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汝祥
編織腰帶的屯堡婦女。吳忠賢/攝
在安順的屯堡村寨里,隨處可見穿著“大襟大袖長袍尖頭鞋”的屯堡嬢嬢們,她們?yōu)檫@座小城增添了獨特的“歷史色彩”,向到訪這里的人們訴說著屯堡人祖先揮戈南征的古老故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為統(tǒng)一疆土,派軍30萬到云南平定邊境,隨后大軍在貴州安順一帶駐扎下來,實行屯軍屯田,建城戍邊,并“調北填南”,從中原、江南等地調集能工巧匠進駐黔中,在此建造房屋、開墾田地、繁衍生息。
歷經六百余年的滄桑巨變,安順屯堡人依然比較完好地保留了其征南入黔時的文化、習俗,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講述著600年來的風云聚匯與歷史變遷,美麗的屯堡服飾便是其中之一。
兒童頭戴風帽或虎頭帽,帽前沿有銀制或玉石的裝飾,銀制的叫“銀印”,玉石的叫“玉牌”,裝飾為虎頭魚尾,寓意兒童身體強壯、虎虎生風。項上戴銀質項圈,或銀制、玉制的“長命鎖”,鎖上一般有“長命百歲”字樣。褲子叫娃娃褲,腳穿鑲花小鞋。夏天穿繡有美麗圖紋的布耳草鞋(布制)。
男子服飾以對襟短衫和大襟長衫為主。對襟短衫從中系扣,扣為布條編織的紐扣,俗稱“棒頭紐子”,一般有5到7枚,前襟下擺有兩個明布袋,或斜步袋(俗稱岔荷包)。大襟長衫沿右側開衩,也用布紐扣系扣,小襟上邊有暗包,下擺尺寸寬大,長至膝蓋以下,腰扎布帶。下穿寬腰寬褲腳長褲,戲稱“齊頭口袋”。頭戴圓帽或包頭帕。腳穿圓口布鞋或粗耳草鞋,冬天穿棉襪、棉鞋,頭戴棉帽。
屯堡婦女的裝束通常是寬衣大袖,大衣袍長及膝下。每逢趕場、廟會、走親會友,屯堡女子就會認真地打扮一番,無數的長袍大袖子衣服和繡花鞋匯聚在一起,可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表演秀。
有段順口溜說屯堡婦女服飾:“頭上一個罩罩,耳上兩個吊吊,腰上一個掃掃,腳上兩個翹翹”。
頭上一個罩罩:這是已婚婦女的頭飾。婦女將頭發(fā)綰在頭上,用一個馬尾織成的“罩子”(發(fā)網)蓋住頭發(fā),還要加上簪子呈十字交叉固定,簪子一般為玉石制作,有梅花圖案,稱“梅花管簪”。已婚婦女用青紗、青布或白布折成寬約一寸半的布條包頭,稱“冊帕子”,年輕的婦女一般包白帕,年老的包青帕。冬天較冷時,中老年婦女通常用一方巾對折成三角形包在頭部。未婚女頭發(fā)梳成獨辮,新婚出嫁之夜,邀請年長的老人為自己拔掉前額上的頭發(fā),然后在每次梳頭時,先將前額上方的1—2厘米的頭發(fā)拔掉,將頭發(fā)分成三綹,左、右兩綹將耳際上方的少量梳下來,形成半圓狀,覆蓋整個耳朵,在耳際倒挽上去,形成雙鬢,融進后面一綹用青色的線捆扎好在腦后挽成圓髻,別上玉簪固定,稱為“鳳頭髻”。
耳上兩個吊吊:是說戴著一對由屯堡銀匠制作的銀耳環(huán),長約3厘米左右,在耳環(huán)兩端有半球狀的耳環(huán)錘,兩個環(huán)錘用銀鏈連結。屯堡婦女一般還戴有手鐲、戒指,手鐲一般是銀或玉石制成,銀手鐲還有鏤空雕花的上等工藝,戒指以銀質為多,有方頭,上刻財、福、壽、喜等字樣和吉祥花草的圖案。
過去,屯堡婦女戴銀耳環(huán)是為了驅避瘴氣,祈求平安順意。如今,她們的銀耳環(huán)和現(xiàn)代人一樣,成為了一種裝飾用品。
腰上一個掃掃:是指腰上系著屯堡人家獨有的“絲頭系腰”,系腰兩端垂著的流蘇形似“掃帚”。絲頭系腰長約一丈二尺,中間部分用棉線和麻線編織成板塊狀的硬帶,兩頭則綴著若干長約一尺的絲線,在腰間包扎成圈后,在身后打結讓兩頭的絲線整齊同長。行走時,絲線左右搖擺甩出魚鉤狀,有一種動感美。傳統(tǒng)的絲頭系腰只有西秀區(qū)大西橋鎮(zhèn)鮑家屯的師傅能制作,且他們的祖訓是“傳媳不傳女”,這是婦女服飾中一個較為貴重的部件,如今已經被新的工藝融合,并且顏色也呈現(xiàn)五花八門,很有舞臺效果。
72歲的腰帶編織藝人鮑吉智正在用6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編織技藝編織絲頭腰帶。喬啟明/攝
屯堡婦女。吳忠賢/攝
腳上兩個翹翹:是說屯堡婦女的天足穿著的繡花鞋,鞋尖高高翹起。屯堡婦女由于需要長期下田勞作,不纏“三寸金蓮”,而是保持天足,因此被稱為“大腳妹”。據說,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就是天足,并有“馬大腳”的稱謂,一次元宵節(jié)觀燈,興致高的時候,忍不住手舞足蹈,一雙大腳暴露無遺,遂成了“露馬腳”的典故。為此,馬皇后痛定思痛,發(fā)明了屯堡繡花鞋(也稱鳳頭鞋),主要是用鳳頭鞋的裝飾性效果來掩飾她的腳大。
繡花鞋的主要工藝為繡、補、鏤、鑲、滾,鞋底材質為筍殼和多層白布漿曬而成的布殼,用細麻線密密納成的千層底,耐磨、透氣,有堅硬者可抵皂角刺。鞋幫呈月牙形,鞋尖處起倒勾,鞋面飾有花鳥的組合圖案,寫實與抽象并用,穿插蟠疊,針腳整齊,配色鮮艷奪目,線條流暢。鞋幫上用彩線繡花滾邊,用雙層白布做成高統(tǒng)連接鞋幫,式樣古老。過去,由于勞作的需要,在小腿部包裹腳布(綁腿),內白外青。夏天休閑做客,也穿布耳草鞋。
屯堡服飾之繡花鞋。吳忠賢/攝
婦女腳上穿的鞋子,兩只腳凸起的地方是因為明朝時男子在外征戰(zhàn),女子須一人顧家,便在鞋頭藏入刀片以防身,久而久之,婦女們便用針線把它縫合起來,就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翹翹鞋。
屯堡女人用服飾書寫著他們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屯堡文化的忠實守護者,奇異的“漢裝”一穿就是六百多年。
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屯堡服飾都是屯堡人一生中無比珍貴的東西。對她們而言,屯堡服飾象征著屯堡六百多年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