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藝春
浙江爾思律師事務所,浙江 杭州 310002
作為重要財富形式的住房,近年來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雖然當前房產價格整體上呈現出了下行的趨勢,但購買房產對于普通人來說壓力仍然不小,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幾乎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的實施,父母婚后出資購房的法律問題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上,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通過裁判文書網對近幾年的與父母婚后出資購房相關的案例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案件的案由以民間借貸糾紛與離婚后財產糾紛為主,并且法官對同類案件的裁判分歧較大。在《民法典》的影響下,大多數法官在父母出資的借條上缺少夫妻另一方簽字的糾紛中,偏向于推定父母的行為為贈與行為,但也仍有少部分法官推定父母的行為為臨時借貸。對于將父母出資行為認定為借貸的案件中,認定為夫妻雙方的共同債務還是夫妻一方的個人債務,也存在著實踐爭議。
1.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具有表意含蓄性
在夫妻婚后,父母出資購房的意思表示往往較為含蓄,并未明確地表達出真實的內心想法,訂立書面合同的情形更是少之又少。正是這種意思表達的不明確性導致了實踐當中,一旦出現糾紛,難以對出資性質及產權歸屬進行準確的界定,為了保證案件公平公正的實現,往往需要審判人員依據父母的實際行為運用意思表示規(guī)則進行合理的解釋,增加了案件審理的難度。[1]
2.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具有可分性
父母出資購房的行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出資行為,另一部分是購房行為,對父母出資購房進行研究需分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父母的出資行為,可以根據其意思表示再次劃分為贈與行為或借貸行為,受債權相關法律法規(guī)調整。父母的購房行為,則涉及了物權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關于不動產的規(guī)定,例如需要符合登記形式要件等。
3.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具有倫理性
父母出資購房行為不僅僅具有財產屬性,與家庭關系等倫理性問題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針對父母出資購房糾紛的案件進行裁判時,法官也要考量到財產問題背后的倫理性,平衡各個方面的利益與需求,如果僅僅針對財產本身進行裁判,可能會對社會倫理產生消極的影響。[2]
4.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具有時代性
在當前時代,房屋的價格與價值與之前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因此,法官在處理父母出資購房糾紛案件時不但要考慮其背后的倫理性,也要對其時代性進行充分考量。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處理離婚財產問題時,對于傾盡某方父母財產購入的房屋仍按照夫妻平分的原則處理,已經會出現明顯的不合理之處。
1.出資法律關系的爭議
由于實踐中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具有表意含蓄性,導致了出資法律關系難以判定,在推定法律關系的性質時,存在著爭議。一種觀點,按照《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的規(guī)定,認為父母出資行為往往是為了幫助改善子女的生活居住條件,缺少收回款項的意思表示,因此宜將父母出資認定為贈與行為。例如,在2022 年“陳某某、肖某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中,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父母子女間具有親緣關系,而這種特殊的關系決定了父母的出資性質為贈與的可能性大于為借貸的可能性?,F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是為了解決子女的居住問題或改善子女的居住環(huán)境,是為了提升子女的生活水平,不是為了日后要回這筆出資,因此在無證據表明為借貸的前提下,認定父母出資購房為贈與行為而非借貸行為。[3]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父母對成年子女已無撫養(yǎng)的義務,不宜將父母出資推定為贈與,父母的出資的本意是為了“救急”,即幫助子女緩解一時的購房資金壓力,應將父母的出資認定為借貸行為。父母出資法律關系的認定會直接影響到房產產權的歸屬認定,因此對出資法律關系的認定是父母出資購房糾紛首先應解決的問題。例如,在2022 年“黃某某等與趙某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九條關于提高證明標準的規(guī)定,口頭贈與合同的認定應適用高于高度蓋然性的標準。黃某某由于無法提供父母的出資為贈與的證據,結合父母趙某某等二人的經濟能力及對贈與意思表示的否認,及其子女王某某對借貸關系的認可,判定父母出資買房為臨時性資金出借。
2.登記的推定效果的爭議
在實踐中,登記是推定意思表示的重要依據,對于登記的效果也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登記可以推定為父母出資購房是對子女的贈與;另一種觀點認為,登記并不能完全推定出父母對子女具有贈與的意思表示,房屋的登記并不是贈與行為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判斷父母對子女的贈與意思表示,應通過綜合考量進行。例如,2022 年的“楊某與周某某民間借貸糾紛案”是典型的父母出資房屋登記在兒媳名下的案例。該案中,楊某與周某某為夫妻,丈夫周某的母親為趙某某,楊某與周某的房屋登記在楊某的名下,楊某購房貸款的還款賬戶綁定的手機號為趙某某的手機號,趙某某通過其女兒周某某的賬號為楊某提供了購房首付與按揭貸款。楊某主張房子登記在自己的名下,周某某的出資其實為丈夫母親的出資,是對其兩人的贈與。但山東省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并未肯定楊某的主張,認為登記并不可以直接推定出父母出資購房行為為贈與,且楊某無法提供其他足夠的證據證明該行為為贈與,判定楊某需承擔相應的債務。
3.父母借貸出資中債務歸屬的爭議
