于小友。小談的負面情緒加重了她的自責。怕好朋友認為是因為她引薦小新,導致體育委員被調(diào)走的。雖然她一開始就提出自己可以和體育委員交換,但通過試探,我發(fā)現(xiàn)她實際并不想和好朋友分開。她提出的“交換”更多的是在向隊內(nèi)其他成員表達立場,維持自己原有人設。所以在交流過程中,我在其他學生面前指出,需要她留下來帶領“米老鼠隊”,以及幫助小新盡快融入。通過這樣的方式,她很快就接受了我的“提議”。
對于小新。她害怕組內(nèi)其他同學因體育委員的離開而遷怒于她,從而孤立她。尤其是小談激烈的情緒,讓她不知所措。所以在后面的交流中,我打消了她的顧慮,建議她通過課外的“加練”快速提高排球技術,快速融入到小組中。
對于小明。本身排球技術一般,因為和體育委員是好朋友,所以加入進來。他認為自己技術最差,愿意以自己離開小組的方式,換取大家的和睦相處。實則這種“自我犧牲”的方式,來源于他的不自信。所以在交流中,我先肯定其為他人著想的態(tài)度,然后告訴他體育委員的狀態(tài)和我對體育委員的期望,最后鼓勵其課上積極參與練習。
對于小好和小樂。他們其實并不在意體育委員的去留,只是跟著“站隊”。所以對他們的引導就是穩(wěn)定他們的立場,同時希望他們能夠在團隊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在最后一次的面對面溝通中,我將他們6個集合在一起,鼓勵道:“我很高興通過這次小風波,看到了‘米老鼠隊組員之間可貴的友誼。同時,我和大家一樣看到了體育委員身上的領袖氣質(zhì),所以我需要他在班級層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影響更多的同學!希望大家不要辜負‘米老鼠隊建立的初心——勇氣、樂觀以及對未來的追求。”
四、新組合、新核心,不變的友誼
當然,引導、溝通并不僅是一次對話,教師在課上的一個眼神、一次指導、一個關心,都是與學生溝通的過程。在接下來的課堂中,除了正常的教學,我還根據(jù)兩組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在運動情境中向全班學生展示。通過對個人技能的評估,對團隊協(xié)作的指導,對課堂上積極狀態(tài)的肯定等方法,推動了2個組的共同成長。
調(diào)整后的“米老鼠隊”在不斷磨合后,形成了以小友和小談為主的雙核心團隊。小友成為組員關系的黏合劑,并逐步成為團隊的大腦,負責練習時的分工和指揮。小談則成為團隊的技術擔當,對組員的技術動作進行指導和糾正。在他倆的配合下,新的“米老鼠隊”,重新煥發(fā)了生機,人人都是班級的骨干。
原“栗子隊”更名為“華興隊”。他們告訴我,隊名中的“興”字取“新”的諧音,寓意重新出發(fā),同時“華興”有“中華復興”之意。體育委員在練習過程中充當“教練”,指揮組員分工協(xié)作,提高練習效率,并對組員的技術逐一把關、糾正。在提高組員技術和學練興趣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領導力。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組員很快融為一體,練習效率直線上升,成為排球班的又一“示范明星組”。
回顧本次風波,教師應善于觀察,合理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理論,對課堂上的“小故事”進行分析處理,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受,營造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向反饋的氛圍,從而創(chuàng)建一個開放、理性和包容的體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