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磊
探索與實踐題是中考道德與法治常見題型之一,它通過設置一些特定的命題情境,要求考生緊扣情境,結合題意,認真思考、探究、剖析,并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決問題。這種題型常以社會熱點為背景材料,命題形式多樣,設問靈活多變,知識覆蓋面廣,答案也不唯一,能力要求較高。那么,如何解答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呢?對此,筆者提出了如下幾點建議,以期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細致審題,讀懂讀透題意
審題是解題的第一步,也是解題的前提。只有審題得當,才能做到正確解題。因此,在解答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時,我們務必要細致認真地審讀題目,弄清答題要求,讀懂、讀透題意,從而體會命題意圖,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細致認真地審讀試題情境材料。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往往會給出一定的情境材料,而情境材料中又蘊含著許多與問題息息相關的信息,只有真正讀懂、讀透情境材料,才能在此基礎上挖掘和整合有用信息,組織好答案。所以,在做這類題時,我們要逐詞逐句、一字不漏地通讀材料,把情境材料讀懂、讀透,把握命題意圖。二是注意細致審讀設問。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的設問主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命題,所以在解題時要注意細致審讀設問,明確作答要求、角度等,避免答非所問。
【例1】(2022·北京)某校組織“學憲法?講憲法”系列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競答題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保障憲法實施就要堅持依法治國,加強憲法監(jiān)督。加強憲法監(jiān)督,既需要完備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們增強憲法意識。
請列舉出我國增強憲法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
仔細審讀材料,不難看出該題主要考查有關憲法的知識。審讀設問可知,它圍繞“怎么做”進行命題,限制語為“增強憲法意識”“一項”,因此,在作答時要注意從“怎么做”的角度入手,列舉出一項言之有理的增強憲法意識的措施即可。如:設立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開展憲法進課堂活動等。
二、聯(lián)系教材,尋找結合點
聯(lián)系教材,尋找材料、設問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這是解答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命題者命題的重要依據(jù)之一,不管試題設置的情境材料多么新穎,設問角度多么刁鉆,題目難度多么大,總是會與教材知識有著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聯(lián)系。所以,在解答探索與實踐題時,我們要注意回歸教材,抓住關鍵詞語,將材料所給信息與考查的知識目標進行對應,探尋出問題與知識的結合點,進而確定答題要點。
【例2】(2022·江蘇揚州)某校九年級(1)班結合“青春夢想”的話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
【圓夢續(xù)航】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號成功發(fā)射。“十年磨一劍”,成功沒有捷徑。陳冬、劉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員通過上百門科目考驗,每門幾乎都是生理和心理極限的挑戰(zhàn)。他們不斷加強針對性和適應性訓練,增強生命的韌性,持之以恒地從身體、心理、知識、技能各方面做了最充分的準備,出色地完成了祖國的挑選。
請你結合航天員成長經(jīng)歷回答,青少年為什么要增強生命的韌性?
認真審讀情境材料和設問,不難看出該題材料、設問與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教材中“增長生命的韌性”這一知識點密切相關。因此,結合情境材料,緊密聯(lián)系教材知識,不難得出答案:增強生命的韌性,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自強不息的精神;增強生命的韌性,有利于磨礪青少年的意志和面對困難的勇氣、信心;增強生命的韌性,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等等。
三、規(guī)范答題,及時通讀檢查
規(guī)范答題,是解答主觀題的基本要求,也是很多同學極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作答時,有的同學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導致要點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性、邏輯性和層次性;有的同學沒有根據(jù)設問答題,導致離題萬里;有的同學啰唆一大堆,卻未能切中要點,導致得分甚少;有的同學雖然能夠把握立意和要點,但是口語化嚴重,缺乏嚴謹性,導致扣分;甚至還有同學為了快速作答,書寫“龍飛鳳舞”,卷面涂抹嚴重,導致失分。因此,在解答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時,我們務必要緊扣設問,結合情境材料,規(guī)范作答,做到要點清晰,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合乎邏輯;用詞嚴謹,語言簡練,內(nèi)容簡明扼要,不東拉西扯;字跡工整,卷面美觀。同時,還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尤其在回答“為什么”“怎么做”時,要注意發(fā)散思維,從而確保答案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完成作答后,我們還應將所寫的答案通讀一遍,并檢查是否按問作答,是否遺漏要點,是否語言流暢,是否條理清晰,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
總之,道德與法治探索與實踐題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在解答這類問題時,我們既要注意認真細致審讀題目,把握題目要求,又要注意以教材為依托,尋找問題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找到解題的切入口,進而提取有效信息,整合答案,規(guī)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