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香櫞,又名陳香櫞、枸櫞、鉤緣干、香圓,為蕓香科植物枸櫞(為圓形或長圓形片)或香圓(為類球形、半球形或圓片)的干燥成熟果實,是一味較為常用的中藥材,主要產(chǎn)于我國浙江、江蘇、安徽、廣東、廣西、四川等省區(qū)。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趁鮮洗凈切片,除去種子及瓤,曬干或低溫干燥備用。
關(guān)于香櫞,古籍中多有論述?!侗静菔斑z》中說香櫞可“去氣,除心頭痰水”,《飲膳正要》中說香櫞可“下氣,開胸膈”,《本草通玄》中說香櫞可“理上焦之氣,止嘔逆,進食,健脾”,《本經(jīng)逢原》中說香櫞可“治咳嗽氣壅”,《醫(yī)林纂要》中說香櫞可“治胃脘痛,寬中順氣,開郁”,《本草便讀》中說香櫞皮可“下氣消痰,寬中快膈”,《本草再新》中說香櫞可“平肝舒郁,理肺氣,通經(jīng)利水,治腰腳氣”,《本草求原》中說香櫞可“除久哮”。中醫(yī)學(xué)認為,香櫞氣清香,味微甜而苦、辛,性溫,可入肝、脾、肺經(jīng),具有疏肝理氣、利膈止嘔、和中止痛、燥濕化痰之功效。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香櫞中含有橙皮苷、檸檬酸、蘋果酸、果膠、鞣質(zhì)及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其所含的果膠能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止脂肪在血管壁上堆積。香櫞果肉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C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此外,香櫞對慢性胃炎、神經(jīng)性胃痛也有不錯的療效。
以下香櫞的吃法,請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使用。
1.香櫞漿:鮮香櫞1~2 只,麥芽糖適量。制作時,先將香櫞洗凈切碎,同麥芽糖一起放入帶蓋的小碗中,隔水蒸數(shù)小時,以香櫞稀爛為度。此漿有理氣寬胸、解郁寧神之功。用于腦力勞動者日常保健較宜,亦適用于肝氣郁滯、氣阻生痰所致情志抑郁、胸中痞塞、時而作痛、痰多色白之癥。建議每次服1 湯匙,早晚各1 次,常食可奏效。
2.香櫞露:陳香櫞50~60克。制作時,先將香櫞放入燒瓶內(nèi),加清水適量,蓋上瓶蓋,連接冷凝管,用酒精爐或其他加熱爐加熱,燒開后,收取蒸餾液,裝瓶備飲。此露有寬胸順氣化痰、利膈健脾開胃之功。適用于氣滯胃痛及慢性胃炎、神經(jīng)性胃脹痛、消化不良、嘔吐呃逆、胸悶多痰等病癥。建議每次飲5~10 毫升,每日2次,可連飲5~7天。
3.香櫞蜜酒:取新鮮香櫞100 克,蜂蜜50 毫升,白酒200 毫升。將鮮香櫞洗凈,切碎,加水200 毫升放鋁鍋內(nèi)煮爛后,加蜂蜜及白酒至煮沸停火,待涼后裝入瓶中,密閉貯存,1 月后即可飲用。每次10 毫升,每日2 次。具理氣化痰止咳作用,但陰虛血燥及孕婦氣虛者慎服。
4.香砂糖:香櫞(焙干,研細末)10 克,砂仁粉12 克,白糖500克。制作時,先將白糖入鍋,加水適量,熬至濃稠,下香櫞粉和砂仁粉,拌勻,繼續(xù)熬至起絲狀,于瓷盤內(nèi)涂熟油,傾入香砂糖液,攤平,待涼,用刀劃成小塊,裝盒備食。此糖有化濕健脾、消滯開胃之功。用于兒童日常保健較宜,亦適用于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癥。建議每日早晚空腹時各服1 次,每次3 塊,常食方可奏效。
5.鹽漬香櫞:香櫞切片,于通風(fēng)處晾干,用適量食鹽腌漬放入玻璃瓶或瓷罐中備用。每次用10~20 克,用開水沖至咸淡適宜時服用。有行氣、止痛、健胃、化食作用。適用于胃痛、腹痛、氣痛、食滯胃脹痛等癥。
6.香櫞米醋浸海帶:海帶(鮮)120克,香櫞9克,醋1000克。將香櫞皮、海帶在米醋中浸泡7日。適用于肝郁氣滯型單純性甲狀腺腫。
7.香櫞茶:鮮香櫞12~15 克(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可治脅肋痛、胃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