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jiān)?/p>
海洋保護(hù)區(qū)名片
地理位置:浙江象山半島東南部
所屬城市:寧波市象山縣
建立時間:2011年
海陸面積:57平方千米
保護(hù)對象:領(lǐng)?;c(diǎn)島、漁業(yè)資源、島礁資源、自然與人文景觀
淘氣章魚和飄逸水母從浙江象山石浦出發(fā),朝東南方向航行大約25 海里(1 海里≈ 1.852 千米)便到達(dá)了象山最東南的島,中國領(lǐng)海線基點(diǎn)所在的漁山列島。漁山列島孤懸于東海之上,是舟山群島以南距大陸最遠(yuǎn)的一群島嶼。漁山列島分北漁山、南漁山、五虎礁三群島,共有13 島41 礁,但陸地面積僅有2.3 平方千米,目前也僅有三四百人在這里居住。
踏上一座島,淘氣章魚和飄逸水母總是不自覺地先尋找高高的燈塔。畢竟在漁山列島108 米高的山峰上,矗立著一座身穿“紅白條紋衫”的北漁山燈塔。這座鑄鐵燈塔始建于1895 年,使用了直徑2660 毫米的牛眼透鏡,煤油紗罩燈頭,射程25 海里。如今,燈塔中裝有雷達(dá)應(yīng)答器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tǒng)基站,是個科技感滿滿的“百歲老人”啦。
站在燈塔上,眺望湛藍(lán)的大海,不遠(yuǎn)處,就有幾塊巨大的島礁,它們就是五虎礁。人們把碩大的礁石想象成老虎,還給它們起了名字呢!
漁山列島被譽(yù)為“亞洲第一釣場”,這里的海蝕地貌使之成為多種海洋生物資源的聚集地,除了一些常見魚類,真鯛(diāo)、黑鯛、石斑魚這類名貴的魚也在此出現(xiàn)。磯(jī)釣、拖釣、船釣,漁山列島全年能夠海釣的時間長達(dá)十個月,四面八方的釣魚愛好者紛至沓來。
而島上人文氣息濃郁的地方就是漁民老爺爺所說的石浦鎮(zhèn)了,這里有一座古城,名叫“石浦漁港古城”,至今保留下來的建筑多半是明清時期所建。古城中,老屋鱗次櫛比,街巷蜿蜒曲折,古樸又奇特。中街是一條保留完整的繁華的商貿(mào)街,布列著100 余家古色古香的大小店鋪,錢莊當(dāng)鋪、南北奇貨、中草藥材……應(yīng)有盡有。
石浦鎮(zhèn)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就有“浙洋重鎮(zhèn)”之稱。自唐代以來,商人們便會集于此,大量絲織品和瓷器從石浦始發(fā),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運(yùn)往東南亞、西亞和非洲地區(qū)。
而如今,漁山列島在古城之外又建立了名為“中國漁村”的度假區(qū),風(fēng)景如畫,熱鬧非凡。
任務(wù)二完成,獎勵碎片1/4
在漁山列島居民們看來,“漁文化”是這個地方最為珍貴的寶物,無論是漁具、漁船,還是漁歌、漁諺,都是要堅(jiān)守和發(fā)揚(yáng)的。其中,石浦魚燈制作技藝被列入了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每年的元宵節(jié),石浦家家掛滿魚燈,這些燈被制作成黃魚、鯧魚、帶魚的樣子,五彩繽紛,創(chuàng)意十足,既有漁家特色,又頗有年味。
行走在石浦鎮(zhèn),淘氣章魚和飄逸水母找到了鵜鶘先生的畫作原型。原來這種畫流行于象山的沿海地區(qū),名為“象山魚拓”。
1.挑選一條新鮮且外形完整、紋路清晰的魚。將魚身擦干后,往魚嘴里塞棉花,使魚嘴展開讓整個魚頭變得飽滿。
2.在魚身上沿著魚鱗一層一層地將顏料涂抹均勻。
3.用一張紙撐住魚鰭,然后用筆上色。
4.取一張宣紙,雙手拿住紙的兩邊,慢慢地從魚頭往魚尾按壓過去。
5.用棕刷壓實(shí),最后小心翼翼地把紙揭開,一條栩栩如生的魚就“畫”好啦。
象山魚拓在宋代就有了,其靈感來源于古代的碑拓,在古代起著保存珍貴物種資料的重要功能。那時候沒有相機(jī),當(dāng)?shù)厝藶榱吮A糇钫鎸?shí)的魚類樣貌,就用這種方法制作了象山地區(qū)的魚類圖鑒。
任務(wù)一完成,獎勵碎片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