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溪
也許,中國出版界的行家喜歡簡約,直觀。美國作家歐文·斯通寫梵高的傳《對生活的渴求》,翻譯到中國大陸成了《梵高傳》。美國戴維·韋斯著的羅丹傳《我赤裸裸地來》,到了中國大陸,書名改為《羅丹的故事》。直觀是直觀了,總感到少了一些原來那種蘊藉的深刻意味!
荷蘭大畫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歐洲印象派畫家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現(xiàn)代藝術之父?;蛘哒f,就在他將要被掩埋在世俗的塵埃時,他幸運地搭上了印象派的順風車,遂使他綻放出最后的絢爛輝煌。
《梵高傳》的作者、美國人歐文·斯通,當年寫梵高傳記時只是一個26歲默默無聞的年輕人,還沒有他對厚重生命的更深體悟。但他以自己對藝術獨特的感受,“認識了”梵高,他似乎理解他,他悄悄地壓制著自己內心那種狂熱不息的噴薄激情,要為梵高發(fā)聲。
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循行梵高生活過的地方,足跡遍及荷蘭。他住在畫家曾經(jīng)居住過的每一處房屋,甚至安插畫家作畫的地點,跋涉在布拉邦特和法國南部的田野,那些麥田邊、樹叢中和草地上。四處奔走搜集素材,深入走訪許多認識接觸過梵·高的人。
為熟悉梵高的生活經(jīng)歷,走入梵高的藝術精神世界,他熟讀了梵高寫給他弟弟提奧的幾百封信,及其他的幾大本厚厚的日記,即后來被提奧的遺孀整理出的名為《親愛的提奧》一書。
歐文·斯通深深懂得梵高,他后來在接受一位記者訪談時曾詮釋:“藝術家為了獲得精神內容的傳達,他們調動元素、色彩、結構、符號,甚至調動那些畫面中沒有的東西。”
歐文·斯通以他不可遏制的激情和沖動,四易其稿寫完了這部40 萬言的書。用酣暢淋漓的文字,為我們描繪出梵高渴望立足繪畫世界、短暫而充滿悲苦色彩的傳奇一生。他把梵高熱愛生活獻身繪畫生涯,亢奮而絕望的藝術生命追求浸透在他的傳記里……
傳記卻在殺青三年間前前后后被美國17 家出版社一一拒絕:是啊,出版商太精明了,正處于大蕭條期的美國公眾,有誰會去接受一個落魄的,流浪在英國、比利時、荷蘭與法國南部的“鄉(xiāng)巴佬”呢!一個完全不懂得19 世紀上流社會口味的“畸形人”,從不去迎合時宜去沙龍為紳士淑女畫像的“蠢貨”呢!一個患有神經(jīng)質抑郁癥、可憐兮兮籠罩在巨大心理陰影的癲癇病人,一個生前連一次小小畫展都從沒有舉辦過、那樣默默無聞的畫畫人的故事?誰會感興趣呢!
但歐文·斯通卻堅信,這個窮困的37 歲就孤獨死去的人,是個靈魂潔凈的人。他的超凡的才華如落日悲壯的霞光,使那些功利、貪婪、忸怩、造作、矯情的一切畫家,在他面前黯然失色,卑微、凄惻、渺??!梵高身上洋溢的“探索”“忘我獻身”精神,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崇高可貴的精神。
英國一家老出版社的小分社,最后在迫使他刪減了十分之一的手稿后終于接受了它。那位小分社的社長當時神情憂郁地祈禱:我們印了5000 冊,我們只求上帝保佑了……
誰會想到今天,歐文·斯通這部讓出版商擔心賠本的梵高傳《對生活的渴求》,竟發(fā)行3000 萬冊呢!它已被翻譯成世界80 余種文字,感動了億萬讀者。全球又有幾本書銷售到幾千萬冊這個數(shù)字呢!
