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汪曾祺飲食散文中的傳統(tǒng)文化認同

2023-09-19 07:54:36莫溶溶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4期
關鍵詞:汪曾祺

莫溶溶

【摘要】食物為人類生命延續(xù)提供基本的保障,在人類實踐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人類長期的文明演進過程中,飲食自然會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產生互動,使得食物成為一個具有較強包容性和時空超越性的文化符號。在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有不少篇章是在談論食物的。在這些飲食散文中,食物并不是作為單獨的個體而獨立存在,而是經常會聯系到相關的人物、故事、情感。汪曾祺對食物的生動描述,讓讀者在唇齒留香之際,還可以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有趣之處,食物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以及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深刻的文化認同感。

【關鍵詞】汪曾祺;飲食散文;傳統(tǒng)文化認同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4-004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15

一、飲食觀與文學觀之關聯

汪曾祺的文學理念是“文學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他在飲食散文的創(chuàng)作中,表達了他的飲食觀與文學觀的共通之處,便借助飲食表達了他的文學理念。這和純粹的理論闡述相比,更容易讓人理解接受,也顯得生動形象。

首先是“平民化”。這在飲食上體現為他對食材的選取。如汪曾祺在《故鄉(xiāng)的食物》中,寫到了炒米和焦屑,高郵的鴨蛋,以及家鄉(xiāng)常見的河鮮和野菜。除了故鄉(xiāng)的食物,汪老還寫了豆腐、蘿卜、土豆等食物以及烹飪方法,可以看出,這些多是日常食物,烹飪方法也不甚繁瑣。

這種“平民化”的觀念也體現在了汪老的散文創(chuàng)作之中。就內容來說,多是一些個人化的題材,家常酒菜、草木蟲魚、生活瑣事皆可為文,他致力于通過文章向人們展現生活中的美好東西,告訴人們生活是很好玩的。在他的筆下,草木蟲魚、煙火人間顯得真實可感,展現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在語言方面,汪曾祺則不希望對語言進行過分的雕飾。他用揉面來比喻語言的使用,語言應該要像面團一樣反復摶弄。汪老散文的語言亦是如此,語言平淡質樸,曉暢易懂,但字里行間又能夠讓讀者反復回味。

其次是對“本味”的追求。汪曾祺吃菜注重特色,強調要“存其本味”,認為做菜應該重視食物的色香味,將食材的特點發(fā)揮出來,而不是將重心放在對菜品形狀的雕琢上。相較常見的紅燒獅子頭,汪老更喜愛中學食堂供應的獅子頭,過油炸制,下襯白菜,入籠蒸制,白湯的做法更能保留本味。他反對“工藝菜”,認為這是“邪門歪道”。工藝菜在擺盤時會加上許多裝飾物,如架空的橋,彩色的小燈泡,雕花的雞蛋。在他看來,這些繁縟的雕飾不僅沒有使得食物的滋味變得更好,反而還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食客的用餐體驗:一是因為人們一般很少食用這些裝飾品;二是對食物的過度雕刻,并未改變食物的味道,反而還會讓這種耗時的做法耽誤了最佳享用時間,影響食物的口感。其實,食物的擺盤只需將食物在餐盤上安排妥當,讓食客“見到這樣的形,立刻就能想到熟悉的、預期的滋味” ①即可。因此汪老提出了這樣一套做菜原則:保留本味、減少增飾、少用明油、不勾濃芡、較為清淡。

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為“貼著人物來寫”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口語化的文學風格,這也是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對“本味”的追求。

