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渺,每一顆星星都與眾不同,亦如我們身邊的孩子們,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喜歡遇到每一個獨一無二閃閃發(fā)光的你們,讓每棵小苗都開出屬于自己的花。在融合環(huán)境下接受有質量的教育,是每個孩子應該平等享有的權利。作為廣州市越秀區(qū)小北幼兒園的幼兒教師,面對特殊孩子,我們用愛打開孩子的心門,用愛伴著孩子成長,用支持、接納、包容、尊重每一個特殊的生命,滿足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階段常見的神經精神學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及沖動等癥狀,同時還伴有多種心理障礙如品行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情緒障礙及學習障礙等。在筆者的班內,就有一個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幼兒,她叫陳芷彤。芷彤的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不能與人正常交流、不善于表達感情、孤僻不合群、自控力較差、不能控制情緒等。
多動癥幼兒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筆者通過查閱資料、與家長和相關教師溝通,試從以下幾方面分析芷彤出現行為問題的原因。一是芷彤3 歲前,芷彤完全由母親一人帶養(yǎng),而母親也表示自己不太喜歡出門。很少出門就會較少接觸同伴,和同伴交往的技巧也得不到很好地提高。二是當教師發(fā)現芷彤的不同后,與家長溝通,家長從心底里不愿意承認孩子的特殊性。家長沒有及時進行介入處理,導致幼兒心理障礙問題越來越明顯。三是芷彤父母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類型,媽媽的性格有些暴躁,爸爸則比較寬容。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使得芷彤在面對成人時表現出無所適從,也就無法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四是父母在休息的時候,很少出門。導致芷彤教育空間狹小,從小缺乏鍛煉,對外界環(huán)境不感興趣。
一是幫助芷彤消耗過多的精力。芷彤的精力十分充沛,精力得不到釋放導致她很難快速入睡,有時候甚至不睡,打擾其他小朋友不說,有時候還會趴在床底下,讓老師找不到她。為了讓芷彤的精力得到有效消耗,我會帶芷彤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和強度,以解決其午睡時逗弄、觸碰、攻擊他人的干擾行為。二是使用正向語言引導。進行活動之前,教師用正面積極的語言告訴芷彤應該如何做,而不是用反面的消極語言或者具有威脅性的語言。三是正確認識多動癥兒童的特點。多動癥兒童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教師對芷彤的情況有了正確的認識后,可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增加對芷彤的理解。四是對幼兒多提醒,多鼓勵。在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對芷彤多加提醒和鼓勵,防止芷彤因為活動時間過長而轉移注意力。由于芷彤的特殊性,我們在活動中也會對她多加關注,提醒她正確的做法。同時,我們鼓勵芷彤主動參與班級活動。五是鼓勵小朋友與芷彤交朋友。這一策略也是從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來考慮的,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芷彤融入集體。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芷彤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在社會交往方面和行為方面有明顯的轉變。芷彤行為改善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芷彤的社交能力有一定提高,每天來到幼兒園,她都會主動和教師打招呼,離開幼兒園的時候也會和教師、門衛(wèi)說再見。二是擁有較為固定的游戲伙伴。教師為芷彤安排了一定的訓練活動,如延遲滿足和社交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幫助芷彤改善了自身的行為,同時也讓她與其他兒童建立了良好的伙伴關系。三是攻擊行為減少。芷彤在幼兒園中的攻擊行為有所減少,尤其是在有組織的戶外游戲活動中體現得比較明顯。游戲中,當想要別人的玩具時,芷彤直接搶小朋友玩具的行為變少了,而是運用語言征求其他幼兒的意見。大部分的情況下,芷彤可以借到玩具,不過也有少數情況沒有借到玩具,沒有借到玩具時,芷彤還是會比較沖動,發(fā)生大喊大叫和搶奪的行為,但是相比之前來看,已有不小的進步。