《梵高傳》中文版翻譯者常濤說:“是梵高那在人生磨難中擺脫的桎梏,而轉入永恒的美麗靈魂吸收了一代代讀者,《梵高傳》也許會因此而有幸成為一部可以傳至久遠的書?!辫蟾叩目嚯y不幸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震撼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并成為不同年齡段的讀者閱讀后的喜愛。
這魅力,是對作家崇高寫作的報償,也是對畫家不朽畫作的饋贈。
畫家文森特·梵高,荷蘭人,生于1853 年3 月一個底層家庭,六個兄弟姐妹。迫于生計,他從小就不得不去做工。他只活了37 歲,1880 年,27 歲的梵高在弟弟提奧的幫助下,開始學繪畫。他曾在畫店干畫工雜活,在安特衛(wèi)普美院短暫學習。1886 年,他再次來到巴黎,結識了勞特勒克、皮薩羅、修拉、高更諸多印象派畫家,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了印象派畫家明亮的色彩和外光的表現(xiàn)經(jīng)驗。他也很欣賞德拉克羅瓦的浪漫主義和日本的浮世繪(中國寫意畫風承傳)。
梵高開始自己瘋狂的藝術生涯,他苦學繪畫的十年窮困潦倒。他來到法國南部陽光明媚天氣溫暖的阿爾,弟弟用打工的錢,每月如約而至及時接濟他錢,也在精神上給他最大的支持和寬慰(在他多次重病和幾次受傷后,都是提奧從老遠的地方趕過來看護他)。當然,這些錢,只夠他勉強糊口吃住、顏料費用。他全身心投入,瘋狂作畫。他的生活費低得不能再低了,每天只有5 法郎。經(jīng)常節(jié)衣縮食,吃栗子充饑,半饑不飽,窮困的壓力,嚴重損害了他的身體。
他常常因為畫布、繪畫顏料而終止畫幅的完成,這使他涌起對生活的極度失望。畫完后帶來的喜悅,又總是喚起他對新生活的希望。他的人生觀,藝術觀,集中反映在他寫給弟弟提奧的大量文學性很強的紀實性書信中。他向弟弟直言不諱傾訴自己的心聲,真實地表達他的內心世界,及他與弟弟相濡以沫、榮辱與共的手足之情。這些書信里,有他的悲哀,憂郁,沮喪,頹廢,孤單,愉悅,怡然,欣喜若狂,枯燥無味,哀婉凄清的愛情,個人血淚交織的辛酸……
這些寶貴的書信,是梵高最真實的自傳,它遠比回憶錄可信可親。有人就說梵高的書信和他的繪畫是矗立起他藝術的雙塔。
梵高節(jié)衣縮食,苦學十年。
窮困潦倒的梵高,衣衫破爛,在人們的眼里就是個“瘋子”。他經(jīng)常忍受饑餓的煎熬;忍受精神病、癲癇的折磨,幾度進入病院醫(yī)治療養(yǎng)。但他始終沒有停止繪畫。
比饑餓窮困、病痛折磨更難忍受的,是他的繪畫遭遇的冷漠嘲諷和打擊傷害。梵高別具一格的繪畫風格,并不受當時學院派主流風格的待見,他的肉體和精神一直經(jīng)受著沉重的壓力。
他孤獨、偏執(zhí),但他對繪畫有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他對藝術狂熱的激情常人難以企及。每一幅畫,都有他獨到的藝術見解,甚至從構思到色彩的應用。
梵高熱愛大自然,1888 年2 月到了阿爾后,他在法國南部地中海邊的阿爾野外,每每看那火熱的太陽,湛藍靜穆的天空。暴曬、赤日,艷美奇妙的光斑、光環(huán)、強烈的光焰和熱使他不斷獲得繪畫特有的濃郁的生命色彩,黃色貫穿于他創(chuàng)作的始終。
他的畫有田野上農家四季氣象:《豌豆地與麥田》《收獲景象》《向日葵》《開花的杏樹》《阿爾的吊橋》《滿天星斗下的羅納河》《風和日麗的施維寧根海灘》《星夜》。他筆下的田野、大地、天空和大海,流淌著暖色調,生機勃勃,光彩燦然。
