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劉顯文走下了陪伴他38年的三尺講臺,正式退休。“那一年,我?guī)O女搭車去衡陽市看病,鄰座的是一位母親帶著兩個殘疾孩子,很不容易。”劉顯文回憶道。當自己的孫女嘴饞鄰座孩子的零食時,那位母親毫不猶豫地將餅干掰成兩半,將其中一半遞給劉顯文的孫女。
“他們也是去市里看病的,條件很艱苦卻樂于分享、樂于助人?!眲@文說。也就是從那天起,一顆“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種子在這位花甲老人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同年冬天,他找到了耒陽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的工作人員,表達自己的助殘心愿:“雖然退休了,但我的責任和義務并沒有結(jié)束。”
2010年起,盡管自己的退休金剛夠維持老人日常生活及看病等花銷,劉顯文依舊定期在每年5月、10月來到耒陽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獻上微薄之力。漸漸的,捐助金額也從最開始定下的100元、200元、300元慢慢增長至1000元。
13年來,為了捐款助殘,劉顯文節(jié)約日常生活開支,精打細算,有時候會跟鄰居約著去超市、便利店尋找優(yōu)惠和促銷信息,購買生活必需品。破損的衣物、家具堅持自己修補,哪怕是揣著助殘款去耒陽市殘聯(lián),也選擇乘坐免費的公共交通工具。
在劉顯文的影響下,他的家人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減少浪費的好習慣?!斑@些日常習慣聽起來很小,日積月累下來也能省不少錢。我們多省一分,助殘款就多一分,或許就會為一個普通家庭減少一點兒經(jīng)濟壓力?!彼f。
(摘編自《社會法治》2023年5月30日)
素材解讀
1.幫助別人就是成就社會。劉顯文從他人身上受到啟發(fā),將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目標。他的善行體現(xiàn)了博愛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提醒我從點滴做起,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精打細算,積極為社會貢獻力量。劉顯文為了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精打細算,從尋找優(yōu)惠信息到修補破損物品,都是為了節(jié)省開支。而節(jié)省開支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多地捐款,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令人敬佩。
適用話題
行善積德 無私博愛 勤儉節(jié)約 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