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雪
北京大學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它所在的燕園有著比北大更為久遠的歷史,在幾百年的滄桑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建筑,見證著這塊土地的變遷。然而與這些靜默的風景不同的是,還有一種風景,它們與歷史一同成長,那便是北大的樹。
燕園內(nèi)多銀杏。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北大有這樣一棵銀杏,它的美可以蓋過其他所有的銀杏樹。
這株高大的銀杏,位于西門右望,辦公樓前的右華表處,已有百年以上的壽數(shù)了。它樹干粗壯,冠蓋磅礴,秋天佇立在樹下,抬頭是望不到天空的,眼見的只有層層疊疊、密密匝匝的金黃。如果說,“銀杏路”上的那些銀杏讓人感到一種柔美,引發(fā)起翩翩幻想的話,那么,這株銀杏給人的感覺用“輝煌”二字形容絕不過分。它的氣勢,是一種壯闊的美,那一樹沖天的金黃,就像要和天空媲美似的,大氣豪邁。
其實,銀杏的美遠不止在秋天。它的每一個變化,都能給人四季的感動。夏天酷暑當頭的時候,它一樹的翠綠坦坦蕩蕩,不染一絲生命的猶豫;秋天漸漸泛黃,就好像慢慢掀開生命華麗燦爛的樂章一般,直到變成一樹無瑕的金黃,映襯著高遠純藍的天幕。身處辦公樓前,斜對著西門,臨著華表,這樣重要的位置,也只有這樣一棵充滿生機的大樹才能“鎮(zhèn)得住”吧。
溫婉的未名湖是北大最吸引人的景觀之一,而幽靜的湖心島,就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湖心島上種植的植物以油松、松柏、白皮松為主,其中最著名的一棵樹,就是“思義亭”邊的古油松了。這油松已有200 多年樹齡了。200 多年來波光水色的滋養(yǎng),增添了它卓爾不凡的美。主干欹斜成趣,枝干如群龍漫舞,松葉茂盛,四季常青,給小小的湖心島增添了大氣之美。幸而有了這些大樹的蔥蘢威嚴,才讓這湖心的小島擺脫了輕浮之虞,顯得沉靜而有歷史感。
未名湖畔的臨湖軒也是一片綠意濃濃之處。臨湖軒前,有兩株姊妹白皮松,它們的清新,總能讓人眼前一亮。這兩株白皮松是明代的古樹,石砌的底座讓它們更顯尊貴。它們樹身挺直,就像飽經(jīng)滄桑、腰板仍然硬朗的老人一般。因了它們的高大,顯得十分威嚴,而灰白色斑駁的樹皮,又讓它們在嚴肅中顯得更有生趣。許多在燕園生活過的人,都對這兩株白皮松有著格外深刻的印象。宗璞先生在她的《燕園樹尋》中有這樣詳細的描寫:“北邊的一株在根處便分岔,兩條樹干相并相依,似可謂之連理。南邊的一株樹身粗壯,在高處分岔。兩樹的枝葉都比較收攏,樹頂不太大,好像三位高大而瘦削的老人,因為飽經(jīng)滄桑,所以沉默?!?/p>
古樹的風姿,和歷史密不可分。周圍的環(huán)境幾經(jīng)變遷,而它們依然健在,記憶著刀槍火炮的歷史,也記憶著師生們的歡聲笑語。它們在無聲地訴說,也在無聲地微笑,因為今天的北大,是這樣的生機勃發(fā)!