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加鳳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重點也是難點。作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一項基礎(chǔ)工作。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實力,只有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才能熟練運用它們寫人記事、表情達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寫作教學應(yīng)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事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敘寫親歷的事,抒發(fā)真情實感。[1]
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創(chuàng)作了浩如煙海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學生讀經(jīng)典作品,就會為之感染,得到熏陶。例如,讀《詠鵝》時,首先為駱賓王七歲就能寫這首詩而震撼,其次被整首詩語言清新明快和緊緊抓住了鵝的特征而傾倒;讀《登鸛雀樓》時,似乎能遙望到遠處一輪落日向著那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下沉,看到近處黃河之水奔騰咆哮,滾滾而來,又流向大?!娙擞煤啙嵉恼Z言描寫的景物已給讀者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而詩人由此發(fā)出了“要想看得遠必須登得高”的感嘆,極其富有哲理令人稱頌,整首詩讀來朗朗上口、發(fā)人深省。
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中,小作者們用少年兒童特有的語言,陳述了他們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蜻\用景物描寫烘托主題,或運用白描手法精雕細琢;寫人,則形象鮮明躍然紙上;敘事,則娓娓道來,層次分明。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給學生讀,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動機。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實寫作內(nèi)容,教師應(yīng)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當“導演”,讓學生放松身心地進入角色,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多彩的活動給學生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組織學生談活動中各個同學的表現(xiàn),以及自己對本次活動的感想和體會,在此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寫有關(guān)本次活動的作文,他們有材料、有情感、有體會,這類作文一般都能寫得真實、生動、富有情趣。
雖然“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是對學生作文的起碼要求,但教師必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允許他們存在一點點錯誤,默許他們在前進的道路上緩步行走,操之過急可能適得其反。學生在習作中,若出現(xiàn)一段好的描寫,或者一句表述精妙的話語,甚至一個用得較好的詞語,都要給予適當?shù)谋頁P,讓他們明白繼續(xù)前行的方向。當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后,定能增強寫作的信心,多次受到表揚就能形成較濃厚的寫作興趣。
當學生的習作得到展示時,他們便會十分自豪,從而對寫作充滿興趣。作文評獎時,教師應(yīng)盡量點評更多的學生,甚至順便帶一下,“像某某某、某某某等同學的作文寫得也不錯”,其中的某某某可以多提一些學生的名字,耗費1 秒鐘,在學生心中產(chǎn)生的能量卻是十分巨大的。通過作文比賽、精選作文編成“優(yōu)秀作文選”等途徑,讓學生的習作得到展示,讓他們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學生的寫作興趣便能慢慢形成。
當學生由于一件事觸發(fā)創(chuàng)作沖動時,往往會先口頭表達出來再動筆寫。然而當他們真正拿起筆寫作時又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究其原因,其實就是積累不足,話到嘴邊卻難以進行準確表達,想要陳述的事情似乎又沒那么清晰,最終寫出來的習作言不由衷、詞不達意。所以,寫作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寫作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文章就得有素材,觀察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習作的素材大多數(shù)來源于生活,觀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應(yīng)指導學生從看、聽和思考等多方面著手,學會觀察,并寫下觀察日記。[2]
1.仔細觀察
指導學生觀察事物,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或自上而下,或從左往右,或由外及里等,告誡他們觀察事物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顛三倒四。
觀察事物的細微變化,體會量變累積最終形成質(zhì)變;觀察幾個人之間的談話,人人各執(zhí)己見,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fā),表面看言之鑿鑿、鏗鏘有力,實則漏洞百出、貽笑大方;觀察人物對話時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輔助話語的手勢和姿態(tài)。觀察事物的變化是學生習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同時又是科學探究的起點,指導學生觀察時務(wù)必要求他們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仔細觀察,必要的情況下還要堅持長期觀察。
2.帶情觀察
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常常伴有情感,正所謂觸景生情??吹矫利惖木拔镒匀蛔屓诵臅缟疋^察到期盼已久的植物發(fā)芽定會興奮無比,看到丑惡現(xiàn)象深惡痛絕。不同的事物留給觀察者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要求學生觀察事物時,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情感。
3.分析思考
一個人看到的和聽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要求學生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要進行分析和思考,努力揭示出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例如,《媽媽喜歡吃魚頭》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如果不加思考,就會誤認為媽媽真的“喜歡吃魚頭”了。要求學生把看到的人和事,經(jīng)過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他們?yōu)槭裁催@么說,又為什么這么做。只有經(jīng)過思考的人才知道“媽媽喜歡吃魚頭”其實是把好吃的魚身讓給了自己的子女吃。
觀察到春風拂過,便知萬物復蘇,百花次第開放;觀察到樹葉掉落,便知秋天來臨,果實成熟。只有經(jīng)過分析思考的觀察,才能真正獲取到寫作的素材。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的最佳途徑。上下五千年、世界各地發(fā)生的許許多多的事和各種各樣的人,文學家的各種創(chuàng)作都通過各國的書面語言流傳下來,通過閱讀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信息。其實書本上早有描述,許多自己還沒成熟的想法,前人其實已經(jīng)闡述得十分透徹。閱讀是獲取間接經(jīng)驗的主要渠道,從閱讀中學會知識,學到智慧,學會表達。鼓勵學生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從閱讀中接受文化熏陶,通過閱讀豐富寫作積累。