他給弟弟提奧寫道:“我現(xiàn)在正畫第四幅,一束14 朵鮮花插在瓶中,有黃色背景襯托?!庇洸坏枚嗌倩亓?,他走在田野上,阿爾的太陽突然照進了他的眼簾,使他的眼睛一下睜大了,“這個旋轉著檸檬黃的大球,它正從藍得耀眼的天空中掠過,使得空氣中充滿了令人目眩的光。這種酷熱和極其純凈的空氣創(chuàng)造了他從未曾見過的新世界?!彼嬖V弟弟,他要采取浪漫派那種用色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嘗試用熱烈、顫動的真實光輝來表現(xiàn)它的光和色彩。
終于他完成了四朵、八朵、十二朵……那一幅幅流傳于世的金黃的向日葵,花朵上流動著大自然的生命光澤與汁液,黃得那樣令人迷戀和心顫,那樣璀璨光艷叫人孤傲不阿。
從圖5可以看出,混凝土試件的相對動彈性模量在凍融循環(huán)作用次數(shù)增加的情況下逐漸減小。在凍融循環(huán)20次、60次、100次后試件的相對動彈性模量分別下降了0.94%、2.65%、7.19%。由圖5中的整體變化趨勢我們可以看出:凍融初期,由于混凝土試件中本身存在部分缺陷,在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內部微裂紋進行了少量擴展,相對動彈性模量下降速度相穩(wěn)定,損傷不大,因而在該階段混凝土試件的相對動彈性模量下降的速度緩慢;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增加,凍融影響作用也愈加強烈,在老裂縫不斷擴展的同時開始出現(xiàn)新的裂縫,混凝土試件的損傷程度增大,相對動彈性模量的下降速度隨之加快[14]。
他在麥田的日光下干活,收割麥子。也以亢奮而絕望的激情,收割著他飽滿的藝術果實。如他的日記寫著:“太陽以一種純金般的光普照大地!”“我是個農民畫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上去。我要找到一個太陽,它熾熱得能把我心中除了繪畫這種欲望以外的一切都燒光?!?/p>
他的著名畫作《麥田里的烏鴉》,背景依然是原野麥田旳燦亮金黃,驚慌紛亂盤踅的烏鴉向著迷離蒼黛天際。這是梵高最后一幅對世界的告白,他渴望守望豐腴的心靈凈土,情感世界卻始終有一種茫然孤獨驚悸不安。仿佛《約翰福音》吟嘆的:“一粒麥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籽粒來?!?/p>
他常癡呆地蠻有興趣地坐在沙灘,看海、看青灰色的天空,看遠處的海波縹渺漁船隱隱歸來。他給提奧寫道:“我畫室的窗口有美麗的風景,我要把它試著畫下來:在塔尖與屋頂以及煙囪的城市,在光亮的地平線上襯出黑色的輪廓,光的上面懸著一塊烏云,它與底部連接起來。烏云的頂上被秋風大片地撤散,然而那一條光使屋頂在城市的黑團團里到處閃亮?!?/p>
梵高寫給弟弟的書信誠實而可愛。他給提奧寫道:“未來的藝術是存在的,而且是多么的可愛,多么的年輕,即使我們?yōu)樗I出青春,也必須心平氣和地朝著它而奮斗?!薄叭松绱硕虝?,來去匆匆。唉,一個人當畫家,必須創(chuàng)作下去?!薄坝H愛的提奧,有時候我非常清楚我需要什么。在我的生活和繪畫中,我可以不需要上帝,但是,我不能失去我的命根子——創(chuàng)作的力量。”“我愈想愈覺得,沒有什么東西比熱愛人民,更具有藝術性了。此外,我內心有大自然,有藝術,有詩情。倘若據(jù)此而不知足,怎樣才能知足呢?”