芷彤的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對于特殊幼兒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見影的,需要我們持之以恒,付出更多的心血。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他們表現出的行為也許是一樣的,但是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樣的。這也讓我感受到特殊幼兒家長的不容易。但我始終相信,只有走近幼兒,才能懂得幼兒,我們要以更加寬容的心態(tài)來接納、鼓勵、幫助和支持他們。
(文/姜雪)
選擇性緘默癥,是指言語器官無器質性病變、智力正常,并已經獲得了語言功能的兒童,在某些精神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頑固的沉默不語現象。筆者所在的班里就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叫小星星,在幼兒園內,她幾乎不與人進行語言的交流,也幾乎不與其他幼兒互動。
很明顯,小星星在班級的情況需要教師的支持與幫助。在明確了任務之后,我與班級教師制定了工作計劃,主要分成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用觀察的方式,對小星星在園的社會交往情況進行取樣記錄。目的是:記錄小星星的社會交往情況。這個工作主要由副班教師負責。另外一個方面是家長工作,眾所周知,家庭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巨大,想要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們需要了解幼兒在家里的更多情況,這部分工作主要由我負責。在與小星星媽媽的訪談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小星星的情況,在小星星的成長環(huán)境中,她的玩伴很少,因為是獨生子,所以她的玩伴主要以媽媽、其他家庭成員等成人為主。而且在家人的陪玩過程中,一般都是由小星星主導游戲。在與其父母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選擇性緘默癥在小星星身上的體現僅僅是在陌生的場合不愿意開口說話,小星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正常的。
通過對小星星在幼兒園的行為觀察和家長訪談信息的整理,我們總結出了她在社會交往問題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成長環(huán)境主要與成人交往為主,缺乏與同齡幼兒的交往經驗,在成人的交往互動中,成人對小星星的順從滿足,導致其以自我為中心,移情能力較差;社會交往能力較弱,缺乏同伴交往技巧、方法;除家庭外的陌生環(huán)境下,在交往中采用肢體動作回應而不是語言表達回應也制約著小星星的社會交往發(fā)展。
針對小星星的情況,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教育支持計劃,從家園配合言語練習、社交技巧方法的示范教授、移情訓練等三個方面進行。首先,通過與家庭的溝通,讓家長多帶小星星跟同伴進行交往,增加其交往經驗,在交往以及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指導家長采取一定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有意地鍛煉其換位思考的能力。其次,教授小星星同伴交往的技巧、方法。比如:在引導“如何加入游戲”的策略中,引導小星星學會禮貌地請求加入,在一次吃火鍋的游戲中,教師看出來小星星也想加入,雖然小星星還是不愿意開口表達,在征得小星星點頭的同意下,教師代替小星星說出禮貌加入游戲的請求:“請問我也可以一起玩吃火鍋嗎?”“小星星這樣禮貌的請求,請問小朋友們同意小星星一起玩嗎?”教師補充道。在教師的幫助下,小星星成功加入了大家吃火鍋的游戲。最后,針對小星星在交往中采用肢體動作回應而不是語言表達回應的情況,教師聯(lián)合家庭一同有針對性地開展移情訓練活動。因為家庭是小星星具有安全感的地方,在家里她是愿意開口表達的,所以在家庭對小星星進行移情訓練也非常重要。
經過家園一個多學期的努力,教師能夠感受到小星星已經很好地融入班集體。小星星在各方面的進步都很大,特別是在社會交往方面有明顯的進步,小星星交到了班上的第一個好朋友咕嚕嚕,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小星星不再是活動的旁觀者,每次區(qū)域、戶外和集體活動總能看見她的身影。在與同伴交往方面,她開始愿意正面回應同伴發(fā)出的信號請求,雖然回應的語言、方式比較簡單,但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小星星的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為班級中的特殊幼兒,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更需要得到我們的關注和支持,特殊幼兒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細心、耐心、愛心,以及更加包容的心態(tài)去和他們相處。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更要讀懂特殊幼兒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理論和技能。特殊幼兒跟普通的幼兒一樣,都是我們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作為祖國花園的守護者,我愿意用心培育好每一粒種子,期待他們都能開出最美的花朵。