教師應(yīng)精心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推薦給他們。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多推薦一些圖書和文章,讓學生從推薦的書目中選擇自己喜愛讀的書或文章。對于陳述故事,傳播正能量的文章,讓學生多讀、泛讀;對于具有寫作特色又能讓小學生接受深刻教育的文章,要求學生精讀,例如《父親的愛》《盲道》《觀日出》等。對于教師推薦學生精讀的文章,要設(shè)計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僅為提高作文水平進行閱讀積累,而且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要輕易錯過教育學生的機會。
要求學生閱讀后寫讀書筆記,記錄下文章中的精彩內(nèi)容,自己讀書時的感悟,才算實實在在地做“閱讀積累”。
選進課本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教育部審定的,大多數(shù)文質(zhì)兼美。課文就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范例,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課文的寫作特點讓學生模仿,及時練筆,實行讀寫結(jié)合。練筆既是習作訓練,又是寫作的經(jīng)驗積累。例如,筆者教學《秋天的雨》時,布置了一個練筆:課文《秋天的雨》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很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感情,讀了這篇文章,請你模仿這種藝術(shù)化的語言寫一段描述“春雨”的文字。學生或多或少地都能描寫一些關(guān)于春雨的句子,生動形象。筆者也從網(wǎng)上選了一些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春雨的句子,分享給學生。
寫日記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舉措,學生為了寫好日記,通常需要觀察生活,通過分析、比較、綜合與篩選,從紛繁的事物中選擇值得記錄的人和事、景和物,從而提高了選材的能力。學生記錄時也必須融入自己的情感,傾吐自己的心聲,這也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寫日記時,學生需要構(gòu)思、選詞、造句,也是練筆的好機會,堅持寫日記的學生,其寫作能力必定能得到快速的進步。寫日記還能督促學生自我反思提高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
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鼓勵并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意識,把時??吹降摹⒙牭降?、想到的都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整理一下,做成積累卡片。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素材,有了寫作欲望后,教師應(yīng)及時鼓勵他們進行寫作。作文題目對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揮有極大的影響,教師必須仔細推敲作文題,讓學生樂于寫、易于動筆。
語文教學中,設(shè)計作文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設(shè)計作文題要能關(guān)注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針對題目的所思所想,使作文成為他們傾吐心聲表達情感的渠道,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例如《老師我要對您說》《對我最好的人》《榜樣》等。
設(shè)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文題目,學生有事可記,那些曾經(jīng)觀察過的事物,使學生有素材可用。例如《最難忘的一件事》,學生所經(jīng)歷的事情中,總有一些讓他們難忘的,從學生積累的材料中,選一個最難忘的事。動筆前,構(gòu)思一下如何選材、刪減、表達,陳述“最難忘”的原因,構(gòu)思好了就能奮筆疾書,一氣呵成。
設(shè)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作文題目,學生有情可抒,曾經(jīng)體驗過的生活,使學生有真情實感可以流露,寫起來真切感人。例如《最難忘的一件事》,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這件事雖然過去好長一段時間了,但每當我路過‘蜘蛛王’鞋店門口時,三輪車夫舍己救人的形象總是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為了小學生有話說,設(shè)計作文題時可留白,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例如想讓學生記一件事,如果直接寫“記一件事”調(diào)動不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如果明確寫“記一件有趣的事”又排除了那些雖沒有趣但給人印象很深的事。筆者把作文題設(shè)計成“令人( )的一件事”,學生先在括號里填一個合適的詞語,然后進行寫作,學生就能有內(nèi)容可寫。
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包含“寫”和“改”兩個方面,學生作文寫好了,需要的是要對作文進行修改和加工,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學生自己寫的作文,有他們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自己修改,更符合作者的創(chuàng)者意圖。讓他們反復閱讀自己的習作,看是否通順流暢,對于不流暢或者沒有把握的部分進行修改,重新組織語言。對于沒有把握的詞語,須查工具書確保不錯。作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人物對話描寫、人物肖像描寫等,要反復推敲是否對表現(xiàn)主題有效,無效的描寫就刪除。學生學會自己修改作文并養(yǎng)成自我修改作文的習慣,是全面提升作文能力的必要條件。
同學之間處在同一個層次上,彼此之間比較熟悉,讓同學之間互相修改作文,能使學生的作文語言更通順流暢,也能把一些錯別字找出來加以訂正。在幫助其他同學修改作文時,學生自身的作文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同學間作文互評時,應(yīng)先通覽全文,獲得總體印象,然后與作者交流自己的想法,由作者自己決定是否修改。同學間互改應(yīng)注意點評藝術(shù),盡量尋找亮點?;ジ淖魑?,把自己對同學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修改的詞句寫在自己的草稿紙上,與同學交流時“有案可稽”,不要在同學的作文本上亂涂亂畫。
教師站得高看得遠,對學生作文的批改高屋建瓴,具有較強的權(quán)威性。對學生作文中寫得好的句子和段落進行標注,讓學生能看得出自己的優(yōu)點;對學生寫得不太好的部分,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實行面批,尊重學生,幫助他們較為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作文中的錯別字,用修改符號標出來,留給學生自己訂正。同時,對學生的作文應(yīng)給出總評,為作文的修改指明方向。
作文講評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將那些寫得較好的作文展示在其他同學面前,提升了小作者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豪感。對于寫得不夠成功的案例,在不點名的情況下,得到最好的修改,在給小作者留足面子的情況下幫助他們迅速提升作文水平。
作文講評的高潮是給學生見識“下水文”,教師用富有磁性的語音朗誦,深深地感染學生。學生從最崇拜的老師口中聽到了作文的最佳寫法,知道了老師的“秘密”,學生從老師的“下水文”中學到了寫作文的諸多技巧,也能提高寫作技能。
教師堅持寫“下水文”,是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途徑。學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親歷“下水文”寫作,才能重溫自己小時候?qū)懽鞯牟灰?,寬容學生的緩慢進步,不至于眼高手低,徹底改變“教師怕改”的心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