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人物簡介
潘際鑾(1927 年12 月24 日—2022 年4 月19 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1927 年,潘際鑾出生于江西九江一個普通鐵路職員的家庭。饑餓、病痛、戰(zhàn)亂從小伴隨著他,可他自己覺得小時候過得很幸福。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潘際鑾一家人開始了前往云南的長途流亡。在這個困難時刻,他又不幸得了傷寒病,高燒昏迷不醒??墒歉赣H沒有放棄,毅然背起他繼續(xù)上路。父親從不把自己的愁苦流露出來,總是顯得樂觀、開朗,還不時唱上一段京劇來消除大家的緊張和不安。
父親的行動與生活的磨煉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培養(yǎng)了潘際鑾承受困難與挫折的堅韌性格。
圖1 潘際鑾院士(圖/清華大學官網(wǎng))
對潘際鑾來說,讀書是最大的樂趣。在小學一年級結(jié)束的暑假,他已經(jīng)把二年級的數(shù)學自學完了,三年時間他就完成了小學的學業(yè),而且每次考試幾乎都是100 分。在困苦單調(diào)的生活中,學習和思索讓潘際鑾的內(nèi)心變得更充實。無論是在遷徙途中,在輟學期間,還是患病在家病休,他總是一本書一本書地讀下去。
在高中一年級時,父親失業(yè)了,家庭經(jīng)濟一時極度困難。潘際鑾只得外出做臨時工,貼補家用,但是他從未忘記把書本帶在身邊,偷閑學習。
1944 年,潘際鑾以云南省會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西南聯(lián)大,入讀機械系,從此展開了飛翔的翅膀。
圖2 潘際鑾介紹焊接機器人(圖/中國新聞網(wǎng))
在研究生階段,潘際鑾弄懂了一個當時國際焊接界長期爭論的問題,從此,他不再滿足于獲得知識,而開始追求創(chuàng)造。
1960 年,清華大學要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制的核反應堆。那年潘際鑾33歲,他十分清楚核反應堆建設的重要性,如果稍有泄漏,其后果是災難性的,但他大膽地挑起核反應堆焊接工程的研究生產(chǎn)工作。經(jīng)過兩年多的奮斗,兩層樓高的核反應堆奇跡般地誕生了!幾千米的焊縫,無氣孔、無裂縫,這宣告了我國氬弧焊技術當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為了實現(xiàn)大型工件的焊接自動化,潘際鑾苦苦研究數(shù)十載。2006 年,“爬行式氣電立焊機器人”正式面世。這款機器人可以在垂直立面或彎曲面上自主跟蹤焊縫,自由爬行,是國際焊接領域中的首創(chuàng)。
潘際鑾說:“這輩子我做事有兩個驅(qū)動力,年輕時候父母很少過問我的學習,靠的是興趣,后來是成就感,當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績,為國家建設解決了實際問題時,那才是最快樂的時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