“貼著人物來寫”是恩師沈從文對汪曾祺的寫作指導,汪曾祺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始終踐行著這個寫作理念。他的記人散文,刻畫了許多鮮明而立體的人物形象。如在西南聯大一眾教授的形象刻畫方面,有被學生稱為“羅長官”的羅常培先生;性格剛毅、上課風格灑脫的聞一多先生;養(yǎng)斗雞、同孩童比水果大小的金岳霖先生等。汪曾祺注重挖掘他們身上的可愛之處,給他們增添了不少的人格魅力,一改這些學富五車的教授們在文學史中難以親近的形象,使得人物更為鮮活,愈顯真實。除了講述像西南聯大教授們的“大人物”,汪曾祺也寫了工匠、販夫走卒這類生活中的“小人物”。他在《職業(yè)》中記錄了一個過早承擔家庭責任的“小大人”的生活常態(tài)——每天都提著籃子上街吆喝著“椒鹽餅子西洋糕”;在《泡茶館》一文中刻畫了茶館老板娘這樣一個既要打理生意,又要照顧丈夫與孩子的吃喝勤勞且堅忍的勞動婦女形象。他用質樸的語言書寫這些社會底層人物的日常生活,加深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在語言上,汪曾祺大膽地挑戰(zhàn)了現代文學中因修飾過多而顯得呆板、僵化的語言現象,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民間用語。《胡同文化》中寫到了兩位老北京的話語:“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 ‘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 !”使用富有京味的語言,既符合了人物的身份,也彰顯了地域特色。經過提煉的民間語言,既保留了自身的“原汁原味”,又讓文章顯得樸實自然,呈現出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感,富有一種“大道至簡”的哲學內蘊。

二、對儒家思想的認同

《蒲橋集》有一段前言是汪曾祺的自我評價:“此集諸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tài)度親切,不矜持作態(tài)。文求雅潔,少雕飾,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滋味近似。”這段文字很好地概括了汪曾祺散文的主要特色。其中的飲食散文,用看似尋常的語言傳達深刻的內涵,把日常的吃食寫得趣味盎然、回味無窮。胡河清曾評價道:“在中國當代文學中,最會寫吃的作家恐怕要屬金庸和汪曾祺了?!?②汪曾祺飲食散文中對飲食的描寫并不局限在個體的行為上,而是將地方風物、歷史考據、傳統(tǒng)思想等各種傳統(tǒng)文化元素納入其中,使其獲得了多元的意味,顯得厚重而亮麗,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歸功于汪曾祺于自覺或不自覺注入創(chuàng)作中的文化認同感了。

首先是重視人倫關系。儒家提倡孝悌的觀念,對血緣和人倫關系十分重視。汪曾祺在《我的祖父祖母》中寫祖母出色的廚藝:腌咸蛋、做糟魚、腌咸菜等。祖母為祖父燉大棗、做花生酥,在祖父生病之時向佛祖許愿,改吃長齋。文中描寫的食物,一方面體現了祖母的勤勞能干和祖父祖母之間的鶼鰈情深,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與眷戀。

除了回憶家人做的食物,汪曾祺也會懷念與他一同品嘗食物的人,在吃干絲的時候會想到父親發(fā)明的花生青蒜拌干絲。談魚時則回憶了自己吃干炸鯚花魚的經歷,但那時和他一起吃魚的小叔父和表弟卻已經去世多年了。這些篇章里對家人的追憶只有三言兩語,看似是不經意間提起,但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藏在文字之間那份濃烈而又克制的懷念之情。寥寥數語,傳達出了物是人非的悲涼之感和汪曾祺對家人的深情。

其次是崇尚和諧的態(tài)度。儒家提倡“以和為貴”,“‘貴和諧,尚中道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

汪曾祺自詡是“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他在散文中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食物,有春天的野菜,端午的鴨蛋,秋冬之際的野鴨子和冬日的炒米與野菜茨菰湯;北京人的秋季烤肉;還有昆明雨季的各種菌子。人們一年四季都能收到大自然的饋贈,人們的飲食習慣也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進行調整,這是中國人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一種與萬物相依存、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特質。

除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選取恰當的食材,也要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烹調食物,兩者的調和,方可激發(fā)出食物最鮮美的滋味。作為“美食圣手”,汪老可謂是深諳此道。汪曾祺十分認同袁枚的看法——用葷油炒青菜,用素油炒葷菜。所以他認為昆明的炒青菜味道極好,因為“菜新鮮,油多,火暴,慎用醬油,起鍋時一般不烹水或烹水極少,不蓋鍋,或蓋鍋時間甚短。這樣炒出來的青菜不失菜味,且不變色?!?④同樣是干絲,吃法不同,做法也不盡相同。拌干絲,做法簡單,口感清爽;而煮干絲,則要用高湯去調味,吃起來的味道則會更為濃郁。

