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象,男籃世界杯新科冠軍德國隊的比賽,在德國國內(nèi)只有最后一場決賽在電視上播出,其他場次只能在網(wǎng)上或者手機APP上收看。德國男籃功勛戰(zhàn)將施羅德在歷史性全勝奪冠后,向“不公平、不對等”的德國籃球現(xiàn)狀“開炮”。
而美國短跑名將萊爾斯前不久在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上完成男子100米和200米“雙料冠軍”壯舉后,也曾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諷刺美職籃(NBA)總冠軍,怎么能被稱為“世界冠軍”呢?
美國是田徑大國,田徑運動員仍對自身處境感到不滿,因為天平的另一端是炙手可熱的職業(yè)籃球。同理,籃球在德國幾乎不可能獲得與足球“平起平坐”的地位。即便德國男籃首次奪得世界杯冠軍,也無法搶到體育版頭條。德國很多體育媒體依然將男足國家隊主帥弗利克“下課”的新聞置頂推送。
德國籃協(xié)主席英戈·韋斯將矛頭直指“德國精英體育潛力分析系統(tǒng)”。籃球在夏季項目評估中排名墊底,而排名第一的田徑卻在今年布達佩斯田徑世錦賽上顆粒無收。
“在我看來,這套系統(tǒng),簡直荒唐!”韋斯說,“一個機構(gòu)居然說德國籃球沒有潛力,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男籃去年奪得歐錦賽銅牌,今年奪得世界杯冠軍,女籃和青年隊也取得矚目的成績。”
如此看來,“不受待見”的德國籃球依靠自身頑強的生長力量也可以完成蛻變,躋身冠軍之列;而占據(jù)最多社會資源的德國足球卻在一場與日本隊的不起眼的友誼賽(1:4)后,陷入自2014年世界杯奪冠后的“至暗時刻”。
(據(jù)新華社9.12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