梵高的藝術情感世界,悲天憫人,憂郁;梵高的畫作風格,色彩豐富,線條粗獷有力,點點滴滴都浸潤著他強烈旋轉的感情色彩。這一點是許多畫家天生不及的。
除了那些最下層窮困、樸素、善良的農民、礦工,沒人愿意接納他,這使他更加坦然地走入底層社會,走入那些“吃土豆的人”中間,常與織布工、農夫、漁夫一起,投入對他們日常艱辛生活的描摹,它最早的畫都是描述下層人衣食匱乏,工作的繁重,愁苦與疾病,創(chuàng)作出許多表現(xiàn)他們心靈世界、富于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
長期處在社會下層,同情窮人(他在畫店書店打工,做牧師時,常把自己的錢物分發(fā)給周圍認識的窮人)。他早期的速寫本和畫布上有許多普通人的形象:《夕陽和播種者》《礦工歸來》《吃土豆的人》《用鐮刀割草的小男孩》《磨坊》《海邊的漁船》。這些彌漫樸素鄉(xiāng)土氣息的作品,不論是深灰色,紅灰色,淡紫色,紅色,藍色,金黃色,朱褐色,都閃射著明亮的光的斑斕多彩。
梵高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世道艱辛。他多情敏感,頗有藝術天分。同時他也有著自身人性的弱點,有生命脆弱的一面。他患癲癇癥,長久地服藥造成洋地黃中毒,導致他生性急躁易怒的脾氣漸成瘋狂。又嗜酒成癖,無錢,只能喝低等的苦艾酒,使視力模糊,常產(chǎn)生虛光幻覺。他懷才不遇,創(chuàng)作的大量畫作不被世人理解和接受,一幅也賣不出去,連一百法郎都沒人光顧!在諸多朋友的舉薦下偶爾在畫展上展出了一幅,還被安排在一個最不起眼狹小的暗角處。冷酷無情的現(xiàn)實吞噬著他,使他內心充滿了矛盾,壓抑,痛苦,憤怒。在疾病折磨和精神壓力雙重痛苦擠壓下,他最后崩潰了!以至于在高更的揶揄、嘲諷刺激下,竟割下自己的一只血淋淋的耳朵交給妓女。最后在寂寥的野外他朝自己的胃部開槍自殺……
梵高生前死后都曾被人誤解,有人說他“怪異”“另類”“精神病人”。其實,梵高淳樸、善良,是個極富藝術革新又非常勤奮的畫家。是一個充滿真情摯意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人類、追求美好和光明的人。他讀托爾斯泰的《我的信仰》,讀《左拉全集》,讀佛羅曼丹著的《古代的藝術大師》,看莫泊桑的小說,看美國的《哈發(fā)氏月刊》上的繪畫、法國的《黑鳩刊》雜志上的繪畫評論,與高更、尚賽、米勒談畫,爭論藝術……
他有玫瑰色的夢想遠大閎美的抱負。他在窮困潦倒中,在世俗蔑視、侮辱中,篳路藍縷,守望著自己健偉的人格,高貴的靈魂,在巍峨的藝術峰巔閃出一道奇異之光。
星空迷亂魔幻,美好的藝術卻永存!
1987 年3 月30 日,日本安田大實海上保險公司以2250 萬英鎊的巨金(當時幣值約合5114·8 萬多美元)從倫敦買回他的《向日葵》。
那幅當年無人問津的《鳶尾花》,1987 年在紐約拍賣價竟高達5390 多萬美元,創(chuàng)造了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
他的《加歇醫(yī)生肖像》,1990 年5 月15 日,在紐約克里斯蒂拍賣行賣出8520萬美元,再次刷新當時世界拍賣最高價。
凡·高在繪畫藝術上終于贏得了公認,名聲越來越顯赫,他在世界畫壇上成了奧林匹斯山上的巨神,若泰山北斗,仰之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