(文/余振民)
全全是我們班年齡最大的一個孩子,是家中的獨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在老家?guī)Т螅鄙俳涣鳝h(huán)境,再加上語言發(fā)展遲緩,他的性格非常內向,交際能力很弱。
剛剛入園時,全全成了班里哭鬧最厲害的孩子,但全全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哭鬧會影響他人,便不再繼續(xù)哭鬧,不過眼淚會不住地往下流,還和自己說:“不哭,不哭!”當其他小朋友問他為什么哭的時候,他也不理會。他的焦慮情緒持續(xù)了很久,老師跟他說什么也是完全沒有反應,好像聽不懂一樣。我和全全的媽媽進行了溝通,他的媽媽表示全全平時幾乎不和他人交流,本來以為只是性格內向,后來帶到醫(yī)院進行檢查,被確診為語言發(fā)展遲緩。分析與教育策略:幼兒從家庭中熟悉而舒適的環(huán)境,到了幼兒園陌生而又未知的環(huán)境時,所產生的自我知覺不同,造成了幼兒的心理焦慮,這樣的焦慮心理對幼兒入園后的活動開展非常不利,幼兒的焦慮心理會造成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表現較為不適應,無法適應心理層面的行為。為了幫助幼兒擺脫由于分離焦慮帶來的負面影響,我采取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主動給他講故事、一起做游戲等。對于全全,我邀請其他的孩子主動和他一起玩、去陪陪他、拉拉他的小手等,讓他體會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漸漸地,全全初步適應了集體生活,不再哭泣了,但還是不說話,非常安靜。我發(fā)現,每每我去哪里,他就要跟到哪里,只要我一離開他,他就會露出難過的神情,而且自己不會主動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連睡覺也需要教師陪伴。分析與教育策略:在幼兒初入幼兒園的時候,其生理需要基本上能夠得到滿足,但其安全需要在初期難以滿足。雖與入園的時候不同,全全改變了哭泣的情況,但缺乏一定安全感的孩子往往表現出的行為是對教師特別依賴,想牽著老師的手一刻也不分開。面對全全的這種情況,我盡量滿足他基本的安全需要。在睡覺的時候,陪伴著他,等他入睡后,再嘗試著不陪;在進餐的時候,嘗試著從最開始的教師喂再到鼓勵他自己動手吃;從一開始的教師帶他上廁所,到請小朋友領著他一起去廁所。這些對策的主要思路就是擴大他的依賴范圍,從依賴一位教師,變?yōu)橐蕾噹孜唤處煟揭蕾囉變簣@中的同伴、玩具、游戲等。
在我們的努力下,全全逐步擺脫了對于教師的依賴,然而可能由于語言的限制,他內向的性格仍然沒有很好地改變。就拿某天的區(qū)域活動來說,他在娃娃家站了很久都沒有動,我對他說:“全全,能不能告訴老師你想玩什么呢?”全全搖搖頭,什么也不說,我看他的眼睛一直注視著果果玩的“切菜”材料,就和他說:“老師肚子好餓,想吃炒菜,你去和果果一起做菜給我吃好嗎?”他聽了后輕輕地點了點頭。于是我趁機鼓勵他:“你愿意做菜給我吃的話要回答我說‘好’哦?!彼q豫了一下輕輕地說了聲“好”,于是整個區(qū)域活動的半個多小時里,他都一直和果果當廚師“切菜、做菜”,還招待了不少小客人。分析與教育策略:全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交流意識,而且其安全感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提升,但還不是很會和同伴進行交往。當幼兒不會與同伴交往時,教師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幼兒獲得更多地參與社交活動的機會。
本案例呈現了一位因為語言遲緩而性格內向的孩子從不表達、人際交往能力幾乎為零,到嘗試表達、逐步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的過程。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努力,全全人際交往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如今,全全變得越來越合群,雖然話依然說得非常少,但會主動地去參與同伴的游戲,一起玩耍,甚至還成為游戲中頗為活躍的一位孩子。我們真心為全全的進步感到高興。
(文/莊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