最后是民胞物與的精神。汪曾祺雖然對政治保持著一種疏離的態(tài)度,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對社會生活漠不關心。他曾說:“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動感情的人?!?⑤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都在關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境遇,懷揣著一顆悲憫之心。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孟子借助對百姓的物質生活的關注,傳遞出儒家的“仁愛”思想。出身世儒家庭的汪曾祺也從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飲食出發(fā),借助野菜、蘿卜、土豆等尋常食物來傳遞他的人文關懷。炒米和焦屑并沒有多好吃,但家家常備,汪曾祺說“炒米和焦屑和我家鄉(xiāng)的貧窮和長期的動亂是有關系的。” ⑦通過故鄉(xiāng)的應急食物,可以看到家鄉(xiāng)人民清苦的生活和作者對底層人民生存狀況的擔憂。因此,汪曾祺每次吃爛和蠶豆時,總會想起那位吆喝聲嘶啞的賣豆老人,感嘆一句:“人的生活啊?!?⑧昆明的燒餌塊除了給汪老留下了美好的味覺記憶,賣餌人的那聲吆喚也餓始終縈繞在他的耳邊。

在汪曾祺的飲食散文中,食物成為了人道關懷的觸角,延伸到的作品的各個角落,讓作品充滿了溫暖與同情,體現了汪老那份民胞物與的士大夫憂民情懷。

三、對文人趣味的繼承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敝袊藢⒊燥堃暈樯钪械臉啡?,中國文人也十分善于談論吃食。從古至今,中國文壇上涌現了不少談論吃食的文人墨客,古有蘇軾、張岱、袁枚,近有唐魯孫、周作人、梁實秋。文人書寫飲食,重在傳達其中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這種飲食文學的書寫方式在汪曾祺筆下得到了延續(xù)。

汪曾祺在他的散文中,十分明確地表達了他對美食的熱愛。他喜歡做菜,愛逛菜市場,對他來說:“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比率的黃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⑨他對自創(chuàng)的塞餡回鍋油條十分滿意,暮年因食道的靜脈曲張不能吃過硬的食物,他便想著去搗鼓一席豆腐宴。他也繼承了前人“以食載道”的傳統(tǒng),在展現飲饌之美的同時,將文人之趣附著于食物之上。例如他給部分談食篇章的命名頗有雅趣,如“肉食者不鄙”“魚我所欲也”“食道舊尋”等。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著每一樣吃食,讓人無不垂涎三尺。通過他的文字,讀者可以感受到汪曾祺對生活的熱情,而他借助這些充滿溫情的文字傳遞著“人間送小溫”的理念。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在介紹食物的同時,也自覺考證了與食物相關的歷史掌故,顯示出作者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在描述地方食物時,還用到了一些民間俚語。因此他的飲食散文呈現出濃烈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特點。

在《切膾》一文中,歷數中國各個時代的切膾做法。從春秋時期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北魏的“切鲙不得洗,洗則鲙濕”,唐代的“無聲細下如飛雪”“落砧何曾白紙濕”,宋代有“臨水斫膾,以薦芳樽,乃一時佳味也”,關漢卿也寫過“望江樓中秋切膾”。以及今人的嗆蝦、醉蟹等。從古至今地梳理切膾做法的歷史脈絡,知識考據貫穿全文。對美食的考證,汪曾祺還具體到某一個字的音、形、義,如“鵽”字?!谤z”在《辭?!防镉衵hua和duo兩種讀音,但作者家鄉(xiāng)人們的讀法則是與zhua相近,這個字在他們的方言里是個入聲字?!掇o?!穭t用“沙雞”來為“鵽”作注解,作者在文中指出這種標注并不準確,還仔細對二者進行了區(qū)分。

除了詳實的考證,汪曾祺還善于用生動有趣的描述,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如在《端午的鴨蛋》中,汪老說:“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⑩語言幽默詼諧,也體現了作者的自豪感和對家鄉(xiāng)深沉的愛。在《蘿卜》中,他則引用了“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飯,拌蘿菠”等地方俚語,如此一來。文章變得通俗易懂,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囊括了四方五味,閱讀他的文字,讀者足不出戶,便可于字里行間享受一番舌尖的盛宴?!叭祟惖目?,既是用來傳達思想的工具,也是感受外界的入口,我們藉由啃咬、咀嚼、吞食等行為體驗世界,并與之發(fā)生關系?!??汪曾祺通過食物來認識他去過的每座城市,發(fā)掘食物中承載的地方記憶,傳達出那個地方特有的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呈現出豐富的民俗文化盛宴。