將父母的出資判定為借貸后,根據債務歸屬不同,也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債務應歸屬于夫妻雙方。例如,在前文所述的2022 年“黃某某等與趙某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中,法院判定父母的出資為借貸,并認為,房屋最終登記在夫妻雙方名下,因此債務也應屬于夫妻雙方的共同債務;另一種觀點,認為債務應歸屬于其子女一方。由于一般出資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較為久遠,父母與子女間缺少借條等必要的證據,即便存在借條,也往往缺少夫妻另一方的簽字,使真?zhèn)坞y以辨別,因此亟待相關部門出臺必要的債務歸屬判定規(guī)則,解決實際中存在的爭議。
在《民法典》施行之前,我國對父母婚后出資購房問題主要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已廢止,以下簡稱原《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處理的。原《婚姻法》的第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了夫妻在婚姻關系中獲得的贈與的財產,除特殊情形外,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原《婚姻法》的第十八條對贈與財產不屬于夫妻雙方共有的特殊情形進行了規(guī)定,根據該條第三款,在贈與合同中明確只贈與夫妻一方的財產,屬于夫妻一方的單方財產。為了對原《婚姻法》中婚內贈與問題進行進一步細化,最高法又先后出臺了兩部司法解釋?!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廢止,以下簡稱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第二十二條專門對父母為子女出資購房的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中以夫妻結婚為時間分割點,將父母出資購房分為了兩種情況,婚前父母出資的購房,除非父母明確表示贈與夫妻雙方,否則應認定為贈與自己子女個人,婚后父母出資購房,與婚前正好完全相反。但由于實踐中頻繁出現夫妻離婚時將原贈與房產的行為通過虛構借條等方式轉化為借貸行為的情形,最高法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已廢止,以下簡稱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又將父母出資購房行為再次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對原《婚姻法》與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二)》進行了補充。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規(guī)定,一方面,父母在子女婚前出資購房,如果全款購房,且登記于自己子女的名下,則視為對自己子女的贈與;另一方面,如果夫妻雙方的父母在購房時均出資,那么無論是婚前婚后,也無論登記在夫妻哪一方的名下,除非雙方父母有明確約定,否則認為夫妻雙方按各自父母出資份額按份共有該房產。
《民法典》與《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施行后,關于父母出資購房的法律規(guī)則再次進行了改變與完善?!睹穹ǖ洹返谝磺Я懔l規(guī)定,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xù)期間獲得的受贈財產,除了有特殊規(guī)定外,為夫妻共同財產?!睹穹ǖ洹返谝磺Я懔龡l規(guī)定了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的特殊情形包含贈與合同中明確約定贈與一方?!痘橐黾彝ゾ幩痉ń忉專ㄒ唬返诙艞l第二款規(guī)定,婚后父母出資購房的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按《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的原則處理,即除了明確約定贈與一方的外,均為夫妻共同財產。
在夫妻婚后父母出資購房的問題中,出資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認定法律關系性質的最重要的標準。出資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是指父母在出資時的真實意思表示,而非事后的意思表示。例如,在一些案例中,夫妻雙方離婚時,父母的意思表示會發(fā)生轉變,如果肯定父母事后的意思表示,有違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例如,在2022 年“劉某某、梁某某等民間借貸糾紛案”中,王某某其母劉某某,為王某某與其丈夫梁某某出資購房,在王某某與梁某某離婚時,劉某某主張出資為借貸,并提供了王某某單方出具的借條。梁某某辯稱該借條為劉某某與王某某在雙方夫妻關系不睦后補寫的。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僅有王某某簽字的借條的證明力不足,不能推定出劉某某在出資時的意思表示為借貸,按照現實國情來看,子女在結婚時往往缺乏購房的經濟能力,父母基于親情一般會自愿為子女出資購房,因此判定劉某某的出資購房行為為贈與,而不是借貸。
父母出資購房中涉及的利益主體除了父母及其子女外,還有其子女的夫或妻一方。在一般的父母出資購房糾紛中,其實主要的糾紛不是父母與其子女的利益糾紛,而是父母與其子女配偶的利益糾紛。因此在進行認定時,要對整體的利益進行綜合考量,不能只考量保護父母及其子女的利益,也不能只考量夫妻財產共有原則。
根據《民法典》與《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的規(guī)定,對父母出資購房產權的歸屬認定要以出資時間先行進行劃分。婚后的父母出資,只有在存在約定時,購房產權屬于夫妻一方單獨所有,除此情況外,無論是部分出資還是全部出資,無論是登記在一方名下還是雙方名下,所購房屋的產權都推定為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在房屋價格近年來一直居于高位的背景下,父母婚后出資購房的性質及法律關系是婚姻家庭糾紛中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立法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父母婚后出資購房的權屬的態(tài)度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轉變,例如《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一)》與原《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guī)定就有著顯著的不同。司法實踐中,對于父母婚后出資購房的判定也要持審慎態(tài)度,不應草率地進行“一刀切”的判定,要最大程度平衡各方的利益,保障公平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