汪曾祺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也善于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展現出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希望能讓人們在傳統(tǒng)文化中獲得力量,重鑄民族精神。汪曾祺將飲食文化視為弘揚民族文的重要部分,因此他將食物作為喚起人們歸屬感的文化元素。

從古至今,食物在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中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俺浴痹跐M足人們口腹之欲的基礎上,還起到了慰藉的作用。古代知識分子因個性長期遭到扼殺,政治理想難以充分表達,部分人便會將目光投向食物。如被貶黃州的蘇軾用當地人不愿吃的豬肉做成了美味可口的東坡肉;金圣嘆在臨刑前的遺言,竟是“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可以看見,對于這些文人來說,“吃”成了一種較為自由、灑脫的精神狀態(tài),給予了他們精神上的慰藉。文人墨客運用食物探尋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契合點,將食物的外延不斷擴大,他們書寫食物的熱情,體現出食物的時空穿透力與親和力,使得食物在刺激味蕾的同時又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汪曾祺的飲食散文,一方面是希望人間的煙火氣息可以安撫、治愈受傷的人心,使人可以恢復對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將人們從喧囂擾攘的生活中暫時抽離出來,通過食物搭建一座通往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將人們帶回和諧寧靜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中滋養(yǎng)身心,為心靈提供一個棲息之地,通過文化尋根,找尋自身的意義以及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汪曾祺的飲食散文,繼承“以食載道”的傳統(tǒng),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將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在閱讀之時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于無形中形成或加強自身的文化認同。

注釋:

①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多此一舉(第四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280頁。

②胡河清:《汪曾祺論》,《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第1期,第12頁。

③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92頁。

④汪曾祺:《汪曾祺全集·昆明菜(第四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頁。

⑤汪曾祺:《汪曾祺全集·老年的愛憎(第六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頁。

⑥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3頁。

⑦汪曾祺:《汪曾祺全集·故鄉(xiāng)的食物(第四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1998年版,第20頁。

⑧汪曾祺:《汪曾祺全集·食豆飲水齋閑筆(第五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頁。

⑨汪曾祺:《汪曾祺全集·食道舊尋(第五卷)》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頁。

⑩汪曾祺:《汪曾祺全集·故鄉(xiāng)的食物(第四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頁。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里仁書局2004年版,第212頁。

參考文獻:

[1]汪曾祺.汪曾祺全集(1-8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王紫玉. “五味”中國——汪曾祺作品中的飲食書寫[D].青島大學,2019.

[3]陳思.汪曾祺飲食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4]周昕.論汪曾祺的“飲食散文”[D].同濟大學,2014.

[5]黃子平.故鄉(xiāng)的食物:現代散文中的味覺記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

[6]文學武.論汪曾祺散文的文化意蘊[J].當代文壇,1996,(01).

[7]黃立波,李凡.漫談汪曾祺作品中的食文化[J].當代文壇,2001,(02).

猜你喜歡
汪曾祺
看汪曾祺寫絕句
中華詩詞(2023年7期)2023-02-06 09:01:12
乘風破浪是青春的姿態(tài)——讀汪曾祺《愿少年乘風破浪》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18
咸菜慈姑湯
汪曾祺“另類”寫作的主體表達——《大淖記事》再解讀
單欣昇作品賞析
藝術品鑒(2021年5期)2021-04-23 12:42:34
小說終須是『寓言』——合說汪曾祺與卡爾維諾
四川文學(2020年11期)2020-02-06 01:54:40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海峽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44
當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
華人時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汪曾祺為何愛逃課
文苑(2015年12期)2015-12-09 11:17:28
边坝县| 武胜县| 崇义县| 九龙坡区| 大姚县| 马鞍山市| 汽车| 汝州市| 布尔津县| 北川| 涪陵区| 玉田县| 海口市| 拉孜县| 霍邱县| 汤阴县| 凭祥市| 呼图壁县| 盘山县| 静乐县| 名山县| 台南县| 天气| 亚东县| 泌阳县| 安化县| 永胜县| 中江县| 剑阁县| 灌南县| 小金县| 襄樊市| 莎车县| 稻城县| 克山县| 德昌县| 台北市| 津市市| 柘荣县| 陈巴尔虎旗|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